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为主”突破国防尖端技术

来源 :党史博采(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行设计制造地对地导弹和人造卫星rn1960年11月5日,国产近程地对地导弹进行第一次靶场试验.导弹稳定飞行554公里,准确命中弹着区.此次发射证明国产地对地导弹技术已基本掌握.12月,又接连两次发射国产近程导弹,发发成功.仿制苏制近程导弹成功,为转入自行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指挥艺术rn1929年1月,红4军进入赣南后,国民党军刘士毅旅如影随形,毛泽东、朱德于2月上旬在瑞金大柏地设伏,先诱敌深入,继后发制人,重创该旅追兵2个团,扭转了连战失利的被动局面.激战中,第31团缴获敌军官所携《孙子兵法》,邓华一见如获至宝,连夜抄录一份,原书交公.
期刊
穷苦的放牛娃精灵的红小鬼rn1917年4月16日,谢有法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秀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长年息有病疾,母亲日夜奔波操劳,一家人过得十分清贫.更为不幸的是,因无钱医治病患,他的姐姐和3个妹妹相继夭折,令这个悲苦的家庭雪上加霜.rn苦难大多时候是种灾祸,但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财富.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年幼的谢有法,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毅果敢.他从小就懂得要为父母分忧解愁,经常上山打猪草、砍柴火,为地主家放牛赚钱补贴家用.
期刊
三朵“枪花”,九死一生的长征经历rn旷伏兆1914年1月生在江西省永新心田村的农家.1924年,年仅10岁的他被父亲旷回生送到附近村里去学裁缝.1929年10月,在永新县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他参加了革命活动,并被推选为乡工会委员,先后担任了乡工会副主任、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县支队长和县模范团大队长等职.1933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旷伏兆意志坚定,作战勇敢.1934年8月,旷伏兆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1935年1月,他担任红17师51团新兵营营长兼营党总支书记.1935年3月,在攻打
期刊
血洒西北,衣衫褴褛一路乞讨也要找到红军rn温玉成1915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饱尝生活艰辛,受尽反动阶级的欺压.随着大革命风暴的到来,他积极参加农会,后又加入秘密赤卫队,同反动势力展开坚决斗争.
期刊
一进淮上,首播威名rn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华中地区的形势不容乐观.毛泽东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作出“我应向豫皖苏鲁四省敌后发展”的指示.时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的彭雪枫接到了周恩来、叶剑英发来的电报,要求彭雪枫把工作重心移向豫东,速去豫东开创豫皖苏边区新局面.在接到周恩来、叶剑英电的第二天,彭雪枫不畏艰难欣然受命,并复电向中央报告了豫东地区的基本情况.豫东,是苏鲁豫皖四省的结合部,开辟豫东、皖北对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彼此联系与相互支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1930年10月,大批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实施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计划,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清江,与红一方面军仅有一江之隔.10月25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召集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成员,在江西罗坊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对策.
期刊
三过草地历艰辛rn曾绍山,191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丁家埠东湾村(现属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绍山从小聪明伶俐,10岁时被送到村里一家私塾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他去私塾的时间总是断断续续,经常回家帮忙放牛.
期刊
一、关山会战计划的出笼与破产rn扶郿战役后,西北战场的军事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共兵力对比进一步发生改变,第一野战军更加占据优势,国民党军更加萎缩.在兵力部署上,第一野战军更加集中,胡宗南集团与青马集团、宁马集团则更加隔离.这种态势,更加有利于第一野战军各个歼灭国民党军.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中国知识分子数量很少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以高度重视的态度,对知识分子进行团结、教育和改造,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继续从事科学教育文化工作,发挥其所长.党对知识分子改造的成功,也是与当时知识分子大都有重新学习的愿望,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的积极态度分不开的.
期刊
密取联络参谋密码rn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经国共两党协商,国民党军令部开始向八路军派遣联络参谋.联络参谋名义上是做沟通联络工作,实际上是来观察、了解、掌握中共方面情况的特殊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