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测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系统的定位精度,探讨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包括系统定位精度实验和尸体应用实验两部分内容。①在导航机器人的底板上固定两根尖克氏针,测量其尖端的坐标真值。应用机器人导航系统得到其坐标的计算值,然后计算测量真值与计算值之间的距离作为系统的定位误差。实验共测量10组数据,得出精度结果。②在原有对4具尸体骨盆标本置入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系统的定位精度,探讨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包括系统定位精度实验和尸体应用实验两部分内容。①在导航机器人的底板上固定两根尖克氏针,测量其尖端的坐标真值。应用机器人导航系统得到其坐标的计算值,然后计算测量真值与计算值之间的距离作为系统的定位误差。实验共测量10组数据,得出精度结果。②在原有对4具尸体骨盆标本置入12枚骶髂关节螺钉实验的基础上,对一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进行机器人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临床模拟手术,在其一侧S1椎体内置入2枚螺钉。通过透视和CT图像来评价螺钉的置入位置,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通过定位精度实验,本系统的定位精度在2mm以内,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术中导针置入位置与规划螺钉位置有极佳的一致性。术后的透视及CT图像显示,2枚骶髂关节螺钉均位于S1“安全区”内。从采集图像完成到螺钉置入的手术操作时间:第一枚螺钉用时10’36″第二枚螺钉用时6’48”。置入2枚螺钉(包括术中和术后验证)共透视11次。结论本系统能够精确而高效地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并且在提供精确导航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术中对患者和手术人员的辐射伤害。
其他文献
科学成果不是商品,卖得越快利润越高;也不是流行音乐,要每周每月搞排行榜;更不是贺岁电影,全靠一两周的票房。面对科学界论文评价的期刊崇拜与影响因子崇拜的认识误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鼎盛在日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直言批评。他是在对国产物理论文和期刊进行详细研究基础上作上述表示的。
在1645年,一票之差让奥利弗·克伦威尔成为国民议会的护国公,掌管英国。在1649年,一票之差将大不列颠国王查理一世送上绞刑架。在1776年,一票之差决定英文为美国国语,德语自此衰落。
Herberr-Whipple(H-W)螺钉是和Herbert标准螺钉相似的,通过特殊的双螺纹设计,在置入螺钉过程中同时完成加压,其独到的中空设计可以借助于导针将骨折块复位、固定一次完成,其远端直径为3 mm,对于一些小骨片的牢靠固定有非常明确的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H-W螺钉在舟状骨骨折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常并发软骨塌陷、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损伤、舟月韧带以及月三角韧带撕裂等软组织损伤,采用传统方法对此类损伤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往往伴有腕关节僵硬、不稳、疼痛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晚期并发症。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316例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男215例,女101例,年龄1~14岁,平均7岁.左侧167例,右侧149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2~4周后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 随访316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10个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Mallet骨折的新方法. 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采用远侧指间(DIP)关节背侧切口,将1枚克氏针从甲床与指骨间顺行自指尖穿出,骨块复位后,过伸DIP关节将克氏针逆行打入中节指骨,然后屈曲DIP关节,弯曲的克氏针压迫骨折块,使之维持复位状态.共治疗Mallet骨折17例. 结果 17例骨折均于术后4周临床愈合,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54个月(平均16个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具有力学强度大、稳定性高等优点,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有可能出现断钉、断棒和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复位过程中过度撑开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1-4].为了防止术中过度撑开,我院2001年1月~2005年9月采用撑开-放松-再撑开复位技术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采用传统一次性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对比,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