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房如何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社会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项必修课程。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机房的管理模式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计算机教学要求,对高校机房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实现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硬件等的合理配置,确保从本质上提高高校机房管理效益,确保计算机教学正常进行。
  关键词:高校机房;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8
  当前我国高校机房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实验教师与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对机房设备进行维护和处理,保证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正常上机,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高校机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教学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影响高校计算机发展的关键。因此在进行高校机房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结合当前机房管理模式及管理效益,对高校机房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确保实现高校机房的现代化、标准化、高效化。本文就当前高校机房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现研究结果如下。
  1 高校机房传统管理模式
  高校机房传统管理模式主要指在进行机房的管理过程中由实验教师与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处理、监督、清洁等,对机房设备进行维护和处理,保证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正常上机,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传统机房管理模式,教师能够对教学进行周全布置,完成整体的设备统筹问题,实现对机房故障的及时处理和分析,从本质上提高机房的使用效率。我国高校机房目前的专业技术还有待提高,高校机房的维护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管理人员对整体机房的处理效果还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较为琐碎,具有非常高的重复性。在进行高校机房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对进行长期管理。一般高校机房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一位教师管理多个机房,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整体工作状态较差,高校机房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2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的高校机房传统管理模式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已经成为一项突出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高校机房采取分批投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这种配置方式投入周期较长,整体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机房的实用效果。高校机房的硬件、软件等资源无法实现教学要求,配置比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已经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机房的计算机型号、批次等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难度加大,导致学生使用效果下降。部分学校机房在进行联网过程中采取局域网,使用网络进行内部资源传输和共享,造成整体学校机房的使用范围降低。
  2.2 应用环境较为复杂
  我国当前的高校机房计算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一类是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在进行计算机安置的过程中,高校计算机很难实现上述两种要求具体分工,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学习。高校机房的应用环境较为复杂,整体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机房之间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能存在显著区别。这些导致学生在使用高校机房的过程中整体应用环境复杂程度大大提高,造成学生操作难度加大。
  2.3 计算机维护效果差
  在当前高校机房传统管理模式中,计算机维护效果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前的计算机使用效果。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均由专业教师专门负责,但是负责面覆盖范围较小。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违规使用计算机、用完后就走、人为破坏等情况直接导致计算机的维护状况处于中下游水平。教师在进行维护时具有长期性,一般由一人负责多个机房。这种状况直接导致计算机的维护效果大打折扣,计算机监管和维护效益下降。由于教师维护不及时,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操作,导致高校计算机教学效果降低。
  2.4 机房负荷较重
  我国高校机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房负荷较重,机房问题层出不穷。高校机房担负着高校的整体计算机的整体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学生的计算机考试练习。计算机在进行过高校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的使命,整体的功效各不相同。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一台计算机要完成多项教学任务和培训任务,这导致计算机的整体软件和系统的复杂性上升。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长时间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机房负荷。
  3 机房管理模式解决措施
  3.1 建立完善机房管理制度
  在进行高校机房管理的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对高校计算机管理进行明确制定和完善,提高对计算机使用的管理效益。要对高校机房的操作时间、操作流程、维护过程、监督过程、检查过程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高校机房管理人员依照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实现高校机房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明确化。要对机房管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约束和规范,对不遵守机房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确保计算机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进行操作,文明上机、高效管理。
  3.2 建立完善管理队伍
  当前的高校机房管理模式中主要由教师进行监督和维护,这导致整体维护效益大打折扣。在进行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选取部分计算机专业人才参与到当前的计算机管理中,降低管理的工作量,提高高校机房管理效果。高校在进行机房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队伍,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当管理人员符合机房管理要求后方可进行管理维护工作,提高整体管理队伍水平。要对管理队伍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提高对机房管理的认识,积极进行本职工作,提高管理效果。
  3.3 计算机设备维护现代化
  高校要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维护进行改革提高机房的使用效果。相关人员要实现机房设备维护的现代化,采取高科技技术和资源对机房配置进行整体提升,提高机房的负重。在进行机房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使用硬盘保护卡对计算机硬盘进行保护,防止学生对计算机文件进行恣意删除、写入,造成计算机故障。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选取部分软件对机房硬件进行保护,有效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满足学生教学需要。当前计算机系统中常使用的维护设备软件为还原精灵。
  3.4 全程管理控制和监督
  使用全过程计算机监督的管理控制技术对高校机房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机房管理的流行趋势。通过使用全过程监督、预防报警设备等实现对高校机房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控制,完成对高校机房风险的降低。高校在全程管理控制和监督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体化的上机管理系统。通过一体化上机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正常上机时间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对自身行为负责,出现事故后能够依照上机管理系统进行责任制处理,提高管理效益。要对学生在机房中的相关事宜进行记录,对学生威胁到高校机房安全的操作提前预防及时进行禁止,降低不良操作对高校机房的破坏,提高高校机房的安全性。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机房管理模式也应不断创新。只有实现了对高校机房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确保管理模式符合当前计算机发展的要求,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高校机房的使用效果,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效。在进行高校机房管理的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管理队伍,实现对高校机房的整体管理,加强管理力度。要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维护现代化、全程管理控制和监督确保管理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快高校机房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永芬.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09,4(14):78-79.
  [2]李俊.浅谈高校机房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财富,2010,6(22):34-35.
  [3]郝雪娟.高校计算机机房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探讨[J].科教导刊,2009,2(20):19-20.
  作者简介:杨来(1989-),男,湖南宁乡人,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职务:干事,研究方向:机房智能管理。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 523100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集中式Web服务组合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Pastry结构的分布式服务组合系统框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带了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专家给出了如下界定: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处于核心素养中的基础地位,它是
以脂质体为生物膜模型,用微量量热分析和测量荧光偏振度两种方法研究了胆固醇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胆固醇不能明显改变脂质体量热曲线中吸热峰的位置,然而能使吸热峰
巨细胞病毒(CMV)是人类病毒性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感染普遍,且多呈亚临床不显性和潜伏感染.为了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150例肝炎患者进
目的 探讨8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盲插法置入鼻腔肠管对降低误吸及肺内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从本院神经内科ICU中选取86例在入院后24-72 h给予床旁盲插法技术置入螺旋
建立科学、优良、系统的会计文化,有助于全面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与特性;有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确保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