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临床疑似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PET-CT、单纯CT、PET图像在诊断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符合率.按病理类型分组,将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进行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原发结外淋巴瘤128例,结核、鼻咽癌、胃间质瘤、胃腺癌、肺腺癌、脑胶质瘤、骨髓纤维化、十二指肠腺癌各1例,其他类型转移癌3例.PET-CT诊断出真阳性病例106例,真阴性9例.PET-CT、CT、PET的敏感性分别为82.8%、65.6%、78.9%,特异性分别为81.8%、72.7%、36.4%,准确性分别为82.7%、66.2%、82.0%.PET-CT与CT比较,敏感性、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81和10.006,P值分别为0.003和0.002);与PET比较,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7,P=0.034).PET-CT与CT比较,胃肠道淋巴瘤、头颈部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10、5.278和8.711,P值分别为0.024、0.022和0.003).PET-CT在不同原发部位、不同病理分型结外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类型分组,黏膜相关淋巴瘤最大标准摄取值为7.4±4.6,与DLBCL(15.8±10.6)和NK/T细胞淋巴瘤(13.6±7.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DLBCL与NK/T细胞淋巴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鉴别诊断,且结果应结合病理诊断。

其他文献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生物学行为各异、治疗反应不同的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分为B细胞和T/NK细胞淋巴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NHL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除肿瘤细胞本身以外,肿瘤微环境对于NHL的发病与耐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肿瘤微环境与淋巴瘤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针对肿瘤微环境的靶向药物的研发.我们对淋巴瘤微环境与NHL发病及耐药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肿
期刊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特征被认为是其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初诊时染色体核型可将AML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3组.染色体正常核型AML患者占40%~45%1,为预后中等组,其总生存(OS)率为24%~42%2,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期刊
以腹痛和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期刊
目的 观察采用培美曲塞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system lymphoma,PCNSL)复发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7例复发性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有3例脑内异位复发,3例脑内原位复发,1例脑脊膜转移.复发后给予大剂量培美曲塞(900 mg/m2)化疗,并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每3周给药1次.经治
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定T2014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湖北省抗癌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承办。
期刊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来源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骨潜能,比较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及MM患者血清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20例MM患者和10名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培养法从骨髓中培养并纯化出成骨细胞,进行成骨细胞计数;成骨细胞传代培养4周后,行VonKossa's钙染色,进行成骨细胞钙结节计数;在MM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硼替佐米及MM患者血清,对比其细胞生
【目的探讨我国CD5+B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LPD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特点,比较各免疫标志表达差异,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11;14)以诊断或排除套细胞淋巴瘤。结果①共2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86例(71.5%),套细胞淋巴瘤(MCL)38例(14.6%),其他
期刊
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治疗选择,目前仍是临床上的难题.我们回顾性分析13例伴T315I突变的CML和Ph+ALL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伴T315I突变的白血病患者13例(其中Ph+ALL 9例、CML急变期4例),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2],男8
期刊
为了深入探讨淋巴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淋巴肿瘤的整体诊疗水平,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2014年第二届《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暨金陵淋巴肿瘤论坛”拟定于2014年5月23—25日在南京市召开。
期刊
近10年来,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给Ph(+)白血病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尤其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已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疗效监测是TKI治疗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的重要保证,它包括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3个层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