高三语文也要重视阅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高三,我们眼前便会出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师生来说,朗朗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一、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读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二、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
  1.抓好早读
  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
  正如叶圣陶、朱自清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所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作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只有反复朗读,充分熟悉文本,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积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深层的整体把握。在朗读中仔细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的心情和情感。通过朗读获得感性印象,通过反复朗读获得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茅塞顿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无论从应试还是从培养语文鉴赏能力,早读、多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2.用好课前五分钟
  高三复习课,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生干好一件事》等,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激情人生》、《菜花》、《说荷》、《报秋》、《梧桐树》等,这些散文虽篇幅略长,但学生朗读起来,兴味盎然,充满激情。
  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范文,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效果,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
  三、加强朗读方法指导
  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多花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相当及时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朗读是“活”的,朗读使人感知、共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是我们切不可忽视语文朗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使朗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
其他文献
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十六大报告都把抓落实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环节,对转变作风,提高抓落实水平提出了要求。实际工作中,由于新旧体制转换出现的一些
选人用人导向问题是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更是影响政治生态的关键性问题.只有端正选人用人导向,才能从源头上“激浊扬清”,使干部队伍源净水清,并为营造风清气
期刊
【摘 要】教学风格是教育工作者毕生都在研究的一大课题,从教育诞生以来,风格就存在了。从孔子的私塾教学一直到现代科学教学,教学风格仍是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但老师的教书难、难教书、苦教书,可以说这是教师所公认的。所以“开展研究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个有风格的教师”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如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高效课堂以其规律化、系统化、程序化和高效化的操作,给了教师“度人”的“金针”,每位教师都可以教得高效,让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使得电力系统承担的供电压力越来越大,而火力发电可以很好的缓解电力企业供电压力,但是汽机辅机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
期刊
近年来,我们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总的来说比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广泛存在影响决策有效实施和正常运行的主客观因素,即形形色色的“梗阻”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工作中的“踢皮
随着电力系统发电励磁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型静态励磁装置在发电机励磁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电厂集中控制且维修方便,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安全系数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正圆的工具,矩是正方的工具.规矩二字合成一词,常常指某种标准、法则或习惯.在社会生活中,规矩的意义比字面本身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rn规矩是一种
期刊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做好信息工作,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责,是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做好信息工作,必须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事物,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信息工作要
信息工作是党委办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上报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上报信息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