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下”来袭,资深“劳模”和“青皮”上司共舞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缘起】
  日前,智联招聘网发布的一项“80后”职场生态调查显示:40.5%的1980年~1984年出生的人已经开始进入单位的核心岗位。此外,一家国际采购商针对高管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约有45%的制造企业鼓励五六十岁的员工继续工作,因为这些企业不希望丢掉那些很难传承的技能和经验。
  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蓝胜于蓝”是社会的进步潮流。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80后”即“35岁以下”崭露头角,职场上的“老少配”越来越常见。一般而言,在行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年轻人的提拔任用都要经过资格审查、公选考试、组织考察等程序,所以,年轻人能脱颖而出绝非偶然,“空降”也罢,内部选拔也罢,都不是靠天降馅饼式的运气。如今,很多“35岁以下”走上了领导岗位,手下是久经沙场的老员工,有的和自己的父亲同辈。当“少帅”“老兵”成为上下级时,问题就产生了:老资格的下属不服管理,对新生代上司的能力不信任,对工作安排不配合、不服从。这时,“35岁以下”上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上下级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工作推进遇到阻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资深“劳模”和“35岁以下”上司的职场关系?他们该如何消除隔阂,让工作“风调雨顺”呢?
  “老暖男”VS小上司,善待意外生成精彩
  ◎口述/范建伟 ◎整理/张世辉
  在县电视台专题部工作多年,我协助部门尤主任策划过交友、购物、歌唱比赛等一系列文娱节目,不仅提高了收视率,还赢得了广告收益。尤主任退休时正赶上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从文化局调来传媒系硕士生杨博凯顶替尤主任的职位。杨博凯大刀阔斧,制定了许多条例,把之前和谐的情感管理转化为苛刻的制度管理,让大家颇有微词。
  一次工作例会上,杨博凯分配大家制作一个叫“小家大事”的节目。从工作方案里,我才得知这是调解隐私类栏目,许多省台卫视有类似节目,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但这样的节目在县域播出,会收到什么效果?我质疑道:“调解节目或许能发人深思,令人引以为戒,但在传递温暖和正能量方面有些欠缺,尤其是我们县城域窄人少,节目播出会不会给当事人造成困扰?”杨博凯毋庸置疑地说:“提高收视率就是硬道理!我这是安排,不是讨论,大家各司其责就好。”
  之后,县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了数期调解栏目,多种家庭矛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关注。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大多数调解都是一方要求的,另一方则十分抗拒。有一次,我走在街上,发现许多人对一个女子指指点点,有几个老年人指责说:“她作风不检点,男人为拉她回头,都上了电视台求助。”看着女人狼狈的模样,我隐隐担忧。
  不出我所料,节目的热线电话越来越少,偶尔有人来电,也是播过的当事人质问我们,说好掐掉那段的为什么没掐掉。
  为了寻找热点,杨博凯要求我们每人每周至少找一个调解对象。专题部多数是老职工,有丰富的经验和文化沉淀,对于杨博凯的做法很是不满。因为没人找到合适的调解对象,该节目只好停下来。可这还不算完,一些参加过调解节目的当事人以“恢复名誉要出场费”为由围堵在单位门口,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今年年初,我们当地遭遇了一场暴雪。积雪深达半米,灾害使一些厂房坍塌,交通中断。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必须到一线采访及时报道灾情。我联络了几个同事,加班加点制作了反映灾情、抗击灾害的专题片。当我向杨博凯申请在电视上播放时,正在家中休息的杨博凯漫不经心道:“节目排满了,下周播吧。”无奈之下,我把视频放到了本城的贴吧。这段视频因为及时引起了网民和领导的关注,给相关部门指导抗灾提供了有力依据。不过,当它在县电视台播出时,已经雪消路通,成了马后炮。
  一天,我接到通知去局长办公室。杨博凯刚从里边出来,他目光复杂地问我:“你主动加班拍那个雪灾的专题片,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我说:“遇到灾情及时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工作还要等人安排吗?”杨博凯什么也没说,扭身而去。
  几天后,杨博凯被调离,我被任命为专题部主任。他离开的时候,专题部没有一个人送他。我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要灰心,没有人否定你的才华,你缺少的只是经验而已。”我担心杨博凯会尴尬,没想到他一笑:“我想通了,这样的经历对我来说不仅是教训,也是经验的积累。”看着他年轻而阳光的神情,我如释重负。
  遭遇资深“刺头”
  ◎口述/林子慧 ◎整理/猪小浅
  晋升为设计部总监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在电梯口碰到刘姐。她远远地朝我打招呼:“小林早啊。哎呀,瞧我这记性,应该是林总监早上好。”我讪讪地回应她:“刘姐,称呼无所谓啦,工作上我不懂的,还得向您请教。”尽管一百二十个不舒服,但我还是在她面前尽量表现得谦虚有礼。
