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篮球比赛中,个人防守意识始终伴随着队员的防守行动,它的形式表现于队员在比赛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对规则的理解,以及运用时机的掌握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
关键词:防守意识;形成;培养
1.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现状,并根据现状进行分类,建立个人防守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模式,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本研究旨在增强篮球运动员的个人防守意识,提高训练水平,为培养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提供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录像观察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
篮球个人防守意识指队员在掌握防守技术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去运用合理脚步移动和手臂动作,积极抢占有利位置,阻扰和破坏对方进攻队员的进攻意图和行为,并积极争夺控制球权为目的的行动。它在篮球比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着个人防守能力的强弱。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个人防守意识的形成与提高,逐步受到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在抓好有形技术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对无形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3.1 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现状
“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由此看见防守的重要性。而防守意识是运动员在场上合理的运用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的应变能力,是运动员在场上的一种自动化的思维反映,是采取正确防守行动的前提条件,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防守的成功与否,是防守的关键。现以中国职业球员举例进行研究,姚明和易建联从身体素质、篮球意识和技术水平来说都是很优秀的选手,在NBA和CBA球场上,他们的进攻技术、意识都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在防守技术和意识上仍然有不足之处。从比赛情况可以看到过多的犯规和失误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挥,他们在个人防守技术的运用、防守战术的整体性配合以及应变能力上仍然存在着不足。经常出现个人防守时不选位,抢防、断线不积极漏防的情况和打、拉、顶的犯规的动作。全队防守战术中,与队员之间的协同配合,在熟练程度上也都有一些不足。
篮球运动员防守意识的培养现状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就事论事,个别指点,无系统性。很多教练员在训练初学者时,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与技术水平,常常是训练他们传球、接球、投篮等技术为主,在防守技术和意识上只是个别指点,无系统性。二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成才缓慢。打几年球有一定经验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防守技术及提高意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仍是目前篮球防守训练中的普遍观念。三是教练对防守认识不深、目的不明、影响培养。篮球防守意识体系的研究甚少,对篮球防守意识在场上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够,对篮球防守意识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较浅,从而影响整个培养过程。
3.2 个人防守意识的分类
根据篮球意识的培养现状,培养个人防守意识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 防守的时空意识
篮球比赛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快速的攻守转换,全是应急反应,它要求运动员对攻守行动、球、篮、区等方面能正确地预测和判断,并根据正确的预测和判断迅速反应,采取合理的行动,达到完成场上的攻守任务,并通过利用时间和空间,来提高防守技术、防守技巧和防守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从而增强防守意识。
3.2.2 防守的集体意识
防守不仅仅靠个人完成,更需要场上五名运动员相互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全队的集体风格。但长期以来的防守技术被人们误解为两、三个人间的局部行动,甚至认为防守只是个人行动,忽视了全队整体的防守作用,防守战术变化少,防守质量低,普遍缺少集体防守意识,影响了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在加强培养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同时注意培养整体意识,使每一个运动员从防守的思想意识到防守的实际行动随时随地都要融入到全队和集体中。
3.2.3 防守的攻击意识
篮球比赛中,攻与守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无论是进攻和防守,在完成每一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时,除了善于审时度势,行动合拍,与同伴配合默契外,还要有强大有力的攻击力。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防守的集体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特别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非常迅速,对抗愈来愈激烈,人盯人、联防两大防守体系互相运用,融为一体,这就要求:防守队员对持球队员要大胆紧逼,控制其投、传、运、突,并给同伴创造良好的断球条件和机会。同时合理地利用远球区以少防多,近球区以多防少的原则,有力地控制篮下的攻击区域,大胆地夹击,使防守的行动更加合理。
3.2.4 防守的思想作风意识
