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顺维甲酸治疗时,戴与不戴接触眼镜者的眼部问题――实践指导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顺维甲酸(isotretinoin)常用于治疗痤疮。治疗中眼部问题是已充分认识的并发症。评价此时戴接触眼镜所遇到的眼部问题,以便从治疗开始前即建立咨询指导。在用13-顺维甲酸(1mg/kg/d)治疗的16周期间及以后,共观察了157例患者,询问了特殊的眼部症状,包括干眼症、红眼症、瘙痒、眼部结痂/粘着、畏光、视力模糊。每6~8周嘱患者复诊,检查其眼部症状。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5例基底细胞癌(BCC)肌上皮分化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病理学特征。临床资料:3男2女,年龄43~65岁,皮损为淡褐色光滑坚实的结节,直径0.5~1.2cm,均局限在面部。切除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PAS(未经淀粉酶消化)及阿新蓝染色。免疫组化采用ABC技术,用抗CAM5.2、角蛋白AE-1/AE-3、癌胚抗原(CEA)、S100蛋白、肌肉特异性的肌动蛋白、结蛋白(desmin
超声诊断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有40余年历史,1949年Ludwig与Struther首先应用脉冲超声技术进行医学诊断.1952年Howry等人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组织器管的切面图像.60年代初期,推出手动式超声扫查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1971年日本内田与Bon设计出电子式超声成像仪.以后随着不断改进与完善,出现了灵敏度高、分辨率好,快速扫描的B超检查仪.
作者报告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分析技术研究动物实验化疗后及瘤型麻风病人疗后的皮肤活检标本中的麻风菌的结果。将1107条麻风菌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BACTEC培养基小瓶中,当观察到麻风菌代谢活性为0时,从各小瓶中取出1105条麻风菌,经提纯、溶酶消化后,以氯仿-异戊醇提取DNA,进行PCR分析。
期刊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扰素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应用干扰素能诱发、加重银屑病,也可以治疗银屑病;银屑病患者的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减少;患者血清、皮损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干扰素,并随皮损改善其含量降低;干扰素可直接影响角朊细胞增殖、分化、分子表达及产生细胞因子。上述发现提示干扰素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近年来对基底细胞癌(BCC)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在临床上,对各种类型的发病率、复发率、易复发部位及原因提示了分析。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研究表明BCC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并可分为一些亚型。对BCC的高脆性、在组织学上于癌团周围出现的间隙,某些类型易发生侵袭,以及肿瘤生长缓慢的原因,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用单克隆抗体证明BCC来源于表皮细胞。
经典的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是以肉芽肿性唇炎、面瘫及阴囊状舌为特征。也可累及面部其它部位如前额、眼睑或颏。通常上述三种经典症状中仅出现一或二种。然而,面部以外的皮损则罕见。本文报告1例外阴及肛门会阴部的肉芽肿损害,形似Miescher肉芽肿性唇炎,认为是MRS的单一症状型。
作者选用长压定和蒽林联合治疗51例泛发性难治性斑秃患者.男20例,女31例.年龄10~62岁(平均32岁),病程1~27年(平均7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不合作者未选入本研究中.病人每天早晨先用硫氧吡啶锌洗头,头发及头皮干燥后涂以5%长压定溶液1ml.12小时后重复1次,2小时后再涂上0.5%蒽林霜1g保留过夜.结果,除1例因严重反复的刺激性皮炎中断治疗外,其余50例中有39例
期刊
报道2例疥疮患者,其皮疹复发并持续发展,最终发展成水疱。皮肤活检检查,光镜下与免疫荧光的改变均与大疱性类天疱疮一致。
期刊
作者报告了5例称为丘疹紫癜性"手套和袜套"综合征的病例.典型病例介绍:男,16岁,就诊前3周,因左踝损伤而服用α-糜蛋白酶、胰蛋白酶8天.
通过16个刺激性斑贴试验和13个过敏性试验对多普勒激光血流计和红斑指数进行评估,以弄明这两种方法能否帮助区别这两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