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奖励机制,让你奔向“快乐星球”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an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夜,工作了一天的你躺在沙发上刷着短视频,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美食视频出现在你面前,香味仿佛从屏幕里飘到了你的鼻尖。于是,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了个外卖,在享受“饭后餐”时,感觉到达了“快乐星球”。明明已经吃过饭,但一看到美食就把持不住。甚至,有时候肚子不饿,可就是想吃点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总是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呢?
  原来“吃饱”和“想吃”之间并没有多大关系。生理上的饥饿感由生理信号管控,这些信号可以刺激食欲,使人在吃饱之后产生饱腹感。然而,“想吃”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压倒饱腹感信号,让我们对“饭后餐”敞开怀抱。
  “吃饱”了,但是还“想吃”,与大脑奖励机制有关。更确切地说,“想吃”是由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科学家发现,人脑中会分泌多种能让人感到快乐、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统称为“快乐素”。“快乐素”中杰出代表之一的内啡肽,就存在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这也是我们在享受美食时感到快乐的原因。至于内源性大麻素,是一种能让人对零食上瘾的化学物质。回想一下,当我们打开一包薯片,品尝了一片之后,是不是马上会将剩下的薯片一扫而光?零食中的脂肪会激发人体内的生物反应,产生一种类似于大麻的化学物质,也就是内源性大麻素,导致人们对零食欲罢不能。
  獎励机制的活跃度因人而异。曾经,科学家就对喜欢吃巧克力和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进行了一项大脑成像研究,他们发现喜欢吃巧克力的人在看到、尝到巧克力时,大脑奖励区域的活动比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更活跃,也就是说更加难以抵抗巧克力的吸引力。至于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科学家并不完全了解,但他们相信这是由基因和学习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这种奖励体系能在一些特定场景与某种高热量食物产生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很容易被建立。比如,在看电影时,我们总希望有一桶爆米花才够味儿。
  一般来说,物种进化时产生的生理机制都是有利于物种生存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大脑中会存在这种对身体健康有损害的奖励机制呢?在远古时期,人类以狩猎采集作为生存的基础,食物来源并不充足,这种奖励机制让人类快速发现食物来源,并尽可能地摄入高热量食物,免受饥荒的威胁。当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从以前的尽可能多地摄入高热量食物变成了“食有时”,但这种奖励机制并没有消失。因此,虽然我们明知道高热量食物可能引发肥胖等问题,但还是控制不住地想吃。
  那么,如何解决“饭后餐”的问题呢?康德曾经说过:“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避免过度食用高热量食物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律,但这需要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坚定的意志,难度系数太大。除此之外,你可以选择“眼不见为净”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虽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但是享受美食也要把握分寸,正如孔子所言:“过犹不及。”如果为了追求一时刺激而失去了健康,是万万不可取的。
其他文献
中国早期800 kV直流输电阀厅使用的进口穿墙套管,存在一些运行质量问题和结构设计缺陷。电气性能的可靠性与机械强度设计、制造工艺及成本控制的矛盾交织,使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的设计与制造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文中提出了开发电容式复合绝缘直流套管的设想,并简介这种套管的主要设计思路,以期其快速发展。
许多时候,我们在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时,喜欢采用和对方附耳低语的方式,毕竟情话不宜太张扬。遗憾的是,据不完全统计,这样操作失败的表白占多数。于是,你心灰意冷。殊不知,对方没有回应或是回应缺少应有的热情,只是因为你把情话说给了错误的耳朵听。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极为可笑的话题,管他哪只耳朵呢,只要让对方听到不就行了吗?然而,凡事只有对上“路数”,才会真正有效。所以,要想把甜情蜜意传达到对方的右脑,就
夜色如期而至,四周一片静谧。走出室外,仰望苍穹,但见繁星点点,月色朦胧。其实在浩渺宇宙中,除了璀璨的群星,还有许多星云,它们婀娜多姿,仪态万方,美不胜收。  1.乱花渐欲迷人眼  季节不同,所看到的星云也不相同。以春季為例,在后半夜,借助一架双筒望远镜,我们就能一睹星云的“芳容”。人马座有三叶星云,因其活像三片树叶聚在一处而得名;天蝎座和蛇夫座各有一个蝴蝶星云,它们看起来像蝴蝶的翅膀,翩翩欲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