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题名巧 妙与诗画通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正言顺”
  中国的取名、题名、命名文化是有特色的民族语言和情感的诗性创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凡是能被看到、感觉到的存在物,大家都会呼之以“名”,每个名不仅代表着对象的个性特征,也揭示着该存在物的“自我”价值,因为有了“名”才有了自我,老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以“观赏石”这个名称为例,从古至今就有诸多不同的名,如奇石、怪石、丑石、异石、供石,20世纪末又名观赏石,在港澳台地区则名之为雅石,日本和韩国又分别名之为水石和寿石。这同一事物之所以有不同名称。是由其各自文化背景和科学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所谓“观赏石”它原本是一种由自然生成的存在物,俗名叫“石头”,而观赏石这个名称所反映的内容,就使它同自然界的其它岩石有了明显的区别,因为有了“观赏石”这个名,它就有了体现自我的价值,这个“自我”告诉人们,观赏石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自然文化和艺术文化合二为一的审美载体,不但可观,而且可赏,它不但具有自然美还具有艺术美和道德美。由此可知,收藏观赏石不只是单纯收藏一个物件,而是从这个物件上能感觉到它身后蕴藏着的文化、艺术和道德等价值,名为观赏石,它不仅仅是反映石头的奇或怪,更反映出它是美的(奇或怪不等于都美)。《清稗类钞》说:“名字(之)所取,根于(心)意,潴于时尚,因时变迁。”这说明任何“名”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历史的产物,顺历史而动,就叫名正言顺。
  二、“点石成金”
  一般的名字或名称只是代表某人或某物的一个符号。而给每件观赏石题一个独具魅力的“名”,是该件石头安身立命的根本。顽石无名仍是顽石,唯有了一个好的题名它才有了生命,有了这个生命,便预示着它可以万古生辉,价值连城。好的题名就能够“点石成金”。
  三、观赏石的题名原则
  雨花石专家刘水先生在其所著《观赏石概论》一书中,就观赏石题名提出了“科学题名”和“艺术题名”四原则:一要名符其“石”,二要雅俗共赏,三要情理交融。四要言简意赅。笔者对此四原则无可非议,但还想再作补充。
  观赏石原本是一种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诗性感性的文化艺术品,其本质是审美,其内涵是励志抒情。能为每一件观赏石都题个美好的艺术名,这个名还应突出四项美学原则;一是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卓然不群;二是典雅可敬,不染俗尘(此俗指脂俗、庸俗、媚俗);三是含蓄蕴藉,意境幽深;四是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概而言之。为观赏石题名必须注重名字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和音韵节奏的音乐性。若五性齐具,敢肯定就是好名。
  四、观赏石题名方法
  如前所引,名之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翻阅古今石名题写,其方式方法不外乎以下五种——
  一种是直观式即兴题名。所谓直观即兴,是由石之“再观”的可直观形象,无须艺术构思便即兴题名。如北京故宫御花园里一件珊瑚化石,因形似“海参”便直题“海参石”,上海豫园的古太湖石因多孔多洞、玲珑剔透便直题“玉玲珑”。以郭克毅先生主编的《中国观赏石谱》图谱为例,张靖先生藏石(因估价1.3亿元天价轰动国内外)直名“雏鸡出壳”,李广居藏石直题“南飞雁”,中国地质博物馆藏矿物晶体如花怒放而直题“花儿朵朵”,山旺博物馆藏一形似元宝的黄石头直题了“金元宝”,笔者收藏一太湖石也即兴题为“观石听涛”等等。