中国有句古语“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就是勇敢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篮球比赛。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仅仅具备训练有素的技术、战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比赛经验,而无顽强的意志品质,是经不起赛场激烈较量的。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比赛中顺利时不松懈,逆境时不气馁,顽强拼搏,每球必争,无所畏惧。因此,要重视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自觉克服各种困难,争取胜利。
3.2.5 防守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篮球比赛的依据,进攻和防守都必须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攻守对抗。那么,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们的技术、战术的提高和发展,必须受到比赛规则的制约。因此,防守意识的形成过程,必须遵守规则的特殊性,才能够提高防守技术、战术的应变能力,使防守技术、战术在比赛中更加合理和具有实效。
3.3 个人防守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3.3.1 当对手切入时
防守对手切入时首先要堵卡,不让对手顺利切入。当对手向篮下切入时要用手臂和身体合理挤压对手,逼使其反复摆脱和绕道变向,并且要用手臂在其体前或体侧挥动,干扰其接球,使切入队员不能及时得到球和使传球队员犹豫而不敢冒然传球。当对手横切时,在强侧要先堵对手向前接球的路线,然后堵切入队员的侧后;在弱侧可以堵在对手的前面。当防守对方溜底时,可以在对手进入篮板下区域时,转身面向对手,在一刹那间不看球的活动。
3.3.2 当对手摆脱接球时
当进攻队员在强侧摆脱时,要尽量不让对手在有威胁的区域或篮下顺利接球,如果对手接到球,应尽可能地破坏对手接球后的身体平衡,使对手不能顺利地完成有效的进攻动作;当进攻对员在弱侧摆脱时,防守队员首先要堵卡,不让对手顺利摆脱,同时防止对手向有球侧背切,溜底接球,封锁通向篮下的去路。
3.3.3 当对手持球突破时
站在对手与篮球之间,但可以根据对手习惯突破方向和同伴协防的情况而有所侧重。防守时一般采用平步。两脚平行站立,两臂侧伸、上下不停挥动。全场一对一防守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半场防守时可以靠近,有时甚至采用“贴身防守法”,迫使其向两侧运球。当对方运球快速超越时,要及时向其突破方向撤步,并迅速滑步堵截,降低对手运球速度,以便与同伴协同防守。同时重心要始终保持在两腿之间,不要盲目打球,打球时要看准时机,在移动中用手臂侧击,打球动作要和及时保持原防守姿势有机的结合。对重点队员(突破能力较强的对手),要根据其在球场上的位置、中枢脚、假动作等采取对策。如对手中枢脚在前面时,可以适当逼近,用同侧脚卡住其前脚,使其不能用交叉步突破,如用同侧步突破时,也难以直向篮下。
3.3.4 当对手传球时
尽量防止对手向篮下传球。注意持球队员的视线、置球部位,分析其传球方向和出发点。对外围队员要积极挥动手臂采用掏、打等动作,使其无法及时将球传出。并要掌握“宁横不竖”的原则,不让其传球到内线,迫使对方长传、高调球等。对内线持球队员传球时,要做到“宁外不里”原则,迫使对方回传给外线队员,不让其传给其他内线队员或向下空切的对员。另外,当对手刚接到球时,要及时抢占合理的防守位置,做到“球到人到”。
3.3.5 当对手投篮时
站在对手与球之间,防守的距离要根据对手离篮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对手持球在外围,一般是以伸臂能触及到球为宜,多采用斜步防守;对手在篮下得球后,一般要贴近对方,微屈膝、两臂微伸于肩上,准备跳起封盖。要避免过早举起双臂,以防对方转身投篮或突破;对投篮较准的对手,首先分析其投篮的特点和习惯,再根据其准备姿势和视线以及持球部位,判断其是否投篮,如果投篮要上步封堵,破坏其投篮动作,干扰其出手方向。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个人防守意识水平是衡量一个篮球运动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不但要重视有形技术的训练,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无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把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到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在教学与训练中加以强化。同时,注意在实践中培养队员的观察判断能力,善于捕捉机会的能力,允许队员在合理运用动作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只这样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4.2 建议
4.2.1 篮球防守意识的培养应从青少年抓起
个人防守意识的培养应该从青少年抓起,由于没有进行完善系统的训练,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这一时期正是培养防守意识的最佳阶段。这一时期内,在对他们进行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训练的同时,要始终贯穿“防守意识”的培养,建立正确的防守意识模式,从而使运动员具有在比赛中自由正确地驾驭防守技术支配战术行动的意识和才干。
4.2.2 篮球防守意识必须科学培养,科学训练
防守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能仅仅靠其自然发展,更需要积极的培养和科学的训练。由于比赛经验不同和对比赛的把握的差异,造成了个人对防守意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因此,要想真正提高个人防守意识水平,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不能让其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防守意识水平。
4.2.3 加强篮球防守意识体系的研究
长期以来,篮球防守意识体系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状态。要想使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挤居世界强林,对于防守意识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篮球防守意识内容体系包括:
⑴抢位防守意识
⑵攻转守的防守意识
⑶打破固定看人界线的意识
⑷控制持球人传球路线和抢断意识
⑸协防意识
⑹抢篮板球及反击意识
⑺防守队形机动变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在技术训练中进行“篮球意识”熏陶[J].体育、1998,(1)(2)
[2] 论我国防守存在的问题[J].湖南体育科技,1988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257
[4] 张忠林,叶庆晖.中美两国女练防守概念与球员防守能力探悉[J].城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61-63
