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务时代的艺术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思考与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技智能影响下的交往与学习等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网络交往最能体现大数据智能化服务的效能,就艺术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个最能体现供给需求的平台。智慧服务的效能与手段是体现该平台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建立良好的服务模式是现阶段急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处于智慧服务时代的读者,其资源、文献的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都随之发生了改变。作为艺术高校中以知识传播为服务核心的新时代艺术高校图书馆,应在服务工作中利用智慧服务时代的特性配合“专业艺术读者画像”功能,构建一套属于艺术类读者特有的文献查阅、阅读、推送、借阅平台,如“个性化”独立图书推送、艺术类高校“专有图书联盟平台”等。使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在智慧服务时代为读者的阅读与学习提供更优质、更贴切的服务。
  关键词:艺术高校 图书馆 智慧服务 云端大数据
  一、大数据智慧时代与校园图书馆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智慧化、资源共享化与生活速度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索取的要求与方式都发生了改变,高速的生活节奏使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与智能性成为当下人们阅读的首选。大数据对网络云端所有类型数据的整合、统一并进行新一轮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推送的这种运行特点,很好地帮助了人们在越来越庞大的网络数据中更快更便利地寻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源,利用这种工作模式的时代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数据智慧时代。
  大数据的智慧化、资源搜索手段与方法的高效性使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阅读需求日益增多,这也要求图书馆服务模式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进行新一轮的革新。
  作为传播知识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辅助学科发展,加强信息交流,是其基本职能,且配合大数据的工作模式能很好地发挥了其功能与作用。读者需求逐渐增多的智能时代,单一的实体资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的阅读需求,而图书馆的职能也不再单纯是对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与提供利用,在智慧服务时代,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核心。在此环境中,如何结合智慧服务引导所在高校读者,在繁多的资源中,找寻适合其个人的阅读内容,也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责所在。作为艺术高校的图书馆,有着与普通院校不一样的特殊性,面对的读者多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单独一所艺术高校而言,其所含有的艺术专业学科绝不可能只有单一种类,通常有音乐、舞蹈、美术三大门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影视、设计等学科,仅在绘画学科中,就有不同的画种分类,如国画、油画、版画等,而每一个分类下还有不同的细化方向。对于不同专业方向的师生来说,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阅读需求都不尽相同,资源的类型也十分烦琐。如何借助高科技智慧手段,更好地服务艺术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是艺术类高校图书馆馆员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二、艺术高校个性化专业需求与“云端大数据计算技术”服务
  不同的读者在图书馆中都拥有独立的阅读需求,艺术类高校的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不是单纯的书籍资料可以满足的。不同的专业,对资源都有不同种类的需求,如音乐类,音像制品、歌曲资料是资源需求的重点,舞蹈类的资源重点是舞剧、晚会节目的影像,而绘画类对临摹的画集、作品集也有不同程度的需要。根据这些资源种类的需求,图书馆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来设立不同的门类。而不同需求的读者在图书馆所进行的图书馆相关活动,都将生成一份独立的行为轨迹,如线下的书籍借阅、文献查询、报刊浏览;线上的电子资源浏览、订阅,移动图书馆的书籍、网络课程的学习等,这类轨迹所产生的数据可称之为“读者画像”。
  “读者画像”不仅是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所展开的读者阅读习惯数据整合与读者潜在需求推断分析,更是图书馆在数字时代顺应时代变革、不同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中改进服务的依据,是图书馆展开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高校图书馆的运营,不仅带有共享性与开放性,更是带有配合学校学科发展与辅助教学的专业性、严谨性。所以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就需要思考怎样利用好每一份珍贵的“读者画像”让学校的师生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借助互联网“云端大数据计算技术”,运用公众号或App之类的媒介系统,在读者办理借书证或初次绑定与运用图书馆公众号和App时,通过初步的“需求”调查与后期读者的借阅条目进行配合汇总,建立“显性”的个人“读者画像”,以此为依据,向读者推送适合的资源。就如同淘宝、抖音等App,用户每一次浏览的商品,每一次观看的视频点赞,都在无形中构成了独立的“读者画像”,而接下来,大数据就会自动为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视频或产品链接,来促进用户的依赖性,增加购买率。所以借助“云端大数据计算技术”与“读者画像”两者的结合运用,为每一位读者主动推送该校图书馆所拥有资源中最适合其个人需求的资源推荐,这不仅让读者对图书馆与自己需求相关的资源有所了解,也能间接地让读者了解到其所在专业的相关资源。
