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音乐热情,聆听声音的艺术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校的大学音乐教育和师范及专业类院校的音乐教学不同, 其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大学生对严肃音乐的爱好,本文从大学音乐欣赏教学谈起,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培养音乐兴趣。
  关键词:欣赏教学 音乐审美鉴赏力
  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普通高校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普遍偏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笔者发现,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的课堂模式也是填鸭式的,使大学生在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时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由此,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调动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成为音乐教育的关键。
  一、确定目标,注重美育
  相对于普通高校和专业音乐学院而言,后者是以培养高端、优秀的音乐家或者音乐理论家为目的,提高音乐学习者的艺术造诣为宗旨,而普通高校的音乐并没有担负较高的音乐任务,而是一个“音乐扫盲”的作用,更注重对大学生美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欣赏、审美水平。
  显而易见,普通高校中音乐的教育对象是非音乐专业大学生,无论是音乐认知、审美还是音乐表现力方面,都不能与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提并论,基于此,作为普通高校,就要适当降低音乐教育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发展大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从音乐的角度而言,欣赏是一门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同时又加深音乐素养的课程,也是一个欣赏美、聆听美、感知美的过程,在聆听的同时,大学生能够发展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温和的性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侧重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扩大审美视野,增强想象力,并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乐趣,净化心灵。在当今产业信息化的时代,处于思想文化中层的大学生,逐渐丢失了对音乐的感性需求,而是盲目追捧,欣赏严肃音乐不再是本质上的兴趣,这样的现状亟需要改善。
  为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重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不同习惯和水平,加强音乐基础知识、作品背景及欣赏审美三个层次的渗透教学,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教学前,可以讲多样性功课,让学生根据欣赏主题进行兴趣的激发。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时,可以一起演唱音乐的主题旋律。在欣赏我国的民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用方言演唱家乡的民歌,也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将压缩在一个课堂内的多项音乐教育活动“解压缩”,将音乐教育划分为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门课程,目的在于提高零基础或者低基础学生的音乐认知力,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创造想象等能力,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巧妙引导,用心聆听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音乐的作用不只是愉悦人类,也不只是为了教育自己,还有更多的好处。那么有哪些好处呢?其一,是教育的功能,其二则是心灵的精华功能,其三则是放松功能,可以让紧张的精神获得放松。
  无独有偶。在很多学者看来,良好的音乐是改善心情,调节情绪的最佳途径。在短短四年大学生活中,大学生走向社会要面临的压力很多,如何派遣压力,除了拥有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剩下的就是对音乐的热爱,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认为, 科学与艺术互为依存,不可或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前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也对音乐具有极高的爱好,并且相当有水准。1920年他在巴黎创作了我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对于科学家而言,艺术和音乐都具有创新性,而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的创新性,也得益于艺术修养。
  笔者认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要保有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个人修养,必须要从音乐欣赏入手,用音乐作为一把利器,带领自己斩断内心的悲观意识,发展自己的健全人格。作为高校教师,就要从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鉴赏音乐做起,带领大学生从音乐中汲取力量。那么该如何引导呢?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惯性灌输,其二则是渗透催化。
  何谓惯性灌输呢?说白了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自然而然地熏陶。如当今的流行音乐发展,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人争着演唱呢?原因就在于它的流行性。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电子媒介,无时无刻不再将音乐进行灌输,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流行音乐,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流行音乐有了对比和分野,区分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和不喜欢的音乐,进而拥护自己喜欢的音乐,甚至乐意花费金钱和时间满足自己的喜好。针对高校欣赏教学中的大学生逃课、翘课现象,教师要放宽心态,采用各种手段改善环境,让学生走进课堂,譬如,用出勤率与音乐欣赏课成绩相挂钩,允许课堂上心不在焉但绝不允许不到堂;其次出勤下必须听各种音乐,逐渐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潜在兴趣”,最终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被激发起成就动机,就能够释放出求知的欲望和需求。而音乐的作用就在于此。可以成为驱动一个人力求成功的内部力量。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内心的音乐偶像,并以偶像为标杆,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教师要善于例举音乐家追求梦想的例子,激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奋斗,以音乐偶像作为榜样,激发出信心来。无数事例证明,音乐素养能够使一个人更加坚强,人格更加健全,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艺术教育缺一不可;反言之,若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就更应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
  三、雅俗共赏,个性发展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普通大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无外乎流行音乐。这样的流行音乐对于欣赏教学中的高雅音乐而言,显然是一个挑战。那么该如何引导呢?