  第二种是寓意式创作题名。所谓寓意刨作是指每看到一件能引起观赏者浮想联翩的好石头,通过反复阅读、用心感悟,然后根据石头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进行艺术构思,最后赋予其深刻意义和意思而题名。如古代文人雅士常以儒学精粹之“仁义礼智信、福禄贞祥庆”十个字寓意真善美而为石题名,以达借石言志,托石寄情之目的。如苏州留园几块太湖名石分别题为“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朵云峰”;杭州花圃之英德石“皱云峰”、浙江博物馆藏之“仙人峰”、北京中山公园之“青云片”;明代文微明所藏供石“采云峰”、“天池峰”、宋米万钟所藏“锁云”等举不胜举的名石石名,几乎都用了“云峰”二字。为什么古人都喜欢用这两个字为石题名呢?笔者经研究认为,用“云峰”二字题石名都是取自《诗经》“山出云雨,以润天下”的意境和意思。都有“山集石而雄,云由石而生,雨因云所成,水因石而清”的含义。而“以润天下”才是这些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处世的精神根本。同时也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雅文化内容。
  再如青州偶园藏有的四件明代古太湖石,分别用福、寿、康、宁四字题名,藏家的美好寓意一目了然无须多述。
  当今许多赏石艺术家也大多采用寓意式方法为石题名,他们都能够把对石头的抽象感觉用题名变成形象美好的艺术品。如来层林先生(已故)的三峡画面石“东坡观景”、李广岭先生之“孟母教子”、李祖佑先生之大理石画“银孤踏雪”以及笔者所珍藏彩灵壁组合石“拜石遗韵”等都各有美好的寓意,因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第三种是借用诗词书画名句题石名。诗言志、画写景。人力不能到,始识天有功。既将观赏石视为艺术品欣赏,除去它的天然属性一面,观赏石也是赏石艺术家的精神产品。他们在发现“石”上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之后,特别是那些一看便能联想到某石的形象同某旬诗词、某幅绘画以及某件雕塑作品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感后,往往情不自禁地借用既有的诗词名旬为它们题名。如来层林的风景画面石“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词句)、刘水先生的雨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毛泽东诗句)、王世定先生黑彩陶石“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诗句)以及人物肖像石“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唐·王维诗句)、文字石“濡染大笔何淋漓、点窜尧典舜典字”(唐·李商隐诗句)以及笔者藏历山梅花石“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国画大师潘天寿《题月梅图》句)等等更是多不胜举。这种用诗词名旬为藏石题名若用得恰当,就比自己的创作更有意境和韵味,他们对人们产生的心理诱导也更为深刻而影响远大。因为大诗人、大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毕竟非吾辈可及。这种事半功倍,我们何乐而不为?
  第四种是使用谐音增减组合式。此方法为石题名也被广泛采用。常看到一些石友取“蝙蝠”的谐音为“福”、取“葫芦”谐音为“禄”,取吉“羊”的谐音为“祥”,用三字组成“福禄祥”为自己的形石作品题名暗示了美好的心理要求。
  第五种是“主题先行”式。主题先行方法主要用于小品石组合题名,大多是以一两件小品石引起创作冲动,未来作品的形式、内容早已成竹在胸。这类作品的题名大多采用成语、典故、童话、寓言或古典诗词等既有语言名称。如上海俞莹先生的“文房四宝”,陈老二的“纪晓岚”,朱晓峰的“对酒当歌”,梁福伟的“望子成龙”,陈老二等的“老子出关”,河北李彦森的“三打白骨精”、“三叟堂”、“子曰”、“朱门之外”,山西耿爱科的“责无旁贷”、“龟虽寿”,王喜成的“苏武牧羊”,闰宝生的“走西口”、“寒江独钓”,段全文的“竹林七贤”,魏五州的“煮酒论英雄”以及笔者的“四菜一汤”、“花香鸟语”等等均属此例。
  总之,为观赏石题名的创作方法还有多样,其形式更应该百花齐放,可一石多名,也可一名多石,这些非本文所能顾及。从普遍意义上讲,为观赏石题一个真正好的名应当是情景交融与诗画相通,既与众不同又可得到大众认同。否则便会落入弄巧成拙、孤芳自赏,意义不大,还不如“无题”、“无名”。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27日上午,位于龙岗街道的龙园人声鼎沸、彩旗飘飘——2012年龙园“迎新春”奇石文化节隆重开幕了。深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璋飙,深圳市龙岗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建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杨钦星等领导以及各省市观赏石协会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文化节由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主办,龙园公园管理处承办,旨在营造浓郁、喜庆的新
