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化背景要求高校重视对大学生德育特别是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当前,高校德育存在德育流于形式、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脱离实际的现状,结合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对德育的需求,提出校园环境职业化、教育内容职业化、完善校园网络环境、丰富社会实践环境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对策。
  [关键词]职业化 高校 德育环境
  [作者简介]黄峥荣(1986- ),女,江苏南通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教育。(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072-02
  一、职业化背景对高校德育的新要求
  随着全国经济环境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转向职业化方向,越来越多的高校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注重培养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德育提出新要求,即要求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为企业、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好、用得了、留得住的人才。这也同时要求各高校将德育置于教学的首要位置,尤其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当前,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越发突出,近十年来,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的212万上升到2013年的699万,就业情况从包分配到应届就业率不足三成,足以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外,各企事业单位却反映招聘难、用人难、留人更难,这些矛盾的产生源于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招聘之间“供不适求”,而非“供不应求”。要彻底解决“供不适求”的问题,就要求高校毕业生职业化以适应企业用人要求,让企业招得进人、用得好人、留得住人。
  新形势下,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岗位与就业需求不平衡,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高而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的矛盾越发尖锐,如何对待职业化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德育环境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不仅应具备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而全面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正处于素质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社会环境趋于职业化,大学生应加强对自身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培养,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然而,当下大学的德育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德育流于形式。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均呼吁高校应重视德育,教育部也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教社政[2005]11号)等文件,要求各高校必须合理规划德育体系,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德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多定位为选修课、学分所占比重较低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纯粹地灌输、宣讲。如此现状,不仅忽视了德育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以至于大学生不愿意接受宣讲内容;更影响了其道德行为的内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效果,使德育流于形式。
  2.德育方式单一。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高校的德育方式过于简单陈旧、毫无新意,主要表现是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只注重强调理性知识和社会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教育方式局限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习惯性地进行强化灌输,不重视学生主体的吸收与内化。高校德育受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重“认知”而缺乏对学生情感和行为的关注,往往出现“知道做不到”的现状。学生将简单的道德认知等同于道德行为,导致“知”与“行”分离的尴尬局面,最终造成学生道德理论与道德行为的知行不一。
  3.德育脱离实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更为复杂。然而,学校德育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增加,且实效性低下、可操作性不强。当前高校德育实际上是有所缺失的,更多的是政治教育而非素质教育,更勿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笼而统之,没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现行的德育体系较为肤浅,没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深入透彻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强调的依旧是片面性的价值观念,导致德育内涵萎缩,成为缺乏情感与意志的抽象概念;此外,德育教育脱离当前生活实际,没有结合社会热点与负面现象,无法切实地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德育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三、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举措
  自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实施以来,不仅社会环境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日趋严峻。除去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岗位与就业需求出现不平衡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就是高校德育不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优化职业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校园环境职业化。为了让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融入社会,校园环境职业化尤为重要。校园环境职业化是高校培养学生职业化意识、职业化行为的重要途径,能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接。
  如通过校园的展板、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宣传媒介宣扬企业文化式标语,创造职业化氛围,有效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又如对班级、宿舍、活动采用职业化管理;学分管理模拟企业薪酬管理,出勤、考核等模拟企业行政管理;社会实践活动模拟企业业绩管理等,有效实现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接。校园文化营造模拟企业文化创建,学生管理模拟企业管理,将校风、校纪当成企业规章、制度,将学生的管理工作当成员工的管理工作,校园、班级、宿舍布置都充满职业化氛围。
  德育的精髓在于氛围育人。为了更好地优化德育环境,各高校应构建以职业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氛围职业化、管理职业化和活动职业化,让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浓厚的职业化氛围中,感受、适应企业的职业化。   2.教育内容职业化。当前企业普遍面临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如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眼高手低和频繁请假、跳槽,对薪水、岗位要求很高,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现象,暴露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现教育内容职业化,如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心理的塑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来进行职业化。
  第一,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整体口碑下降,很多知名企业拒绝参与校园招聘会,更有某些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中职、高职等较低学历的毕业生。这充分说明,社会需要具备更好职业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素质的基础,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让学生在工作中避免浮躁、眼高手低等问题的出现。学校只有重视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道德素质的培养,才能为社会输送出符合基本职业要求的人才。如大学生入学初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鼓励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对就业有正确的认知并端正态度。
