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成语来源在英语翻译学习中的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关于英语成语的学习以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等课题,在语言教育学界越发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对词源本身的文化越是陌生,学习英语越是困难。只有了解了英语成语的来源,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正确地使用有关成语。在写作翻译等语言实践活动中遇到英语成语时,经常采用回避策略,很少使用成语,即使使用也会存在使用不当或语法错误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 研究者表示已经找到新的方法使学习教育达到最优化。通过成语语源学而有效理解使用其惯用意思的这一类方法,我们将其称为词源阐述法(Etymology Elaboration)。本文将展开英语成语来源在英语翻译学习中的研究,探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成语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词源阐述法 成语理解和记忆 翻译学习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56-02
  一、英语成语的重要性
  英语中有大量的成语(idioms),它们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相对定型的片语(phrase idioms)、短语(clause idioms)和句子(sentence idioms)。据R.R.K.Hartmann&F.C.Stork所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成语是指“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单个词义总和的含义的词组,也不等于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会失去其特殊含义”。成语的产生与该民族的总体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社会历史、神话传说、政法、军事、经济、农业生产、体育运动、《圣经》等诸多方面。因此,要了解英语民族,学习英语语言,不可不重视了解其成语来源。而利用成语起源解释成语语义的方法则是成语词源阐释法(Ety?鄄mology Elaboration)。
  二、英语学习者在翻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成语来源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的成分,当英语学习者不了解其民族文化而进行翻译时,容易造成误译,这是英语成语翻译过程中导致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比如成语“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字面意义是“不用草做砖”,但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有天壤之别。该词出自《旧约·出埃及记》第5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过去的以色列人通常要给埃及人做苦力,为埃及人干和泥、制砖等粗活,而古代埃及制砖是用稻草、贝壳、木炭等混合制成的。当有一次埃及法老要求以色列人用和平时一样多的稻草制造出更多的砖(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的时候,以色列人终于被迫逃出埃及。现在我们制砖虽然已不再用稻草,但是“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却作为一句成语留传了下来,意为“做无米之炊”,同我们汉语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含义一样。
  另一方面,诸多英语学习者都是带着自身母语承载的文化背景学习外语,其潜意识里的母语文化往往可能影响其对外语的翻译学习,最终使得译文并非精准到位。比如成语“to rain cats and dogs”,在汉语中“猫、狗”通常比喻指代“人”,从而可以更为形象贴切地表示“雨大湿身”的意思。但英语成语“rain cats and dogs”其实源于北欧神话,传说中猫对天气甚有影响,因为驾暴风雨的巫土化为猫形,英国水手至今都还会说“猫尾巴藏大风”。而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to rain cats and dogs”即“to rain heavily/hard”,翻译过来就是“倾盆大雨”之意。
  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外语学习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生存环境的差异,习俗、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都能成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
  三、词源阐述法在英语翻译学习中的作用
  曾有学者提出“英语口语与写作很难离开成语使用”(Seidl and McMordie,1987)。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无所不在地使用成语”(Boers, Demecheleer & Eyckmans, 376)。成语作为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研究并学会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不失为翻译学习很好的途径。外语学习者对成语的理解往往来自它们的字面意思,对成语来源的理解越是生疏陌生,学习起来越有难度。
  为验证词源阐释法在学习过程中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所起的作用,学者Mohammand Sadegh Bagheri和Ismaeil Fazel特地做了一项测试,并得出了具体数据。通过词源阐述法学习英语成语的测试者,在理解语义方面的平均分比未使用词源阐述法的测试者高,前者的平均得分为9.84分(总分=15分,标准差=2.7),后者的平均得分仅为6.69分(标准差=2.1);同样,在记忆成语方面,通过词源阐述法的实验测试者得分10.72分(总分=15,标准差=3.00),而另外一组则仅得6.48分(标准差=3.99)。这项测试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词源阐述法(Ety?鄄mology Elaboration)对于学习和理解英语成语起到帮助作用。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关于词源的学习,“用源头作为理解语义的线索,才能更深刻、更自觉地处理成语的含义”(Boers, Demecheleer & Eyckmans, 378)。众多外语学习者也常因忽略英语成语来源的习惯用法,并容易加诸母语语境,往往离“地道英语”有半步之遥。比如“know where the pinches”,很多学生容易误译成“知道鞋子在哪里夹角”,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毫无疑问,但是确切的意思应该是“知道困难所在”,这样就显得更为地道。其实这也正如我们汉语中有大量成语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比如“穿小鞋”的意思是“(受)打击,(受)排斥”。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对比和理解中英两种语言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才能摆脱理解障碍。
  四、结语
  与汉语成语类似,英语成语也具有“长期的习用性”、“结构的固定性”、“意义的完整性”和“语言的精辟性”等特点。而英语学习者用母语进行交流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对英汉成语的表达理解不深,习惯把双语词典的译文当成对等物,机械地互译,造成了表达上的生硬与不得体。词源阐述法的诞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有效地理解和使用,准确翻译词源本身并能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语言精练、诙谐、充满想象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针对英语学习者在翻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建议可使用词源阐述法,根据英语成语不同的故事来源加强认知理解,改善学习所面临的问题,提高英语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Fernando,C.Idioms and Idiomaticity[M].Oxford:Oxford U?鄄niversity Press,1996.
  [2] 黄景明.英语通俗习语精选[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 孙海运,方如玉.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4] 刘樊德.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2,(7):87.
  [责任编辑:黄 晓]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旨在测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高职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PRETCO测试对高职英语教学
通过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学生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分析,阐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在微波无溶剂无催化条件下,以2-苯基-1,2,3-三唑-4-甲醛、芳胺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型含1,2,3-三唑基的α-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O,O′-二乙
[摘 要]高校院系中大型仪器设备占有很大的比例。现有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有良好的设备,缺乏良好的宣传;有开放的意识,缺乏成熟的管理。应进行资源整合、集中管理,构筑学院实验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院系大型仪器设备的流程化管理。对建设高校院系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与管理平台有以下的设计思想:基础数据、仪器设备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
[摘 要]以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典型工科专业实践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出发点,总结了常熟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的经验,对工科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 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91-02  本文结合地方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