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jmengm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进入深层。
  【关键词】艺术;语文课堂;提问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师与生、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又主要是以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形成进行的。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多向交叉的联系网络,便不难发现令人注目的一个“聚焦”点,这便是课堂提问。良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为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启迪智慧,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一、把握提问的契机,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提问必须抓住时机,借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良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启而不发。而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技巧上绕圈子,搞循环,而应采用比较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把握提问契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够激发兴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如《背影》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只有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但是很多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我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然后阅读这段文字,接着要求学生想象“父亲的体形怎样?衣着如何?爬上月台有哪些动作?”当这些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中闪过后,我发现学生的神态有了细微的变化,然后我再提问:父亲的衣着和我的衣着有何不同?父亲买橘不容易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由于学生已经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所以讨论的时候就非常热烈,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三、课堂提问必须适度,由浅入深,难易适中
  理想的提问应该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老师在讲授课文之前,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要坚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有“一桶水”的观点,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区别对待。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教《变色龙》一课,可设计四个台阶式问题: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特征有那些?3.他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4.什么因素左右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个形象?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会因为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思维惰性滋生。
  四、利用设问,挖掘矛盾,引发思考
  对每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能力解决不了的地方,有意地制造矛盾,给学生设置“障碍”,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又差一点,进入这种问题情景时,精神的高度集中使其渐渐进入灵感状态,思路流畅,联想丰富,对记忆材料的提取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最终实现顿悟,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这样设问:为什么第二段不接着第一段写白杨树而去写高原景色呢?利用“不这样……而这样……”这个选择句式巧设矛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果只是这样问: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就显得平淡如水了。
  五、紧扣教学目标,提问具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有针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为难以理解。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课文中的“路”,只是你们看到的这种地上的路吗?(不是,还隐含有人生的路)那“路”和“希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路和希望都是人“走”出来、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人生的很多希望本来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只有这种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施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2018年11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现场会。会议总结了北京、上海"获得电力"经验做法,部署了全面开展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工作的措施要求。国
水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稻田的水分状况,是水、肥、气、热四个重要土壤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它的变幅大,变化快,对其它三个因素影响大,且较易人为调节,所以稻田的灌溉情况,与水稻的生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多年,重新编写的教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让整个学习过程也更加主动,活泼,富有个性。但也由于全国各地区学情不一样,故教材在有些地方的处理并不适合所有地区。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感悟,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了灵活使用教材的做法:1.置换问题情境中的实例;2.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3.增加必要的教学内容;4.改编和重组习题;5.加工学生出现的
为提高棉花产量,就必须保证棉花的出苗率,因此,播种保苗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几年的摸索与调查,基本掌握了棉花一播全苗的技术要领,知道了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环节
在初中政治课堂开始的时间内,教师要通过导入,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导入
社会经济的国际化与市场化,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必须站在专业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
【摘要】为了使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生产一线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畜牧兽医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正确、恰当地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教学;中职学校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