  第二,职业心理的塑造。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职业心理的塑造。良好的职业心理能够让学生适应激烈的竞争,端正心态、积极上进。只有具备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才能更好地效力于企业、服务于社会。高校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职业心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能够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良好沟通技巧和职业形象等诸多方面。如此,当学生进入社会和工作以后便能较快地转换角色,树立新的职业目标,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可见,塑造学生的职业心理十分重要,可以让学生树立职业化形象,及早进入职业状态。
  第三,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技能包含商务礼仪、沟通交流技巧、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职业技能知识较理论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特殊和抽象的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如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承办的“北京大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该项目针对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开设了求职英语、office职业技能、公务员备考等课程,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与职业规划师共同探讨工作哲理,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化教育。
  第四,职业能力的提高。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国家和学校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通过一系列激励乃至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在平时更多地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虽然,目前有许多高校均为毕业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或就业指导讲座,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尽早、更多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在面临就业时,做到心中有数,较从容地去选择未来。
  3.完善校园网络环境。互联网的产生使得大学生能够迅速地接受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因此,引导大学生充分正确地理解信息尤其重要。信息从接受到内化均需要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完善校园网络管理,使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德育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授德育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同时,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判断各种信息的正确性,指导学生对信息做出详细、深入地分析并进行关键性解释,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的内涵。
  总而言之,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需要及时地优化网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优势作用,缩减或者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
  4.丰富社会实践环境。实践、实习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和企业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内化的一种手段,本质就是在实践实习中增才能、长才干,增加社会阅历、职业阅历。大学生很少与外界社会真正接触,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经济上也大多依赖父母,只有让他们有机会亲自体验生活,才能获得真实的社会感受。
  丰富的社会实践环境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从大学即开始职业化。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拓宽实践活动的领域,如勤工俭学、志愿者行动、支农支教、三下乡演出,实践实习等,让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观念和高尚的职业精神。
  总的来说,各高校应注重优化德育环境,克服德育流于形式、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注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开展职业化教育,构建以校园环境职业化、教育内容职业化、完善网络环境与丰富社会实践生活为一体的职业化教育体系,优化高校德育。
  [参考文献]
  [1]张泰来.当前大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2]丁业震.大学生公德意识淡化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3](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陈军,徐小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EB/OL].http://www.edu.cn/zong_he_199/20060323/t20060323_23165.shtml,2005-08-13.
  [5]翟楠.大学道德教育的当代困境及可能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1(9).
其他文献
中国的私人汽车最近几年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增长,与此同时,一个令人挠头的话题开始困扰着那些刚刚走进小康生活的私车业主,也同样困扰着城市规划管理者。这种困扰不是来自安全,不是来自环保,也不是来自交通堵塞,而是来自一个过去我们以为想当然可以解决的小事——停车!  那么,停车难的问题到底如何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停车难,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    就在车位严重不足的同时,一些停车场特别
<正>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双心室的扩张及功能减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差。1.DCM的患病率:由于诊断手段的不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个人征信机构的建立和征信活动,还涉及到诸多的法律问题.为此,在法律上对个人信用制度的概念加以界定与规范,在征信、授信过程中解决好信用报告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新的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及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的特征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直接影响入手,进一步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朱松梅(1976- ),女,河南中牟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国内外都有报道。我院遇到一例57岁女性患者,因面色苍白、皮肤大量瘀斑一个月,在当地医院行骨穿误诊为急
期刊
近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再加上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价格比较高,使得各个学校都有能力创建自己的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1998年建立了校园网,并且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良好效果。本科采用此法治疗6例,效果满意。6例中年龄最小4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9岁。阴茎型4例,阴茎阴囊型2例,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讨伐韩国,将军队驻扎在赵国阏与。为应对此事,赵国派出了田部吏赵奢。赵奢没有马上带兵奔赴前线阏与,而是让军队在离国都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日复一日,他的人马在这儿一呆就是28天。秦军将领沉不住气了,便派一名间谍到赵军中试探。赵奢对间谍敬若上宾,好酒好肉款待他。秦军将领得知后,非常高兴,以为赵奢惧怕,不敢夺回於与这块失地。就在秦军因藐视对手而麻痹大意时,赵奢率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
滕州市辖22个乡镇,人口126.6万,88.6%居住在农村。现有卫生机构32处,其中市级医院6处,乡镇卫生院20处,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站、结核病防治所、皮肤病防治站、药品检验所、卫生
电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电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先进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等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