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已建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中,冠层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耦合子模型可区分遮荫叶和受光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作物生长子模型考虑了作物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模拟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建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中,冠层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耦合子模型可区分遮荫叶和受光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作物生长子模型考虑了作物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日总蒸散量实测和模拟的根均方差(RMSD)为0.65mm,平均绝对差(MAPD)为14%;对冠层上部净光合作用率日变化过程而言,实测和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模型模拟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净光合作用率和蒸散的演变过程.最后,分析了冬小麦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大气CO2浓度和叶片N含量的响应.
其他文献
利用凝胶层析方法对水稻籽实中As的结合形态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籽实中存在的As主要与表观分子量为54.5KD和5.5KD的蛋白质形成结合体.分子量为54.5KD的蛋
利用东亚地面天气图和地面风的资料,用地转偏差方法,计算了辽河平原北部4县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区域性防风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防护林面积的增大,其防风效应增大;每天不同时间防风效应
以中国东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例,应用林窗模型NEWCOP探索了不同模拟样地面积对林窗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样地面积大小变化可影响模拟出的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和模
对正常条件下以及极寒条件下,研究钢筋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使用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超低温环境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进行了分析。
利用热带次生林林窗边缘树表温和林窗区域地表温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各热力作用面的热力效应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林窗边缘树表温和林窗地表温的变化,指出在林窗区域林窗
沙棘及其混交林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突出,但结构和混交模式不同所发挥的水保作用大小不同.沙棘林生长季各月消耗利用水分的强度不同.在整个生长季,5月末0~5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
<正>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函[2015]542号)以及省经信委、环保厅《关于落实工信部、环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