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行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给予参考组患者传统的开放式取石治疗,观察组患者行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54%,参考组患者治愈率为79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血尿,参考组出现8例切口感染、3例血尿,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疗效显著,安全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78-01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病症,结石主要在输尿管、肾、尿道及膀胱等部位,根据结石位置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多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肾绞痛、排尿疼痛等临床症状。传统取石手术切口较大,患者痛感较强烈,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在临床治疗中逐渐推广,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促进结石排出,切口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对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男52例,女36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26岁。其中膀胱结石16例,肾结石21例,输尿管结石51例,上段结石19例,中段结石21例,下端结石11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呕吐恶心、尿痛、尿频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血尿,腰腹部突发性剧痛,伴随放射性疼痛,患者出现便秘感。结石直径<1cm患者52例,直径>1cm患者32例。B超显示患者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石梗阻以上出现输尿管扩张。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同时观察出凝血时间、肾功能、血小板计数等,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腹平片、心电图及泌尿系统的造影检查,对不能进行碎石治疗患者进行排除。参考组患者本次治疗使用仪器为B 超定位的NE-VD电磁式体外碎石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取仰卧体位,膀胱、中段及下端结石患者取俯卧位。参数设置:电压13-17kv,根据结石硬度及大小设置放电次数,保持在200-2000次,平均为1400次。在碎石过程中采用B超辅助对结石的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焦点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手术效果达到最佳。肾结石患者间隔15天进行一次碎石治疗,其余患者均为7-14天。肾结石碎石次数不能超出2次,膀胱结石及输尿管结石患者碎石保持在3次及其以内。对于无法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采用全麻,术后叮嘱患者多饮水、联合排石冲剂配合排石,多活动,给予排尿困难、血尿及疼痛患者利尿、输液、扩管、镇痛及止血治疗,除术后出现感染患者服用抗生素,其余患者均不使用抗生素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取石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13疗效判定治愈:治疗4周后,B超显示体内无结石残留,输尿管无扩张。肾积水消失,血尿、腹痛、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无阳性结石影。有效:B超显示体内残留少量结石且有结石排出,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B超显示体内残留较大量结石,结石密度改变,结石排出量较少,上述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1例(477%)有效,有效21例(477%),无效2例(46%),治疗有效率为954%,参考组患者治疗显效13(295%),有效22例(50%),无效9例(205%),治疗有效率为795%,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未治愈的9例患者均采用输尿管腹腔内碎石二次治疗,治疗均有效。其中首次碎石失败6例患者术前出现重度积水,病程在9个月以上。2例患者采用膀胱大力钳碎石治疗,均碎石成功。
  22观察组患者观察组出现3例血尿,并发症发生率为68%,参考组出现8例切口感染、3例血尿,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输尿管、尿道、肾及膀胱结石的总称,突发腰腹部剧痛、尿急、牵引少腹、尿痛等症状,患者尿液中出现砂石、血等。经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结石阴影,B超诊断可发现结石光团,泌尿系统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损伤,同时易引起继发性感染,严重损害患者肾功能。临床关于泌尿系结石发病机制尚无法明确阐明,同时结石复发率较高,因此尚无理想的预防方法。
  近年来泌尿系结石治疗技术不断提高,随着超声及微创手术的改进及在临床的推广,超声辅助下治疗泌尿系结石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手法。超声具有无创伤、无痛、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同时超声可重复操作,图像能够动态直观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同时检测结石大小变化及排除状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患者及医生广泛接受。然而超声在诊治中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虽然能够准确诊断膀胱、肾结石,对于较小结石及X线阴性结石亦有显著优势,然而在对输尿管结石进行诊断时存在较大困难,准确率较低,因此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掌握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熟练操作方法,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输尿管共有三个狭窄部位,即输尿管跨越髂血部位;肾输尿管移行部及输尿管末端,结石多发于此处,因此在临床诊断时,要先对两头进行诊断后,再诊断中间,同时诊断前叮嘱患者充盈膀胱。治疗前要对患者的肾脏进行诊断,保证扩张积液的肾盂能够准确显示,然后沿着肾盂找出输尿管及肾盂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至输尿管上段,进行检测,若无结石则向下检查下段,显示膀胱,顺着输尿管入口向近端延伸,若无结石出现则在髂窝处显示髂血管,在前方找到输尿管后铏检查。   体外震荡碎石术疗效显著,痛苦较小同时见效快,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转其他手术治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膀胱结石移动导致无法准确定位;肾脏下盏结石因体位关系导致碎石较难排出;病程较长;输尿管狭窄。针对此类现象,术前要叮嘱患者保留适当尿液,保持结石的稳定,同时在手术无效时,要转其他方式治疗。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B超定位体外震荡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效果显著,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明同,李晓清,张去芬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9,9(3):128-129
