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古城的月色里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空明月悬,月色里的古城
  依偎着一河瓜江水睡着了
  只有墙角的蟋蟀唱着低低的歌谣
  这是八月,桂花的清香
  越过飞檐下的院落弥漫开来
  明月何皎皎,遍地的白月光
  让我你恍若走在天堂的门口
  
  昨夜的那场雨水来得匆忙
  去得也匆忙。现在,月亮升起来了
  长长的石板路比雨水洗过的天空
  还要干净,干净得让人心疼
  那些喝酒的人,那些唱歌的人
  都不在了。只有无边的月色
  将我孤独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
  
  大片大片的月光,从雄伟的城楼上
  滑落下来。所有的门都紧闭着
  古老的格子窗在月色里沉默
  像本尘封许久的旧书,打开它
  像打开诗经或离骚。一不小心
  就会迷失在那些古人痒痒的诗行里
  分不清今夕何夕,再也走不出来
  
  昨风一吹无人会。2010年中秋之夜
  微醉的记忆,像头调皮的小兽
  突然登门造访,让我想起一些人
  想起一些事。今夜清光似往年啊
  我可否熄灭诗歌这微弱的灯盏
  循着记忆的月光遍寻古城每个角落
  赶在天亮之前和你白头一场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四月最末的一天,偏西的太阳将淡黄的光芒静静洒在群山之间,徐徐的清风送来一路盛开的粉色蔷薇淡淡的香气,几经辗转,我们踏进了位于剑川县城南边那个叫做沙溪的小镇,踩着春光,探访一个曾经喧闹在茶马古道上的古老集市——寺登街,在微暖的风里,寻觅一段岁月遗落在红尘的旧梦时光。  五点后细碎的阳光透过古朴的灰瓦和路两旁葱绿的树叶洒在青石路上,寺登街以经年不变的静谧闲适洗涤了我们的劳顿,用悄无声息的那段旧梦打动了
期刊
一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这个秋日,朱自清的《匆匆》总是不经意地在耳边回响,是对这篇能倒背如流的文章的挚爱吗,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天天岁月的流逝间,越来越感觉到光阴逝去的无奈了?  是啊,在光阴的一寸
期刊
玫瑰与铁血的双刃  交织在一丝纤细的光晕  血与火在一丛青草上  喑哑了长剑的锋鸣  无数的传奇与柔情  在苍山与洱海间际会风云  谁的屈辱缄默成一句偈语  谁的荣耀重演成一阵雷声    处处大青树疯长  隐伏粗大的须根  一片沃土之林  遮掩了电光石火下的韵文  它们对称 美雅  因斑驳而神秘 混沌  犹如南诏之德化  曲径通幽 余音袅袅 意味长深  犹如世祖之平南  意气风发 俯仰万里 抑扬挫
期刊
这泉并不深  就是大冬天 雪落苍山  同样感受到爱情的体温  殉情的蝴蝶  让这小小的泉水  一夜成名    蝴蝶斑斓的霓裳  搭成想象的舞台  苍山低头 白雾上升   伤感的故事演了一场又一场   客人带走了台词   时间洗旧了道具    小河淌水     一条小河无名无姓   身体很瘦 脚步很轻   它们在密祉的深山走着   陪着伐木的阿哥  那些收割归来的妹妹  另一片比麦子还熟的思念  等
期刊
天上有鹊桥,地上有吊桥、石桥或钢架桥,谁曾听说过还有花桥?  幼时,听到“花桥”之名,便不能忘。想象中,它是一座由五彩缤纷的花朵编织的桥,在青山绿水间,在蓝天白云下,鲜活灵动,飞架人间。  后来才知道,花桥非桥,它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有特色、最有文化意蕴的古镇之一,就坐落在博南山下。  到了花桥便会发现,花桥果然有花、有桥。  花桥之花有山梁上无处不开的野山茶花和杜鹃花,田野里的油菜花,房前屋后的桃
期刊
生态鸡·生态人    不久前,县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因为生态鸡。  鸡舍在水塘的坝埂上,当扛摄像机的记者小宗选好位置,一打开鸡舍门,一千只三月龄的公鸡母鸡便蜂拥着跑了出来。有的,还扇着翅膀,伸长了脖颈。在音乐声中,带头的鸡群冲入梨树林地、绿草丛中。  十年前,我就憧憬过养鸡,养很多很多的鸡。夜晚,在煤油灯下,一群随我上山的年轻的垦荒者,热烈地讨论过养鸡的好处。譬如,我们有很多空闲的山地,可以种包谷
期刊
小小 小小  小小是一次小小的邂逅  在一个小小的城市  一个小小的景点  一场小小的雨中  一把小小的雨伞  一个小小的眼神  一段小小的交谈  一个叫做小小的姑娘  打开了一扇小小的心扉  成就了我一生小小的情缘    小小 小小  小小是一个小小的姑娘  小而细的柳叶眉  小而甜的单眼皮的眼睛  小而挺的乖巧的鼻  小而圆润的略厚的唇  小而颀长的脖子  和那同样颀长的身材  和那小小的永远
期刊
巍山人自古喜爱喝茶,也特别喜欢种茶,巍山也因此与茶有了不解之缘。  据(唐)樊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说明蒙舍蛮是云南最早的种茶、制茶、饮茶人之一。  在离巍山古城不远的巍宝山脚下,有一个当地人称作文笔村的幽静村庄,来自台湾的阿郑就居住在村里,而且一住就整整八个年头。阿郑说,走过云南几个地方,还是觉得巍山山川秀美,气候温和,物产丰
期刊
马品珍同志的《忆往拾旧集》即将出版。这是一部汇集了马品珍同志近30年来从担任大理州委书记、省委民族工作部部长以及退休后仍然作出各种奉献的纪实性文稿。作为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这些文稿是他几十年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班子成员合作共事,运筹帷幄,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真实记录。毫无疑问,它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存史、咨政和教化启迪的作用。  从19
期刊
我终于踏上了这美丽的土地  我终于见到了我的梦  站在这古老的城墙上,我失声痛哭  这一路我走的好辛苦  大理,我终于抚摸到你柔软的肌肤  今夜,就让我  沐着这温柔的风,嗅着这芳香的花  今夜,就让我  饮下那洁白的雪,枕着那皎洁的月  就让我躺在大理温暖的怀抱  如婴儿般安睡    我终究要离开这美丽的土地  我终究只是一个过客  走在古城的青石街道,我泪如雨下  我是多么的不舍啊  大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