  三、“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与“云端大数据计算技术”服务
  智慧服务时代,知识的共享化、个人阅读的个性化、使用资源的便捷化,是当今图书馆服务模式所要追求与发展的方向,“孤岛”性质的图书馆在文化知识大融合的当下,单靠自身的力量与资金追赶高速发展的技术科技,不依靠大环境,那在将来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吃力。社会与学校所能给予的发展环境都是相对有限的。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读者的认知也在进步,且艺术类院校在对图书馆资源上的利用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来说又是独立的思考点,与其他学科不一样,艺术类对资源的使用面更加广阔。“听觉”“视觉”等多维度需求也是对艺术类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大挑战。单靠独立的图书馆资源来满足所有艺术类方向的读者是相对困难的事情。正如开篇所述,每一所艺术高校都不可能只存在单一门类的艺术专业。高等艺术名校都不一定能做到面面俱到地培養所属学院中每一个门类的艺术学科,也很难使其所属图书馆满足其学院中所有专业对资源的全面需求,那普通的艺术院校就更难完成这一服务标准。图书馆的资源与规模都与其所在艺术高校的规模成正比,资金雄厚的艺术名校在图书馆资源、文献的丰富性上高于资金匮乏的普通艺术院校,基础的不同导致国内同一门类艺术专业下,不同的艺术高校的艺术资源也不尽相同,全国上下同一艺术专业在不同高校中培养出的艺术人才的水平也高低不一。这些因素的不同只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艺术专业门类的差距。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在行动上跟上步伐,在自己工作中缩短每一所艺术高校的差距。构建专门的“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就是搭建一座共同进步的桥梁,搭建“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并不会因为资源落差的缩短而抹杀掉不同的艺术风格理念。正相反,缩短资源的差距,不同的艺术理念会因为资源的改变而更好地发挥其艺术理念与艺术风格,保障基础资源平台的相对平衡,让相同艺术门类整体大幅提升,从独立艺术专业出发,带动国家的艺术水平走上新的平台。   灵活运用“云端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功能,把“联盟”中的艺术高校图书馆通过“云端数据”联系起来,形成真正意义的“联盟性”艺术高校图书馆,使每一座艺术高校图书馆都成为“资源查询基站”,从“基站”出发,查询联盟中自愿共享与借阅的“实体资源”以及“电子资源”。配合“快递业务”网络下单,形成“基站”内实体资源相互借阅,不仅可提升实体的利用率,也可降低相同资源在不同场馆中的重复购买率,减少重复率,这样,资金的使用上就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联盟中资源种类也可大幅度增加。
  “数字资源”的共享也是同等道理,减少重复,扩展新种类的覆盖面。妥善运用“云端大数据”的网络传递功能,“优质数字资源的传递”不仅可以让“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实施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还可以打破文献、资源只能通过实体传递的局限,以及资料多次运输所带来的损伤,从本质上延长了资源的利用期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相对降低了维护传递资源所带来的资金费用。
  在“联盟”中,利用“云端大数据”的数据整合功能,结合每一座学校图书馆提供的“专业读者画像”数据,可以更好地在相对独立的专业范围内统计出更全面的艺术读者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的数据,在提供资源的服务中就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提供贴近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推送以及借阅、查询的帮助,降低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推荐中的“无效推送”。文獻、资源有效推送率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馆藏实体资源的利用率,也会间接带动高校图书馆的入馆率,以及改变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属性在图书馆利用中的使用占比,更好地提高馆藏资源和文献的利用率。
  四、结语
  电子科技的进步,纸本资源使用数据的下降,提示着人们,科技在发展,图书馆也在马不停蹄地跟随着发展的脚步,结合大数据的数据计算特点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地改变着工作形式,来为读者进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科技只会让人在阅读中更加便利地获得自己需求的资源,而图书馆则会一直配合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引导与保障每一位读者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卢小宾,宋姬芳,蒋玲,洪先锋,刘静,张薷.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01):15-33.
