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6年后救援护士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救援护士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康复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护理人员736名,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心理弹性量表,以了解汶川地震救援护士的心理弹性影响因素。

结果

736名救援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59.03±20.67)分,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分别为(29.64±11.58)、(20.55±6.70)、(8.83±3.50)分;单因素分析提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财产损失、参与的急救方式、健康状况、居住满意度、领导同事支持满意度、朋友亲戚支持满意度的灾区救援护士群体心理弹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领导同事支持满意度、职称、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心理弹性得分(调整R2=0.157,F=12.163,P<0.001)。

结论

地震6年后灾区救援护士心理弹性总体一般,有待提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领导同事支持满意度、职称、身体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建议重点关注此类高危人群,给予其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提高灾区救援护士心理弹性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追踪方法学在老年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制定跌倒防范体系,落实追踪路径。以跌倒高风险患者为中心,从护士对跌倒防范体系的掌握程度、患者参与度、一级质控的落实三个层面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2016年两个季度的追踪结果对比分析,找出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追踪方法学持续改进后,第二季度督查结果各项评分明显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跌
目的建立心内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并对其进行心理测量学评价。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并结合临床实际,制作"心内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使用方便抽样法选取5所陕西省三甲医院的176名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量表每个条目选项的选择率均低于80%。1个条目变异系数小于20%,予以删除。条目区分度0.340~0.732。内容效度指数为0.928。探索性
目的探讨短期冥想对住院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1例住院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住院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连续5 d实施短期冥想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希望水平、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
目的探讨"医家护"APP应用于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便利抽样方法,以2016年1—6月在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医家护"APP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3、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DBS设备使用知识、延续护理满意度、院外跌倒情况。结果干预3、6个
目的探讨自动化智能微量泵在血管活性药物续泵更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就诊的心脏术后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或盐酸肾上腺素)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采用自动化智能微量泵对药物续泵更换,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泵法进行药物更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更换药物前后血压波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更换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老年病房护士老年综合评估(CGA)知信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CGA护理模式的培训和临床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某三甲医院老年病房护士19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CGA知信行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回收率为96.84%。184名老年病房护士知信行问卷总分为(74.68±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在急诊科照顾患者的体验,为培养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1日—3月15日在急诊科照顾当日就诊患者达12 h及以上的新护士1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近距离关注和理解急诊患者的关怀需求;照顾急诊患者角色能感知关怀情节;照顾患者体验对自身人文关怀能
目的观察防外溢胃管连接器的应用效果,为该新型连接器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7例需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8)和对照组(n=79),对照组患者留置传统胃管,试验组患者留置防外溢胃管。记录两组患者胃管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管留置2个月后拔出,行胃管细菌培养,观察胃管性状、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并调查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的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100例哮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2例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48例完成干预;对照组2例因中途病情变化而脱落,1例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47例完成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动机性访
目的探讨集束化气道管理方法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32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按集束化气道管理方案实施护理,具体包括:气道评估及应急处理、窒息的发现及处理、体位管理、吸痰护理、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气囊管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