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因子。县域经济的发展,彰显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力。开展扩权强县改革,扩大部分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刻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陕西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确定延安市吴起县和志丹县为扩大管理权限的县份。根据省上工作部署,延安市把扩权强县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长远发展理念,支持改革、推进改革。目前,全市扩权强县改革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扩权强县的改革内涵
扩权强县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调整。最主要的是市和县之间权限的调整,各个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扩权就是下放权力,担心扩权强县会削弱市级调控力;有的则担心扩权会导致市级对扩权县支持的缺失等等。面对存在的种种顾虑,我们在深刻领会全省扩权强县改革座谈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政策,反复讨论省上《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通过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各类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就扩权强县改革是否会削弱市级统筹能力、是否会影响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否会出现“撒手不管”和“放任自流”等认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澄清,市县两级经认真研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先行试点、示范带动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全市取得一致共识:一是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有利于促进省、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发展的层次和质量;二是扩大试点县经济管理权限,下放权力,有利于推进制度创新,增强试点县自主发展能力,为试点县更好更快更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是调整经济管理权限,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环节,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市上明确要求各试点县和市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扩权强县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坚持认定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稳步推进,务求扩权强县改革取得实效。对扩权强县改革的总体把握,统一了思想,积聚了合力,为试点县开展工作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工作措施,循序渐进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
扩权强县改革事关重大,我们妥善处理放权与指导的关系,放权与服务的关系,适时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推动了扩权强县改革的深入进行。主要抓以下工作:
1. 出台了延安市实施意见。为切实做好扩权强县工作,市上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就计划和统计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用地和矿权管理、证照管理、价格管理等行政权力下放问题进行了有效对接,明确要求严格按照省上扩权强县改革政策和李晓东主任来延调研座谈会讲话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出台了实施意见。市政府还召开了全市扩权强县改革工作动员会,标志我市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2. 围绕扩权强县改革,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完善试点县发展思路。扩权是在整个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的扩权,试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我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放权以后,虽然市级层面有些具体的事权没有了,但并不是“一放了之”、撒手不管,市级宏观指导的职能没有改变,而且要求更高。为此,我们以扩权强县为契机,潜心研究扩权强县政策,帮助试点县重新审视县情,将扩权改革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扩权政策与本地发展所处阶段、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竞争实力的增强。志丹县坚持以扩权强县为动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确定了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縣、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志丹的扩权强县目标;吴起县结合扩权强县改革,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金色环保工业、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吴起的奋斗目标。
3. 重点突破,项目先行。扩权强县改革,放权是手段,加快发展才是目的。我们把项目作为推进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的策划、运作、推进、实施,带动经济综合实力的跃升。针对志丹、吴起两县项目前期工作薄弱的现状,有目的地将县区垃圾、污水处理工程作为推动县区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工程进行前期论证,提高了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在市级财政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两县分别予以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吴起县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志丹县污水处理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立足长远,变被动为主动,把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实施项目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两县资源禀赋,指导两县储备了一大批项目。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做好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2008年专项建设资金安排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志丹、吴起县已上报了第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吴起县呈报3万吨荞麦香醋扩建和万吨沙棘综合加工等2个产业项目,贷款总额6000万元,申请贴息400万元;志丹县呈报80吨/年大豆深加工、万吨糜子黄酒生产线扩建、陕北精品小杂粮生产基地及其加工、羊绒精梳等4个产业项目,贷款总额8300万元,申请贴息571万元。
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使试点县发展环境更加宽松,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吴起县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3%,跻身全国最快百县(市)行列,综合实力位居“西部百强县”第21位。志丹县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在“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评比中,志丹县位居第8位。
三、加强研究探索,不断把扩权强县改革推向深入
扩权强县改革尽管启动时间不长,但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省发改委悉心指导、大力支持,省发改委李晓东主任多次来延对扩权强县改革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并在项目上予以支持,发改委其他领导和处室也为延安的扩权强县改革倾心倾力;得益于有一个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扩权强县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仅仅是刚刚起步,与省上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做好“扩权”与“强县”的结合、提高行政效能与增强调控能力的结合等方面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探索。这次会议将扩权强县作为一个专题予以研究,足以说明省上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对扩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衔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式,用足用好政策,把扩权强县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近期,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与省级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搞好上下衔接,在省级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办法时充分考虑市县发展现状,使实施办法尽可能考虑周密,做到界定明确,便于执行。二是加大对扩权县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扩权县政府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县一级政府的行政能力。三是悉心研究中、省关于扩权强县的有关政策,吃透精神,破解难题,用扩权达到强县的目的。