  [2]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01):4-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智慧服务环境下艺术高校读者需求研究”(项目编号:YB20194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伍言韵,女,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比才是19世纪法国作曲家,他创作的数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动摇的地位。歌剧《卡门》,从首演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在比才创作上达到了顶峰。是各大剧院出演率非常高的保留剧目。《哈巴涅拉舞曲》是其中的著名唱段,本文将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人物心理、语言特征,从历史背景、音乐表现等不同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卡门》 《哈巴涅拉舞曲》 艺术特色  作曲家比才生于巴黎
摘要: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古典舞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和其他现代化类型的舞蹈有所不同,中国古典舞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内涵的传承、表现形式的发展以及时代影响下的风格变迁,使得中国古典舞虽然古老但却不乏新意。尤其是在信息复杂、文化多样的当代社会,中国古典舞依然占据艺术世界的一席之地。为了加强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以人们的审美取向来审视古典舞的改革变化,实际上起到了一
摘要: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声乐演唱则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核心表达形式。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科学和规律性的发声,来实现声乐表演的。但是在声乐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相关的方法实现发声训练,还要重视音乐艺术素养对声乐学习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长久的声乐教学和表演过程中,音乐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作为一个音乐人,如果不具备相应的音乐艺术素养,只能机械性地进行演唱。总而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观众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涌现以及现代观众对传统戏曲的漠视,不断挤压着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传统戏曲引领娱乐文化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如何让传统戏曲脱离生存危机,已成为当前传统戏曲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传统戏曲的发展现状入手,介绍戏曲的历史沿革,分析传统戏曲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传统
摘要:图书馆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得到读者的充分信任,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必须进行现代化管理改革,注重细节服务、线上服务、人文关怀,优化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更好地服务读者,保证馆内的正常秩序,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可持續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 现代化管理 人文关怀 服务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作为文化建设重点领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得到了广
摘要:本文旨在将中国朗诵的起源、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一个梳理,进而阐述其历史渊源、继承、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解读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从时间的维度上,本文溯源上古到当代的全历史时期;在联系上,确立朗诵与文学、诗歌等的密切共生关系;在发展变化上,结合历史时代特点和变化,力争更全面、立体地解读我国朗诵的发展变化。本文体例采用历史断代的方法,分析每个历史阶段的朗诵特点、渊源、风格变化和例证,使整个论述更
摘要:话剧的剧本创作以台词为基础工作,台词贯穿于话剧创作的始末,因此,对于话剧来说台词至关重要。演员在话剧演出中主要依赖台词进行表演,剧中的台词对整个剧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指引剧情向前发展和引导、刺激观众观感的作用,最终因台词在剧中的发展,将剧情和观众情感体验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语言是人类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与情感交流工具,戏剧语言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构成戏剧艺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话剧台词更是语言
摘要:如今数字信息化快速发展,带给世界巨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等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在网络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阅读理念、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式等也在悄悄变化。作为公共图书馆,满足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积极创新优化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就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时代 公共图书馆 少儿阅读 推广工作  公共图书馆
摘要:传统的话剧表演艺术是对人们生活的复刻,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活中本身就充满着艺术气息。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而话剧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语言、舞蹈、音乐、动作等艺术体现,通过话剧表演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情感表达是话剧表演艺术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更是及时传递情感的主要途径,也是考验话剧演员的基本功底,能够使演员在表演中呈现出最佳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增加
儿童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重点和难点任务.本文从创设阅读环境、丰富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方法、扩大推广队伍等方面,并以宁化县图书馆为例,论述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的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