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须防“裙装病”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k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事月月是个爱美又大方的姑娘,特别喜欢穿裙子。这不,都进入初冬时节了,月月还穿着一件筒裙。我有时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们小姑娘也要多穿点衣服,千万不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月月笑着说:“我这也是抗寒锻炼嘛。”
  前不久,一次强冷空气活动,月月照例穿着迷人的裙子。不过,当气温有所回升的时候,月月没有穿裙子,反而穿了件厚厚的牛仔裤。我觉着奇怪,就问了几句;她也大大方方给予回答。原来那次强冷空气,使她得了一种“裙装病”。
  “是不是叫‘寒冷性脂膜炎’啊?”我笑着问月月。
  “医生也是这么说的。当时门诊人比较多,医生还对我说了许多,我没怎么听清楚,现在就请你这位科普作家给我上上课。”月月诚恳地说。
  “一般来说,气温在16度以上,穿裙子不会对身体有害。但你上次穿裙子时,气温已经降到10度左右。寒冷的空气会刺激你的皮肤,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也会因寒冷而变性,这样,保暖不好但脂肪较厚的大腿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还伴有轻度的痛和痒,严重者还可引起溃破,这就是寒冷性脂膜炎。因为这种皮肤病症,好发于像你这样年轻的爱穿裙装的女性,人们又称之为‘裙装病’。
  一旦发生寒冷性脂膜炎,轻微的,只要适当增加衣裤,注意保暖(如用热水毛巾或热水袋局部外敷),数周后即可自愈。如果症状较重,特别是发生溃破者,则必须去医院皮肤科诊治。”我一口气说了许多,有些词语还让月月略感不好意思。
  “我的症状有些严重,当时莫名其妙,所以去了医院门诊。”月月说。
  “有毛病去医院看是对的,但你理解的‘抗寒锻炼’有些偏差。所谓的‘抗寒锻炼’,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秋冻’,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养生方法。但‘抗寒锻炼’也是有限度的。一般来说,从秋季开始的这种锻炼,在深秋或初冬季节就要特别谨慎了;尤其在气温很低时,必须按照冬季的一些穿衣起居的养生规则来运行,因为此时御寒防病是第一重要了。”我开始纠正月月在保健理念上的一个偏差。
  “‘裙装病’不仅仅指寒冷性脂膜炎,某些风湿性膝关节炎,其实也是一种‘裙装病’。女性在阴冷而潮湿的天气下(如初春的阴雨时节)着裙装,暴露在裙装外面的下肢,就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因皮下脂肪组织少,缺乏保护,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例如,非洲突尼斯的妇女一年四季都着裙装,因而在潮湿、寒冷的季节,大都数40岁以上的妇女都因患有慢性关节炎而去医院针灸科医治。”
  听我这么一介绍,月月惊讶地叫了声“啊”。
  “你也别害怕。为了预防‘裙装病’,女性在初冬和春秋天穿的裙子宜选用灯芯绒、薄呢、粗纺花呢、毛织品及加厚化纤等厚实服贴的衣料;用这类衣料制作的裙子,既可防寒,又不易被风吹起,很适宜‘乍暖还寒’的秋春气候。其次,裙子的长度以过膝10厘米以上为宜,同时,着裙时也要配穿过膝的长袜,从而避免寒气直接侵袭膝关节。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女性穿裙子,必须掌握春秋季的气候规律。一般来说,春季里每隔6天左右有一次冷空气活动,当冷空气来临时,最好不穿裙子。秋季里气温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差值)很大,一般都在10度以上,倘有冷空气入侵,则日较差可在20度以上;晴天的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此时女性外出,可尽显裙装风采;而清晨和傍晚,气温则较低,此时着裙要谨慎,千万不可‘想好看,冷得直颤’。”
其他文献
道潜生活在诗僧日益世俗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集诗人与禅僧双重身份于一身,其诗歌具有此岸世界的牵挂和彼岸世界的超脱,倡导清新自然,情感流畅的诗风,其诗歌创作和诗学理想在诗僧
很多人喜欢衣服攒在一起洗,这种做法虽说省事,但是很可能让你的身体生出疾病。  洗衣篮或洗衣机内筒潮湿,易滋生霉菌。被汗浸湿的衣物也容易发霉,如果和其他待洗的衣物混放,污染范围就会扩大。此外,积累大批衣物一起洗涤,不易让洗衣液充分接触,难以洗净。建议每次洗涤量最多占洗衣机内筒容积的70%左右。  另外,要从根本上预防霉菌滋生,就要定期清洁洗衣机内筒,尤其是雨量大的时候,最好1~2周就用专门清洗剂给内
曾经有一款供iPhone手机用户下载的睡眠软件在网络上蹿红。该软件据说能改变脑电波,让人想睡就睡,且能使人迅速进入深度睡眠。不过,体验者的反应褒贬不一,有人称效果显著,有人则称是制造噪声。那么,噪声究竟能否起到催眠的功效呢?  噪声并非全都有害  通常讲的噪声是超过45分贝,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它们可分两类。一类为连续性噪声,如工地里的机器所发出的噪声。这类噪声一般是固定的,变化的
莫言是二十世纪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他对“民间”独特而新莫主是二十世纪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他对“民间”独物而新鲜的书写,给文坛带来新的惊奇。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了丰富的作品。《一双蓝蓝的眼睛》创作于1873年,是哈代的第三部小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在这部作品出版受到评论界的好评之后,哈代不再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