期刊
一块形、质、色、纹俱佳的大化石,抛却了大众的浓烈、艳丽,独留一份清雅、幽然。  细细品赏,不禁神游入境:像锦缎掉进了水里,悠游、曼妙舒缓;像繁花开在了旷野,恣意、肆无忌惮;更像四季定格在画里,绿如春草吐新蕊、黄似夏花竞芳姿、褐似秋藤绕垂枝、形如冬雪托松起。這般清心雅韵,所有语言似乎都显单薄,还是静心品赏、移情入石来体味吧。  题名:[清韵]  石种:大化石  尺寸:26×24×15cm  收藏:郝
期刊
通货变身时尚饰物  通货,一般单体看点不大,所以石商大多论斤或论箱卖,落个变现容易。周转快。但2011年,一些原本是通货的玛瑙原石却俏销起来,在几个展会上都有不俗表现。  2011年6月的乌鲁木齐石展上,葡萄干玛瑙珠子一改通货微利走量的经营模式,被按质论色地盛在盒子里,供人们随意挑选搭配,之后现场打孔穿串,掀起了市民和石友的选购高潮。短短九天时间,销售额就达四十多万,其中零售额达十多万。石商带来的
期刊
越是贴近生活的东西,越能感染人,眼前的大蒜就是有这样的能力,让人产生口腹之欲。短圆锥形,灰白、淡棕色膜质鳞皮,蒜瓣轮生,茎脉清晰可见。肥厚饱满,拳头大小,与实物几乎一致的品相,可谓蒜中之王,细细品咂,仿若闻到了蒜香,越显馋人;尝一口,嗯,浓浓的家乡情!  题名:[蒜王]  石种:玛瑙  尺寸:8cm(直径)  收藏:严文青  电话:13154835696  地址:内蒙古阿拉善石博园3-4号“文青石
期刊
编者按:包头。石界新近崛起的热点城市,奇石赏玩氛围正浓,小品组合也是当然的热点。本刊“陈老二现象”系列讨论引起了包头石友的极大关注。2012年1月8日,包头市首届观赏石小品组合大赛开幕,包头石友也就“陈老二现象”所引发的配件运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张志:应认真学习上海石友  陈老二利用小品组合这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的赏玩形式,完美地展示了作品的内容,深层次的挖掘了作品的内涵,我们应认真学习上海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钟山通联站2011年工作总结  2012年已经到来,回顾钟山通联站过去一年的工作,有如下体会:  一、积极推广宣传《中华奇石》,使广大玩石爱好者了解这本杂志。2010年本通联站成立以来,与《中华奇石》杂志发行部配合,先后向320位有订阅意向的非订户石友免费赠阅一份《中华奇石》杂志。  二、努力扩大《中华奇石》杂志的覆盖面,建站初只覆盖钟山、富川、平乐、阳朔、梧州等五个地区,2011
期刊
  
期刊
如今玩石头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捡块好石头越来越难了。也许正是这种“难”才更有磁场、更具吸引力,让那些石头发烧友更加痴迷和疯狂。对于刚刚迈入此道的新人来说,那种想得到一块好石头的渴望无时不在。我就是其中一员。这不,趁放假的机会约上朋友去海边淘“宝”了。  不同于陆地,捡海卵石要坐船去很远的岛才能捡到比较好的石头,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找准一个无风无雾的天,我们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三个多小时的海
期刊
那是1995年的深秋,和往年一样,部队卫生部首长要下基层巡诊。首长说:“天冷了,阿拉善雷达站条件很艰苦,今年我们去那吧。”我一下紧张了,一是去那有六百多公里。另外山后的戈壁已下过雪。我赶紧叫人收拾车辆,准备棉鞋、大衣。  早晨六点多,我们出发了。吉普车穿越贺兰山,经过巴彦浩特,晚上五点多到了巴彦诺日公,车加油,人吃饭,因还有二百多公里沙石路,首长决定在这住一宿。第二天天一亮,我们又继续前行了,下午
期刊
缅甸的树化玉主要分布在曼德勒省、实皆省和马圭省,尤以曼德勒省的那吐机县出土的最多、质量最好。实皆省和马圭省主要出土“干料”,那吐机县主要出土“种水料”,占树化玉“种水毛料”总出土量的90%以上。那吐机县离曼德勒市南面约160公里。那吐机县是缅甸有名的高温地区,一年到头干旱少雨,夏天酷热难耐。冬天才是最爽身的季节,犹如步入江南之春。农民靠种植花生、棉花、芝麻、棕榈糖等一些农作物糊口,主食是大米,地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