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孩子的愤怒情绪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愤怒情绪挑战亲子关系
  7岁的涛涛突然离家出走了。因为整个假期,妈妈每天从早到晚都让他练琴,有一天他练琴时没有用心,妈妈拧了他的胳膊,还宣布以后不准他再看动画片。涛涛打开门冲了出去。5岁的扬扬坐公共汽车,爸爸答应让他刷卡的,可上车后却不顾他伸着的小手,强行夺过月票卡自己刷了,扬扬大哭着要下车……孩子不仅仅是生气,他们简直愤怒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生父母的气,或大发雷霆,或歇斯底里地喊叫,或扔东西,甚至打人。
  愤怒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一般来讲,孩子愤怒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父母没履行诺言
  扬扬的愤怒就是因为爸爸没有履行诺言。父子俩坐公交车,上车前本来说得好好的,让扬扬刷月票卡,可上车后爸爸担心孩子刷卡太慢,耽误别人上车,就没让他刷。扬扬生气了,一定要重刷一次,他在要求没得到满足后更加愤怒了,说爸爸是骗子,并且很严肃地告诉爸爸:“下一站我就下车,你不要跟着我!”车上的人听见孩子这句话,都笑了,但能够看得出,扬扬确实愤怒了。
  孩子在接受了“做人要诚实”和“说话算数”的教育后,不到一定的年龄,对信守诺言的理解都是刻板的,缺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此别人不履行诺言常常会激怒他们。
  父母要对实践诺言的复杂性有所预见,并和孩子解释、协商。本例中的爸爸在答应让扬扬刷卡的时候,应该告诉他:“如果车上人少,你就刷卡;如果车上人多不方便,就由爸爸刷卡。”这样孩子就会根据实际情况配合父母。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交代,却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并训练孩子根据情况变化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孩子权利被剥夺
  暑假里,爸爸妈妈给涛涛报了很多班,绘画、弹琴、书法,涛涛很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涛涛只向爸爸妈妈提了一个要求:每天练完琴,让他看下午4点钟电视播放的动画片。爸爸妈妈同意了。但每天到下午4点钟涛涛要看动画片时,爸爸妈妈总是顺带着批评他:“唉,看动画片这么积极,要是练琴、画画也有这股劲头就好了……”涛涛心里很不舒服。有一天,涛涛急着要看4点钟的动画片,练琴时心不在焉,妈妈因此惩罚他,宣布取消他以后看动画片的权利。涛涛气极了,打开门冲了出去。当自己的权利被剥夺,或者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时,孩子极易愤怒。其实,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常常不领情,因为大人和孩子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人希望孩子为了未来的舒适而牺牲现在的舒适,孩子则是现实主义者,不太擅长思考未来与现在的关系。但是孩子确实有享受童年生活的权利。
  如果大人总是“夺人所爱”,必然会引发孩子的愤怒。对于孩子的健康游戏及合理要求,大人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帮助孩子协调好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嫉妒和受侮辱
  据报道,辽宁省鞍山市有名初三女生学习成绩很优秀,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同学李娟对她非常嫉妒,因为父母曾督促李娟向这位同学学习,甚至当着这位同学的面批评李娟脑子笨、反应慢。李娟在嫉妒心理驱使下,买来硫酸,在一次放学途中泼向了女同学……
  李娟的愤怒因嫉妒而起。愤怒分为明怒和暗怒,明怒表现在面部表情、言语方式和行为举止上,具有即时爆发性;暗怒则隐藏在内心深处,具有延时爆发的特点,但破坏性更强。因为孩子都知道嫉妒是不被人赞赏的,所以,嫉妒常常激起孩子的暗怒。
  当父母发现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因别人超过自己而过分不安时,就要防止孩子产生嫉妒情绪;如果父母这时再拿别人的长处来数落处于嫉妒中的自家孩子,他很可能因嫉妒而愤怒,并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
  身体疲劳或者事务太多
  有句俗话说:“人困则多怒。”身体疲劳的时候最需要休息和安静,孩子在学校学习时间比较长,有时体育运动强度比较大,回到家里可能把书包随便一扔,连鞋也不脱,就倒在沙发上或床上休息了。父母要容忍孩子这些暂时的行为,等他休息一会儿恢复体力后再收拾,而不要催促他马上起来,否则,一场亲子之争就在所难免。如果同时给孩子安排日程太紧张的事务,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激动情绪。父母可以把次要事务先推迟,把主要事务列成清单,让孩子完成一件,在清单上打一个勾。如果父母不断地监督和催促,孩子的情绪反应也好不了。