  首先教师要摈弃世俗的评判标准,拿掉狭隘的音乐门户思想,摈弃“流行歌曲实属靡靡之音”的传统思想,大胆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通过吸引学生,让学生慢慢爱上音乐,接受高雅音乐的教育,并能够对流行音乐加以鉴赏甄别,有所选择。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向学生渗透的大多是严肃音乐教育,其原因在于深刻的思想性和积极独特的艺术性。在严肃音乐中,作曲家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还有独特的音乐视角,学生通过赏析能够增进人格的魅力,培养健全的心理素养和道德情操,获得情感的升华。如在民歌鉴赏中,大学生可以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其他文献
说到游戏跟“宅”这个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必大家脑海里马上会浮现一个画面,凌乱的房间中,一个穿着过于简单的GG或者MM顶着一头乱发坐在电脑前,听着各种音乐,下着各种副本,偶尔吃上一口已经凉透了的泡面,然后继续盯着屏幕上的游戏,跟着音乐的节奏,激情澎湃地释放着华丽的技能,将“宅”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不能否认,此人绝对堪称游戏达人!   游戏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以游戏主题诞生的音乐也随之而来,记得
期刊
提起信乐团就不得不提起前灵魂人物阿信,2007年他宣布单飞后,信乐团就一直在质疑声中成长。现在的信乐团比起阿信在时的信乐团更团结:“我们每次接受采访时都不得不提起信单飞的事,他的离去的确使信乐团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当时信决定单飞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信乐团里的任何一个人,我们都是通过别人才知道信要离开信乐团的事。他离开后,很多人也一直在怀疑没有了信的信乐团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几年过去了,现在
期刊
这是一支将中国传统器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表演艺术团体,是一支坚持走原创路线用心灵演绎美丽故事的乐队,她们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美丽之窗,她們用音乐沟通促进中外国际的友谊,她们就是时尚、鲜活的——“Beauty6—丽乐团”。    “想向大家宣告:丽乐团成立了,我们六个人一如既往的热爱音乐,想做好听的音乐送给大家。”——丽乐团    音乐时空:虽然《丽 . 春》是去年11月份的EP,
期刊
王晓平在他的《滋兰树蕙 润物无声——读〈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中说,“学术研究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探寻真理,对于真理的追寻,就要本着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学术求真,人品求善,艺术求美,从科学走向艺术,从艺术走向学术,就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最近读王小龙老师出版的《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后文统一简称《清曲》)一书,同样体会到了追求“真善美”严谨科学的学术态
期刊
一天,笔者偶然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位女孩要去朋友家坐客,结果一出门,竟然忘了怎么走,她只好打电话向朋友求助,朋友说:“你不是和我来过一次了吗,怎么就忘了?”她说:“我怎么知道,上次一直跟着你走,我以为记住了,谁知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朋友说:“我把路线告诉你,你自己过来。”她赶紧把线路图牢记在脑中,一边走,一边辨认沿途的特征,最后终于顺利到达。更有意思的是,女孩以后再去朋友家时,不仅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但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地方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地方高校是地方的最高学府,也应该是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两者并没有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本文以大庆市为例,就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获得有益的启
期刊
今年是圣马可儿童合唱团(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成立27周年,此合唱团由尼古拉斯·博特组建,现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级合唱团之一,被誉为“欧洲最有价值的童声合唱团”。圣马可儿童合唱团成名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2004年影片公映后,其在影片中以动人的演出深获瞩目,电影也因此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放牛班的春天》创作灵感来源于音乐电
期刊
摘要:本文列举了歌曲创作中旋律的发展手法,其中以对比类发展手法为视角,简要概述了歌曲创作中对比因素的内涵及意义,明确了歌曲写作中的各种对比手法及对比因素在歌曲中的体现。怎样将对比因素作为重要的歌曲写作手法并体现在歌曲中,正是本文要着力予以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音乐创作 歌曲写作 对比因素  一、歌曲创作中旋律的发展手法  歌曲创作中旋律发展的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重复类发展手法、展开类发展手法和对
期刊
编者按:那个抱着木吉他的少年悄然向我们走来,“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灿烂的星光永恒地徜徉……”他为我们带来了清新的辽阔的动人的音乐风情,他就是黔籍音乐达人张超。如今他一直不懈地致力于将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情调与流行基色的歌曲有机结合,“请你轻轻留下来 让梦卷走这尘埃,香飘在书厢之外 奏响美丽的天籁……”《奢香夫人》的成功为他的“黔味制造”翻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当流行乐坛红得发紫的凤
期刊
秋风瑟瑟、华灯初上,2013年11月2日,一个平凡的夜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迎来了一位不平凡的客人——著名指挥家、现任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先生,他首次与该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为广大乐迷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王丹红2010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弦上秧歌》拉开序幕,该作品曾获2010年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管弦乐作品三等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