[5] 伍林英.篮球战术意识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4);47-48
[6]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防守意识;形成;培养
1.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现状,并根据现状进行分类,建立个人防守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模式,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本研究旨在增强篮球运动员的个人防守意识,提高训练水平,为培养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提供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录像观察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
篮球个人防守意识指队员在掌握防守技术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去运用合理脚步移动和手臂动作,积极抢占有利位置,阻扰和破坏对方进攻队员的进攻意图和行为,并积极争夺控制球权为目的的行动。它在篮球比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着个人防守能力的强弱。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个人防守意识的形成与提高,逐步受到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在抓好有形技术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对无形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3.1 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现状
“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由此看见防守的重要性。而防守意识是运动员在场上合理的运用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的应变能力,是运动员在场上的一种自动化的思维反映,是采取正确防守行动的前提条件,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防守的成功与否,是防守的关键。现以中国职业球员举例进行研究,姚明和易建联从身体素质、篮球意识和技术水平来说都是很优秀的选手,在NBA和CBA球场上,他们的进攻技术、意识都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在防守技术和意识上仍然有不足之处。从比赛情况可以看到过多的犯规和失误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挥,他们在个人防守技术的运用、防守战术的整体性配合以及应变能力上仍然存在着不足。经常出现个人防守时不选位,抢防、断线不积极漏防的情况和打、拉、顶的犯规的动作。全队防守战术中,与队员之间的协同配合,在熟练程度上也都有一些不足。
篮球运动员防守意识的培养现状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就事论事,个别指点,无系统性。很多教练员在训练初学者时,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与技术水平,常常是训练他们传球、接球、投篮等技术为主,在防守技术和意识上只是个别指点,无系统性。二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成才缓慢。打几年球有一定经验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防守技术及提高意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仍是目前篮球防守训练中的普遍观念。三是教练对防守认识不深、目的不明、影响培养。篮球防守意识体系的研究甚少,对篮球防守意识在场上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够,对篮球防守意识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较浅,从而影响整个培养过程。
3.2 个人防守意识的分类
根据篮球意识的培养现状,培养个人防守意识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 防守的时空意识
篮球比赛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快速的攻守转换,全是应急反应,它要求运动员对攻守行动、球、篮、区等方面能正确地预测和判断,并根据正确的预测和判断迅速反应,采取合理的行动,达到完成场上的攻守任务,并通过利用时间和空间,来提高防守技术、防守技巧和防守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从而增强防守意识。
3.2.2 防守的集体意识
防守不仅仅靠个人完成,更需要场上五名运动员相互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全队的集体风格。但长期以来的防守技术被人们误解为两、三个人间的局部行动,甚至认为防守只是个人行动,忽视了全队整体的防守作用,防守战术变化少,防守质量低,普遍缺少集体防守意识,影响了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在加强培养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同时注意培养整体意识,使每一个运动员从防守的思想意识到防守的实际行动随时随地都要融入到全队和集体中。
3.2.3 防守的攻击意识
篮球比赛中,攻与守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无论是进攻和防守,在完成每一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时,除了善于审时度势,行动合拍,与同伴配合默契外,还要有强大有力的攻击力。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防守的集体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特别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非常迅速,对抗愈来愈激烈,人盯人、联防两大防守体系互相运用,融为一体,这就要求:防守队员对持球队员要大胆紧逼,控制其投、传、运、突,并给同伴创造良好的断球条件和机会。同时合理地利用远球区以少防多,近球区以多防少的原则,有力地控制篮下的攻击区域,大胆地夹击,使防守的行动更加合理。
3.2.4 防守的思想作风意识
中国有句古语“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就是勇敢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篮球比赛。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仅仅具备训练有素的技术、战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比赛经验,而无顽强的意志品质,是经不起赛场激烈较量的。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比赛中顺利时不松懈,逆境时不气馁,顽强拼搏,每球必争,无所畏惧。因此,要重视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自觉克服各种困难,争取胜利。