一、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扩权强县的改革内涵
扩权强县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调整。最主要的是市和县之间权限的调整,各个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扩权就是下放权力,担心扩权强县会削弱市级调控力;有的则担心扩权会导致市级对扩权县支持的缺失等等。面对存在的种种顾虑,我们在深刻领会全省扩权强县改革座谈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政策,反复讨论省上《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通过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各类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就扩权强县改革是否会削弱市级统筹能力、是否会影响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否会出现“撒手不管”和“放任自流”等认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澄清,市县两级经认真研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先行试点、示范带动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全市取得一致共识:一是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有利于促进省、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发展的层次和质量;二是扩大试点县经济管理权限,下放权力,有利于推进制度创新,增强试点县自主发展能力,为试点县更好更快更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是调整经济管理权限,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环节,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市上明确要求各试点县和市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扩权强县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坚持认定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稳步推进,务求扩权强县改革取得实效。对扩权强县改革的总体把握,统一了思想,积聚了合力,为试点县开展工作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工作措施,循序渐进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
扩权强县改革事关重大,我们妥善处理放权与指导的关系,放权与服务的关系,适时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推动了扩权强县改革的深入进行。主要抓以下工作:
1. 出台了延安市实施意见。为切实做好扩权强县工作,市上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就计划和统计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用地和矿权管理、证照管理、价格管理等行政权力下放问题进行了有效对接,明确要求严格按照省上扩权强县改革政策和李晓东主任来延调研座谈会讲话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出台了实施意见。市政府还召开了全市扩权强县改革工作动员会,标志我市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2. 围绕扩权强县改革,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完善试点县发展思路。扩权是在整个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的扩权,试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我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放权以后,虽然市级层面有些具体的事权没有了,但并不是“一放了之”、撒手不管,市级宏观指导的职能没有改变,而且要求更高。为此,我们以扩权强县为契机,潜心研究扩权强县政策,帮助试点县重新审视县情,将扩权改革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扩权政策与本地发展所处阶段、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竞争实力的增强。志丹县坚持以扩权强县为动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确定了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縣、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志丹的扩权强县目标;吴起县结合扩权强县改革,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金色环保工业、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吴起的奋斗目标。
3. 重点突破,项目先行。扩权强县改革,放权是手段,加快发展才是目的。我们把项目作为推进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的策划、运作、推进、实施,带动经济综合实力的跃升。针对志丹、吴起两县项目前期工作薄弱的现状,有目的地将县区垃圾、污水处理工程作为推动县区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工程进行前期论证,提高了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在市级财政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两县分别予以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吴起县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志丹县污水处理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立足长远,变被动为主动,把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实施项目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两县资源禀赋,指导两县储备了一大批项目。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做好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2008年专项建设资金安排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志丹、吴起县已上报了第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吴起县呈报3万吨荞麦香醋扩建和万吨沙棘综合加工等2个产业项目,贷款总额6000万元,申请贴息400万元;志丹县呈报80吨/年大豆深加工、万吨糜子黄酒生产线扩建、陕北精品小杂粮生产基地及其加工、羊绒精梳等4个产业项目,贷款总额8300万元,申请贴息571万元。
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使试点县发展环境更加宽松,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吴起县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3%,跻身全国最快百县(市)行列,综合实力位居“西部百强县”第21位。志丹县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在“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评比中,志丹县位居第8位。
三、加强研究探索,不断把扩权强县改革推向深入
扩权强县改革尽管启动时间不长,但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省发改委悉心指导、大力支持,省发改委李晓东主任多次来延对扩权强县改革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并在项目上予以支持,发改委其他领导和处室也为延安的扩权强县改革倾心倾力;得益于有一个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扩权强县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仅仅是刚刚起步,与省上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做好“扩权”与“强县”的结合、提高行政效能与增强调控能力的结合等方面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探索。这次会议将扩权强县作为一个专题予以研究,足以说明省上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对扩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衔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式,用足用好政策,把扩权强县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近期,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与省级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搞好上下衔接,在省级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办法时充分考虑市县发展现状,使实施办法尽可能考虑周密,做到界定明确,便于执行。二是加大对扩权县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扩权县政府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县一级政府的行政能力。三是悉心研究中、省关于扩权强县的有关政策,吃透精神,破解难题,用扩权达到强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