  刘姐的年纪比我大一轮,任设计部副总监多年。随着部门总监的升迁,按照资历她被提拔的概率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十拿九稳。总监前脚刚走,她就急着召集我们开会,提前享受了部门老大的待遇。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任命书上写的是我林子慧的名字。那天,领导刚宣布完结果,刘姐就带头鼓起掌来:“真是年轻有为啊,林总监。”我好脾气地说:“谢谢刘姐,以后工作开展还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配合。”领导一走,她的脸色瞬间由晴转阴。对于这样的结果,她有点小情绪也正常,我也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她一大早又来这一套。看来对于这次的提拔,她心里的疙瘩挺大。我毕业于重点大学,因为偏向于稳定工作,所以应聘到这家大型国企。刚到部门时,大家都来打听我是谁家的亲戚,知道我是凭着真才实学进来的之后,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平时他们将一些杂活都交给我干,不怕得罪我。
  多干点也无妨,何况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公司大型晚会上的临场发挥,让领导对我刮目相看。我从职员到主管再到这次直接跨过副总监,被任命为设计部总监,这中间我只用了四年时间。而刘姐在设计部干了大半辈子,最后输在一个丫头手里,心中自然会有落差。   第二天下午要开部门会议,刘姐继续和我抬杠。说好两点开会商量最新的一个大项目,开会前一个小时,她说家里有急事,下午必须请假。和她关系好的同事也跟着起哄请假。我不批假,她直接找领导告状,说我不体谅她。
  领导找我谈话,说刘姐为公司服务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次刘姐没被提拔,有点怄气也在情理之中。好吧,那我继续对她忍让点便是。可是,我发现我越忍让,她越得寸进尺。有一次,我居然在卫生间听到她跟新来的小姑娘说:“咱们这个林总监啊,年纪轻轻,你别怕她,给她点颜色看看,她反而怕你,知道吧?”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没回过神。我当即决定,必须马上改变策略,给她点颜色瞧瞧,不然只会一直被她踩在脚下。
  此后,对于刘姐交上来的文件,我都十分严苛,说话口气也变得严肃起来:“刘姐,要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好,让我以后怎么相信你的能力?”“如果再犯这种错误,就把你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来做吧。”对于我态度的转变,大家都目瞪口呆。刘姐岂能看着我对她这么不尊重?她变本加厉地跟我唱反调。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很着急,却无济于事。
  领导知道后,找我谈话,说:“小林,我承认你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都不错,但在处理同事关系方面尤其和老员工相处时,还得讲究点方法。”我很困惑,对待刘姐这样的老员工,难道我前后两种态度都错了吗?
  老少配对,风调雨顺
  ◎口述/程 刚 ◎整理/徐俊霞
  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十多年了,吴平生是前几年考进来的大学生,是我部门的同事。小吴专业扎实,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私底下我们称兄道弟。今年5月,部门主任退休了,单位竞聘上岗,吴平生成了主任。吴平生上任后,安排负责内勤的我去跑外联,他说:“程哥,你经验丰富,人脉关系广,你负责外联,一定能为咱们部门打开新局面。”几句话夸得我找不着北,可年近不惑的我嘴皮子不够利索,跑了三四个月,也没跑来几单业务。
  见我每个月都完不成任务,吴平生让我负责催款。这块骨头更难啃了,我每天都早出晚归,拜访客户,软磨硬泡,希望能拿回钱。可我磨烂了脚底板子,还是没见到一分钱的影子。吴平生只关心回款多少,压根不关心我开展工作的艰难。
  时间久了,我和吴平生在办公室越来越不对眼。下班后,他招呼大家聚餐、K歌,我借故推辞,响应他的同事也寥寥无几。部门十个人,以“60后”“70后”居多,“80后”“90后”明显处于劣势。说实话,我从来没把吴平生放在眼里,他刚升为主任时,我说话办事像从前一样不见外,经常称呼他“小吴”。吴平生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在同事面前让我下不来台。有一次,他竟然当着同事的面对我说:“程哥,请你注意自己的身份。私底下,我们是好兄弟;工作场合,你和其他同事没什么两样,搞什么特殊化?”
  一次,我请同事们聚餐,唯独没请吴平生。饭桌上,我声讨吴平生对下属太苛刻,连单位的元老都不放在眼里。众人七嘴八舌,一场聚会变成了对吴平生的批判会。“90后”小魏过来向我敬酒:“程哥,以后我们就跟你混了。你看,吴主任都让你三分!”其他人也似笑非笑地附和:“程哥是老大,谁敢不给你面子!”我如梦初醒,表面上我成功孤立了吴平生,实质上我在大家眼里成了“刺儿头”。
  几天后,一位老哥宽慰我:“长江后浪推前浪,‘80后’走上管理岗位是大势所趋,咱们‘60后’‘70后’要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学会公事公办,私事私了。你不把豆包当干粮,最后出局的还是你自己。”看来,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服从管理学会配合,要么辞职另谋生路。
  我决定放下芥蒂,争取双赢。部门开会时,我不再牢骚满腹,而是认认真真地听取大家的发言;我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不再对吴平生的安排软顶硬抗;公开场合,我不再挑战他的威信;出去催款时,我不再盲目,而是抓住目标不放。对于我的变化,吴平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次,我请一位大客户吃饭。当我第一次向客户恭恭敬敬地介绍说“这是我的领导——吴主任”时,吴平生却朗声对客户说:“这是我部门一位得力干将,也是我的老大哥,还望您能多多关照!”
