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flower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东省13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入学动机多样,总体能解决在学习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自身发展方向有更理性的看法;但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与帮助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生活;调查;分析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自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招生规模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递增,2011年录取人数达49.5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1]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许多人质疑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能力,为了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在广东省13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的资料和数据,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并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
  一、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一)问卷的编制
  问卷包含26个问题,其中有22个完全封闭的问题,4个半封闭的问题。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入学动机、学习影响因素、学习效果、导师的指导与帮助情况、研究生面对的压力以及职业规划等七个方面。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13所高校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涵盖了理工、文史、农林、经管各类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859份,回收率85.9%。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研究生学科类别涵盖面广,能较全面反映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现状。
  二、调查结果
  (一)研究生生源情况调查
  在抽样的群体中,32.95%的研究生在入学前曾经有过工作经历,67.05%为应届毕业生直接考研。从地域结构来看,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来自农村(58.56%),不到1/3的研究生来自城镇(29.92%)。在年龄分布上,绝大部分的研究生介于23-27岁之间(80.21%),介于27-30岁的占2.44%,仅有1%的研究生大于30岁。
  (二)研究生学习动机调查
  在社会与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呈现多样化。在抽样的研究生中,大多数学生的读研目的相对比较明确(见表2)。问卷中入学动机主要由自我实现、生活方式、求知进取、兴趣爱好、外界影响等五个因素构成,它们的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实现、求知进取、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外界影响。但在结果中我们也看到,在被调查的研究生当中,因老师、父母的要求和期望而读研的占20.6%;暂时不想进入社会,逃避就业的占22.5%。这些现实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在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很大一部分学生目标相对比较明确,觉得专业符合个人兴趣、学习有意义、了解本专业、专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占47.04%;被动型的如受父母、师长影响或认为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有26.66%。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兴趣,能接受的占79.63%,不感兴趣或说不清的占20.37%。从上述结果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选择读研是受提升自我,对专业感兴趣等积极因素影响;但也有40%的学生对读研没有强烈的愿望,而是出于逃避就业、父母的要求等消极因素而做的无奈选择。
  (三)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
  研究生除了一年级以课堂学习为主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文科生可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在导师要求下从事调查研究工作,而自然科学研究生主要在实验室或教研室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调查显示,有63.3%的学生经常去实验室或教研室。其中认为实验室环境舒适,适合学习的占31.78%;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或同学的帮助的占34.93%;觉得设备齐全,便于科研的占15.2%;而同时,有17.9%的学生是在导师硬性要求下才进入实验室的(见表3)。在34.93%不经常去实验室或教研室的研究生中,多达45.52%的学生表示去实验室或教研室无所适从,27.94%的学生感觉实验室不能满足自己科研需要而不常去。另外,也有26.54%的学生主要是对科研不太感兴趣或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见表4)。
  (四)研究生学习影响因素调查
  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等,研究生要考虑的事情较多,而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对研究生的学习造成影响。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只有6.75%的学生认为学习状态很好,不受外界干扰(见表5)。
  目前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上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45.61%的学生感觉动力不足,没有危机感;(2)44.78%的学生感觉没有掌握学习特点和方法,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两类学生的比例高达90.39%,应该引起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另外,也有19.3%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不够,另有26.30%的学生感觉周边缺乏上进好学气氛(见表6)。
  (五)研究生学习效果调查
  在问到“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您觉得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创新思维这3个方面(见表7)。
  调查更进一步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主观评价,研究显示:只有小部分学生比较自信,有15.13%的学生感觉科研能力很强,43.89%认为一般,28.17%觉得有潜力需挖掘,还有12.81%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而对于自己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只有17.4%的学生感觉满意,45%认为一般,19.7%感觉不满意(见表8)。
  (六)导师对研究生学习指导情况   导师的指导对研究生的学习影响很大,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与导师良好的互动能够演变为激励自己学习的动力。经过统计,有68.22%的学生觉得导师能够很好或较好的激励自己学习,21.77%的学生认为导师给自己的指导一般,同时也有10.01%的学生觉得导师对自己学习或科研上的帮助较少或没有。同时,导师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研究学习有较大帮助。调查中有54.4%的学生认为导师的要求很严格或比较严格,28.87%的学生认为一般,16.6%的学生认为比较宽松。但在调查中也看到,有25.96%的学生认为导师未进行指导或导师指导对其学习没有帮助(见表9)。
  研究生在科研中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能积极面对,能依靠自己摸索解决或向导师、同学、朋友请教;只有13.04%的学生相对比较消极,这部分学生在自己摸索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没有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渠道。
  (七)研究生期间规划情况
  当问及“您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是如何规划的?”时,40.98%的学生明确表示在入学时已经规划好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但尚有50.02%的学生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或者听导师父母的安排。
  研究生们虽然回避了本科时的就业高峰,可在不久的将来,却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只有30.73%的人已经明确,其余69.27%的学生目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比较迷茫(见表10)。
  在工作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相对比较理性。调查显示,有31.90%的学生会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另外29.11%的学生则会首要考虑与自己兴趣、理想相符合的工作;还有14.2%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24.80%的学生认为只要薪水好,什么工作都无所谓。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结论与分析
  (一)入学动机多样化,学习积极性不足
  从研究生的生源构成、学习动机等情况可以看到,他们读研究生的目的性强,入学动机趋于多样化。大部分研究生的入学动机是积极的、主流的,但也有小部分研究生的入学动机消极,进而影响到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科研。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动因,而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2][3]调查结果显示,45.61%的学生感觉学习动力不足,部分研究生并没有把学习放在首位,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兼职、实习等其他事情上,而更有研究生是在导师的硬性要求下才被迫学习。大部分研究生把影响学习的因素归咎于客观因素,而对主观上的因素探寻较少(见表4、表5)。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情况下,“精英型”的研究生教育也难以培养出“精英”。