  [2]魏俊涛B超在泌尿系结石诊断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5):965
  [3]车定琴,余士银B超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8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23-124
  [4]徐宝琼,谢丽芳,梁玉兰体外引流术在肾下盏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与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7):26-28
  [5]杨春桃,徐大勇B超定位体外震波碎石104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32(26):175
  [6]Dunlevey,John,Laing,MichaelStruvite infection calculi in dogs:problems with urinary calculus identification,and the value of the result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2008,104(11):3802-3020
  [7]Hiros M,Spahovic H,Selimovic M,Sadovic S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and intravenous contrast media application for localization of radiolucent calculi[J]Med Arh,2011,65(2):86-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超检查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回顾性分析其B超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15例直接确诊,对27例存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可疑患者进行膀胱人工充盈B超动态观察,其中21例确诊,6例经膀胱造影或手术探查加以证实。结论B超用于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有较高的准确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支气管异物应用X射线进行诊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最终确诊为支气管异物的小儿患者160例。结果在全部小儿患者中,经过透视观察后发现有150例患者存在纵隔摆动,最终确诊为小儿支气管异物,此外剩下的10例患者透视为阴性。结论应用X射线进行透视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其不仅操作简单并且十分经济,并且射线量较少对病人的诊断效果良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用中药治疗肺心病心衰。方法温阳化饮,活血强心。结果治疗结果满意,临床治愈率73%。结论以中药为主治疗肺心病心衰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关键词】木防己汤;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57-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近似祖国医学中的“哮喘”、“心水”、“支饮
期刊
【关键词】尿常规检查;镜检法;仪器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83-01  随着医学检验的迅速发展,尿液分析仪的问世,尿常规检查由过去的手工实验操作和显微镜检查相结合分析,逐步被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所取代。但是显微镜检查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使尿常规检验变得准确而快捷,为临床、为医
期刊
【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近年来进入眼科的又一项新技术,它是集现代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等各领域最新成就于一体的眼科诊断设备[1]。对活体视网膜进行横切面断层成像。具有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来在眼科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眼部健康体检中对黄斑区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黄斑裂孔、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2]。现就光学相干断
期刊
【摘要】脊柱是转移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减轻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21例椎体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旨在提高早期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低场MRI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86-02  1资料与方法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在鉴定微生物种属上逐渐显示了强大的能力。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而食品微生物检测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阐明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致病菌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食品致病菌;PCR;基因芯片;基因探针  doi:103969/jissn1004-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的所有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的不合格标本共125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有:溶血23例(184%)、凝血21例(168%)、标本量不够17例(143%)、抗凝不全15例(122%)、取血试管不当14例(114%)、患者准备不足13例(136%)送检不及时9(72%)、输液同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养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0例明确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养胃化瘀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胃康灵口服,疗效均为一个月,对照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109例,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有效例数为41例,有效率为683%,统计学对比两组有效率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养胃化瘀汤是治疗慢性萎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360例妇女分为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组及传统宫颈细胞巴氏涂片(CS)检查组,每组各180例,比较两组妇女的病理学检查符合率。结果TCT组CINⅡ及CINⅡ+CINⅢ的病检符合率分别为308%和410%,均显著高于CS检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T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