  从此以后,老少配对,风调雨顺。
其他文献
苏老师:  他是我的男上司,一个比我大20岁的已婚男。我对他有好感,他也常常找机会请我吃饭,顺路送我回家,但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亲密语言和行为。之前,因为他请其他女同事吃饭,我和他争执起来,他解释说他和女同事只是单纯的吃饭并没有其他的事情,问我是在质问他吗?我回答说“不是”。后来,我才发现其实自己是在吃醋,他也许感觉到了,他说我这样的语言和行为代表了什么我们心里都很清楚。我沉默无语。  最近,他总是出
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都感慨着彼此的变化。除了容颜改变外,更多的是习惯、气质甚至性格的改变。  瞧,当年那个拒绝穿裙子的“假小子”如今一身裙装,显得窈窕妩媚,没有了中性色彩。还有呢,那个总是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女孩如今说话滔滔不绝。再有呢,那个不修边幅的男孩如今穿着斯文得体,尽显儒雅……交流一番后,大家得出结论: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另一半的影响。“假小子”的老公喜欢她穿裙子的样子,安静女孩找了特别健谈
阿莫西林颗粒能用热开水冲吗?  前几天,我儿子发烧咳嗽,医生检查后说是气管炎,开了一盒阿莫西林颗粒,并交代不能用热水冲,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河北 高源  冬季是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医生常会为患者开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因为其对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如果服用不当,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为,青霉
刚退休那会,我的心情很不好,突然闲了下来,让我很不适应。后来,一个老友邀我跟他一起养盆景,他说养盆景特别能修身养性。确实是,自从我养了盆景,老伴说我的脾气好了很多,人也变得更有精神。  记得当时为了制作盆景,我买回了苗木和花盆,学会了为盆景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扯草以及除虫治病等。我制作的盆景有迎春花、君子兰、栀子花、橘子、文竹、铁树、葡萄等。我不断将它们轮换更新,把大自然的风光浓缩在一盆之中。
【策划缘起】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QQ、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娱乐方式的不断升级,使我们进入了缤纷多彩的E时代。在E时代浪潮的席卷下,网络聊天、微信留言、微博互动等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流更加便捷。不过,网络社交、娱乐工具在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夫妻的情感交流方式。找网友聊天、上网玩游戏、忽视对配偶的关心等现象成为新时代婚姻所面临的“敌人”,许多
“我早上6时出门,晚上8时到家。冬天如果中午不出去遛个弯,一天都看不见太阳。”电视新闻正播放着“都市候鸟族”专题报道,一位年轻人接受采访时说。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新闻,不禁感慨:女儿小倩打拼在深圳,与这个年轻人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她已经结婚生子。  小倩夫妻刚上班的时候工资低,所幸吃住都由公司承担,他们的日子过得还比较顺畅。可自从小倩生下菲菲后,员工宿舍住不下一家三口,他们只得另寻住处。夫妻俩跑了多家房
嘉宾 邓 虹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何为候鸟?就是在不同的季节生活在不同区域的鸟,它们通过空间的转移完成生命周期的变迁,完成繁育后代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本来相对固定在一个区域生活的人们也步候鸟的后尘,开始了在城市间的奔波。人员的大规模自由流动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人们的工作地点变得可以自由选择了,从事的行业变得可以自由选择了,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中国经
大长假,小长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朋友或者家人出国旅行。如果告诉你,选对信用卡,境外刷卡可以免收“货币兑换手续费”,所有的消费都可以打折,你是不是超级心动?  少用现金多用卡  很多人认为:出境游第一件事是换外币。其实,不管咱们出境游是去哪个国家,都不建议在国内换钱,怀揣巨款出国。因为银联很方便,银联在国外大部分取款机都能取出当地货币。而且,许多银行有各种免手续费的政策,我们使用的借记卡,应尽量用
老伴走后,我心理落差很大。别的老伙计回到家里都有热汤热饭,都有老伴陪着唠嗑,我却总是孤零零一个人。虽然儿女提出接我过去和他们同住,可我没同意,两代人想法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我生活能够自理,可不想给儿女们添堵。  见我闲得发慌,女儿就给我报了老年大学的书画班。我和小孟就是在书画班上认识的,小孟年轻时老伴就过世了,她独自把儿子拉扯大。现在儿子去外地工作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小孟非常注重养生保健,做得
我在药品说明书上经常看到“饭后服用”的字样,请问这是指饭后马上服用还是间隔一段时间呢?  河北 赵振华  饭后服用的药物一般是对胃肠道有刺激,饭后服用的意图是利用食物以减少刺激。但通常不是吃完饭就立即吃,而是指饭后15~30分钟服药。这是由于多数药物在小肠内被吸收,但如果饭后立即服药,因饱餐后食物降低了胃的排空速率,延长了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推迟药物在小肠的吸收。饭后30分钟服用可使药物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