  平息孩子的愤怒,父母要先冷静
  对于大孩子来说,愤怒有时能激发他的上进心,但对小孩子来说,由于他不善于从反面理解事物,愤怒容易挫伤他的自信和动力。所以,父母对小孩子宜采取正面教育,冷却他已经燃起的愤怒火焰。
  发火之时深呼吸
  有的父母性子急,嗓门大,批评孩子时忍不住大喊大叫,甚至伴随着其他高音,比如拍桌子、踢板凳或者摔门,这种方式也容易激起孩子的火气,如果孩子顶嘴,父母的怒气则更旺,结果导致愤怒升级。
  心理学提供的办法能帮助父母克制愤怒,即在发火的时候强迫自己数数或深呼吸。将要发怒的时候,赶紧闭上嘴巴,在心里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10次,抑或离开现场一会儿。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腾出心理空间找到理性的言语和行为方式。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大发脾气,记住事后一定要补救: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你愿意承认错误并改正。这样有利于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
  把愤怒的火焰转向自己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直接批评和惩戒孩子,而是自己承担事后的损失和痛苦,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父母把批评和惩戒理解为对孩子体罚、大骂或拍桌子,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些做法使孩子觉得犯错的结果就是受点苦而已,从而不能有效地认识错误。父母对孩子真诚而深沉的爱,常常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了成绩,父母比自己还高兴,自己犯了错误,父母比自己还痛楚,这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在父母痛苦的神情与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父母的激动情绪,由此促进孩子反思自己的过失。
  愤怒之时少说话
  一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然而儿子有爱顶嘴的习惯。儿子一有不当行为,妈妈就来气,大声吵骂。不服管的儿子一顶嘴,妈妈就会老账新账一块儿算:“要你做事认真点,你偏不认真!”“你从一上学就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总是马马虎虎,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不检查,考试粗枝大叶。除了玩、玩、玩,你还爱干什么?洗碗打碎碗,扫地还要我扫第二遍,你长大能干什么?”
  这些旧账,儿子不知听过多少遍了,他不但不接受,反而心里嘀咕:“随你怎么说,反正我就这样了。”妈妈的批评几乎无效。要想使批评有效,最好还是就事论事,而不要数落以前的事情,更不要上纲上线。旧事重提、上纲上线,甚至猜测孩子将来可能发生的过失,不但会阻碍孩子反思过错,还会强化他的对立情绪。
  转移孩子愤怒情绪的好方法
  在此介绍几种帮助孩子转移愤怒情绪的好方法。
  方法一:写下反击的话语
  当孩子受到别人欺负而愤怒时,有一种释放怒气的做法,就是在纸上写下只给自己看的反击的话。告诉孩子,既然没有别人看到内容,他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方法二:进行亲子练习
  在家里可以进行一种有效的亲子练习。孩子和母亲或父亲背靠背坐着,其中一人不受打扰地说3分钟,倾诉想要表达的任何感情,另外一人只需以“嗯、嗯”附和。3分钟的时间到,他才能说话。双方轮流说话,直到把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完为止。到结束时,两人应该至少在一起说5分钟。
  方法三:投掷目标
  你还可以在孩子卧室的墙上挂一个投掷板,当他向你或其他家人倾诉完愤怒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将体内的愤怒释放出来,每次用飞镖投掷目标时,他会继续发泄他的怒气。
  方法四:让孩子哭出来
  阻止自己冲过去帮助孩子,这并非易事。但是,父母可以这样想,哭泣是给孩子一次经历自己感情的机会。这样,几分钟之后,你只需揽着孩子,轻声对他说诸如“这太不幸了”或“多令人失望啊”之类的话。
  如果孩子冲进自己的卧室并关上了房门,最好不要立即过去安慰他,让他自己呆一会儿。几分钟后,再进去对孩子说几句安慰或支持的话效果会更好。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