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的变异性及效应量分析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eau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复测量中不同人格分量表得分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323名某部官兵在相隔42d两次参加了中国士兵人格问卷(CSPQ)测验.结果 相关结果表明在6个分量表中,除防御性分量表外,测验分数的变异性与相应的人格分数都有显著的相关(r=0.11~0.37).效应量统计结果表明,求异性、敏感特质、分离特质分量表分数的变异性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除防御性分量表外,高分组与中等组之间差别有实际意义(Cohen d>0.20).结论 人格测验分数的变异性不是完全随机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或规律性的。

其他文献
项目反应理论(IRT)的测验模型比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CTT)基础上的心理测量方法具有更多的优点[1],已经成为现代测量理论的主流,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展起来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近年来已经在一些大规模测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88例CD患者(病例组)和60例正常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FLP技术分析相应的基因型,并比较2组不同基因型的行为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症(CFS)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认知心理功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对30例CFS病人及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CFS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数
目的观察人脐血细胞(HUCBCs)静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行为改善的作用及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周、4周、8周3个时
目的探讨教师的知识分享行为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自编的知识分享行为问卷与职业倦怠问卷对298名中学教师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1)处于不同
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是一项新建立的脑功能研究技术,这一技术的原理是由我国航天医学研究所梅磊教授提出的,最初用于宇航员的脑功能检测.该技术的特点是:在一次检测中可以同时获得S1γ-氨基丁酸(GABA)、S2 谷氨酸(GA)、S4 5-羟色胺(5-HT)、S5 乙酰胆碱(Ach)、S7 去甲肾上腺素(NE)、S11 多巴胺(DA)、S13 脑抑制性递质等多种神经化学递质在不同脑区的分布情况,由此
许多患者在诊断出糖尿病后,表现出高度焦虑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并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1-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