  (二)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由于学习效能感低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质量而且对硕士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均不太满意,72.06%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一般或还可再提高,仅有17.35%的学生对自己感觉满意(见表8)。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主要依靠自学和探究,因而研究生自身必须对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以及个人偏好、心理需求进行有序的调控,且这种调控往往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学习主体的学习状态和效果。[5]因此,在研究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导师有效指导不到位
  导师的学术、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研究生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是其他教育形式和教育力量不能替代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导师指导与否、要求严不严格、指导的次数多少等,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影响非常大。然而,我们也看到了有14.43%的学生认为导师没有进行指导,而10.01%的学生认为导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帮助不太。这应当引起培养单位及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由此可见,在研究生导师被渐渐称为“老板”之后,部分导师的“导”字被慢慢淡化了。因而在目前高校普遍生师比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导师的管理,发挥好导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必需而迫切。
  (四)研究生期间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研究生要以宽广的视野,权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发展,看到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坚定发展的信念,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较小的物质利益所蒙蔽。在调查结果中,高达50.02%的学生对学习和科研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或者听导师的安排;也有部分研究生把时间放在兼职、实习等其他事情上。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调查中仅有30.73%的学生有明确目标。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单位及导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及职业素养的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各种评价制度、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丰富的研究生课余活动,能缓解研究生的压力,同时积极引导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高校及培养单位要将导师遴选、培训、考核紧密地与研究生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研究生期间开展有效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目的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做好各种准备。
  参考文献:
  [1]徐国权.研究生在学综合现状调查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6-100.
  [2]施佳璐.硕士研究生学习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8-90.
  [3] 刘娣,宁维卫.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6-99.
  [4]姜艳.试论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能感与倦怠感[J].高教研究,2011(2):20-22.
  [5]张炜.影响究生专业学习效果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责任编辑 于小艳)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3-02-07  作者简介:刘志民,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冰,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南京/210095)  *本文系教育部农林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创新研究”(600354);教育部重点课题“产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GKA103004)子项目“产学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期刊
广东高等教育评估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已经形成了院校资质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三类系统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保障我省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1周年之际,总结反思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之路非常必要。为此,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会同广东教育杂志社,专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请他与我们一同回顾广东高等教育
期刊
摘要: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阐明了教学文化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交互生成集体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在交往学习场域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生成互文性的特质来呈现教育生活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形塑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学主体间及文本借助于对话、交往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视域融合;教学文化;交往学习;学习共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探索与实践“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即课程模块集专项实验、协同设计、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于一体,学习模式集体验式、研究式、情景式和实践式于一体,学习方法集自我决策、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参观企业于一体,课程教学与学习遵循“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模拟运营-感性认识”的心理认知规律,可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
期刊
摘要:基于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多年的实践性探索,设计出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对于高职院校实习制度设计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交替制;制度设计;实证研究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级开始,实施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以下简称交替制),即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1-25  作者简介:刘原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2012级博士生。(杭州/310028)  摘 要: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历程曲折,阻力颇多,备受争议。但韩国政府从未间断政策层面的努力,从全斗焕政府开始就推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本研究将系统梳理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政策发展过程,全面阐释韩国首个国立大学法人——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的法人化改革过程,深入分析法人化改革政策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1-13  作者简介:闫俊凤,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江苏徐州/221116)  *本文系201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研究”(2010SJGLX017)研究成果。 摘要: 生态学视阈下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建设,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既要考虑与行业之间的外部环境,也要考虑高校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反思脱离行业后的
期刊
摘要: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
期刊
收稿日期:2012-06-28  作者简介:周贤日,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马聪,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广州/510630)  *本文系由课题负责人周贤日主持、马聪等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项目编号CIA10015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美国高等院校的营运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社会捐赠。《美国高校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CGSS2003年和2008年数据估算了我国过度教育发生率,发现2008年过度教育发生率较2003年有所下降;进一步通过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模型对个人因素、家庭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非教育方面的因素对过度教育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因素中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年龄和工作经验对过度教育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加入过政治团体的人、未婚人士、年轻人和工作经验较短者发生过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