3.2.5 防守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篮球比赛的依据,进攻和防守都必须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攻守对抗。那么,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们的技术、战术的提高和发展,必须受到比赛规则的制约。因此,防守意识的形成过程,必须遵守规则的特殊性,才能够提高防守技术、战术的应变能力,使防守技术、战术在比赛中更加合理和具有实效。
3.3 个人防守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3.3.1 当对手切入时
防守对手切入时首先要堵卡,不让对手顺利切入。当对手向篮下切入时要用手臂和身体合理挤压对手,逼使其反复摆脱和绕道变向,并且要用手臂在其体前或体侧挥动,干扰其接球,使切入队员不能及时得到球和使传球队员犹豫而不敢冒然传球。当对手横切时,在强侧要先堵对手向前接球的路线,然后堵切入队员的侧后;在弱侧可以堵在对手的前面。当防守对方溜底时,可以在对手进入篮板下区域时,转身面向对手,在一刹那间不看球的活动。
3.3.2 当对手摆脱接球时
当进攻队员在强侧摆脱时,要尽量不让对手在有威胁的区域或篮下顺利接球,如果对手接到球,应尽可能地破坏对手接球后的身体平衡,使对手不能顺利地完成有效的进攻动作;当进攻对员在弱侧摆脱时,防守队员首先要堵卡,不让对手顺利摆脱,同时防止对手向有球侧背切,溜底接球,封锁通向篮下的去路。
3.3.3 当对手持球突破时
站在对手与篮球之间,但可以根据对手习惯突破方向和同伴协防的情况而有所侧重。防守时一般采用平步。两脚平行站立,两臂侧伸、上下不停挥动。全场一对一防守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半场防守时可以靠近,有时甚至采用“贴身防守法”,迫使其向两侧运球。当对方运球快速超越时,要及时向其突破方向撤步,并迅速滑步堵截,降低对手运球速度,以便与同伴协同防守。同时重心要始终保持在两腿之间,不要盲目打球,打球时要看准时机,在移动中用手臂侧击,打球动作要和及时保持原防守姿势有机的结合。对重点队员(突破能力较强的对手),要根据其在球场上的位置、中枢脚、假动作等采取对策。如对手中枢脚在前面时,可以适当逼近,用同侧脚卡住其前脚,使其不能用交叉步突破,如用同侧步突破时,也难以直向篮下。
3.3.4 当对手传球时
尽量防止对手向篮下传球。注意持球队员的视线、置球部位,分析其传球方向和出发点。对外围队员要积极挥动手臂采用掏、打等动作,使其无法及时将球传出。并要掌握“宁横不竖”的原则,不让其传球到内线,迫使对方长传、高调球等。对内线持球队员传球时,要做到“宁外不里”原则,迫使对方回传给外线队员,不让其传给其他内线队员或向下空切的对员。另外,当对手刚接到球时,要及时抢占合理的防守位置,做到“球到人到”。
3.3.5 当对手投篮时
站在对手与球之间,防守的距离要根据对手离篮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对手持球在外围,一般是以伸臂能触及到球为宜,多采用斜步防守;对手在篮下得球后,一般要贴近对方,微屈膝、两臂微伸于肩上,准备跳起封盖。要避免过早举起双臂,以防对方转身投篮或突破;对投篮较准的对手,首先分析其投篮的特点和习惯,再根据其准备姿势和视线以及持球部位,判断其是否投篮,如果投篮要上步封堵,破坏其投篮动作,干扰其出手方向。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个人防守意识水平是衡量一个篮球运动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不但要重视有形技术的训练,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无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把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到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在教学与训练中加以强化。同时,注意在实践中培养队员的观察判断能力,善于捕捉机会的能力,允许队员在合理运用动作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只这样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4.2 建议
4.2.1 篮球防守意识的培养应从青少年抓起
个人防守意识的培养应该从青少年抓起,由于没有进行完善系统的训练,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这一时期正是培养防守意识的最佳阶段。这一时期内,在对他们进行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训练的同时,要始终贯穿“防守意识”的培养,建立正确的防守意识模式,从而使运动员具有在比赛中自由正确地驾驭防守技术支配战术行动的意识和才干。
4.2.2 篮球防守意识必须科学培养,科学训练
防守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能仅仅靠其自然发展,更需要积极的培养和科学的训练。由于比赛经验不同和对比赛的把握的差异,造成了个人对防守意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因此,要想真正提高个人防守意识水平,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不能让其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防守意识水平。
4.2.3 加强篮球防守意识体系的研究
长期以来,篮球防守意识体系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状态。要想使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挤居世界强林,对于防守意识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篮球防守意识内容体系包括:
⑴抢位防守意识
⑵攻转守的防守意识
⑶打破固定看人界线的意识
⑷控制持球人传球路线和抢断意识
⑸协防意识
⑹抢篮板球及反击意识
⑺防守队形机动变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在技术训练中进行“篮球意识”熏陶[J].体育、1998,(1)(2)
[2] 论我国防守存在的问题[J].湖南体育科技,1988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257
[4] 张忠林,叶庆晖.中美两国女练防守概念与球员防守能力探悉[J].城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61-63
[5] 伍林英.篮球战术意识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4);47-48
[6]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