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贷危机的确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然而即使最严重的危机也有结束之时。明智的投资者在看问题方面通常具有前瞻性,即先市场一步落子布局。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重估,发达国家资产价格泡沫被充分挤压,从而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遇。与此同时,与次贷危机如影随形的市场不确定性并未消弭,市场底部很难看清楚。因此,次贷危机的爆发,为那些在危机中没有伤筋动骨的新兴市场国家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风险。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经把中国彻底地推置到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而且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我国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第一、次贷危机可能会通过收入效应以及价格效应来冲击我国的出口行业。所谓收入效应是指,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美国家庭财富缩水,这将改变近年来美国消费的财富驱动型格局,削弱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消费需求。所谓价格效应是指,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相对于美国国内替代品的价格,从而造成美国居民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相对下降。此外,次贷危机还可能造成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第二、美元贬值损害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并加剧了中国国内通胀压力。美联储采取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的措施来应对次债危机,导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快速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显著缩水。
第三、次贷危机改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剧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从而可能放大或者刺破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中国A股市场指数已经下跌了40%,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撤出A股市场有关。
第四、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对中国利用货币政策对抗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形成掣肘。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大幅调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将加剧中美息差,引致更大规模热钱流入,从而可能加剧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格局。
与此同时,次贷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在次贷危机下,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也不断下降,这为人民币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全球流动性匮乏而中国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和著名企业到中国资本市场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也是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广度、深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明智之举。
第二、全球资本市场在次贷危机下不得不进行价值重估,使得众多跨国金融机构大幅亏损,从而为中国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开展海外投资与兼并收购的良机。在危机冲击下,发达国政府也改变了过去对新兴市场国家股权投资一贯持有的怀疑与抵制态度。
第三、在次贷危机中,欧洲金融部门的次贷损失虽然比美国要小,但是法国等金融机构却在金融市场其他领域遭遇重大损失,日子并不比美国好过多少。在欧美金融机构面临的这种形势下,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美市场的紧张,主权基金一度被寄予厚望。由于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此前较少涉足次级抵押贷款支持金融产品,因此次贷危机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负面冲击有限,却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这也就是我国机遇的另一个层面。
第四、次贷危机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实施结构性调整的外部机遇,有助于促进我国政府改变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及缓解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各方面因素表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已经不可持续,然而,向内外平衡发展战略的转型意味着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遭遇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次贷危机的爆发则使得调整变得紧迫而必然,促进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经把中国彻底地推置到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而且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我国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第一、次贷危机可能会通过收入效应以及价格效应来冲击我国的出口行业。所谓收入效应是指,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美国家庭财富缩水,这将改变近年来美国消费的财富驱动型格局,削弱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消费需求。所谓价格效应是指,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相对于美国国内替代品的价格,从而造成美国居民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相对下降。此外,次贷危机还可能造成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第二、美元贬值损害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并加剧了中国国内通胀压力。美联储采取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的措施来应对次债危机,导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快速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显著缩水。
第三、次贷危机改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剧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从而可能放大或者刺破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中国A股市场指数已经下跌了40%,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撤出A股市场有关。
第四、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对中国利用货币政策对抗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形成掣肘。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大幅调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将加剧中美息差,引致更大规模热钱流入,从而可能加剧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格局。
与此同时,次贷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在次贷危机下,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也不断下降,这为人民币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全球流动性匮乏而中国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和著名企业到中国资本市场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也是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广度、深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明智之举。
第二、全球资本市场在次贷危机下不得不进行价值重估,使得众多跨国金融机构大幅亏损,从而为中国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开展海外投资与兼并收购的良机。在危机冲击下,发达国政府也改变了过去对新兴市场国家股权投资一贯持有的怀疑与抵制态度。
第三、在次贷危机中,欧洲金融部门的次贷损失虽然比美国要小,但是法国等金融机构却在金融市场其他领域遭遇重大损失,日子并不比美国好过多少。在欧美金融机构面临的这种形势下,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美市场的紧张,主权基金一度被寄予厚望。由于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此前较少涉足次级抵押贷款支持金融产品,因此次贷危机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负面冲击有限,却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这也就是我国机遇的另一个层面。
第四、次贷危机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实施结构性调整的外部机遇,有助于促进我国政府改变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及缓解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各方面因素表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已经不可持续,然而,向内外平衡发展战略的转型意味着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遭遇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次贷危机的爆发则使得调整变得紧迫而必然,促进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