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被废导致汉朝危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瞩目的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已经被确认为汉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刘贺是汉武帝之孙,五岁时成为昌邑王,19岁时因汉昭帝早逝且无后,被权臣霍光选中,人长安继承帝位,登基27天后又被霍光所废,理由是他在短短27天之内做了1127件荒唐淫虐之事,平均每天42件。
  这当然是一场冤案。霍光就是因为刘贺操守不错才选他的,没理由刘贺在入京前是乖孩子,入京后立即变身成了举世无双的人渣吧?
  霍光之所以要废掉刘贺,是因为刘贺并不甘心只做傀儡。刘贺带着自己在昌邑国的旧臣到了长安,一个名义上是刘贺亲信、实际上与霍光暗通款曲的大臣曾劝刘贺“三年不言”,将权力全都交给“仁爱勇智”兼备的霍光,一定要敬仰霍光、听从霍光。但是,刘贺人长安后,将昌邑旧臣大量安插到宫中,分明是想改变霍家控制内廷的局面;刘贺又耍小聪明,下诏改变兵符黄旄的颜色,并且不下发新颜色的符信给霍家,企图以此收夺霍家手中的兵权,以致霍光起了废立之心。刘贺根基未稳,终究毫无胜算,落了个本人被废、僚属尽诛的悲惨结局,公元前59年,刘贺以海昏侯的身份死于江西南昌,时年33岁。
  刘贺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但他27天的皇帝生涯对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造成的冲击却远未结束。
  西汉开国时,其“统治合法性”是简单粗暴的“打天下坐天下”。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有大小军功的60万“军吏卒”瓜分了汉帝国40%左右的土地,他们的特权包括职业在内都是父死子继,这构成了汉帝国早期的统治基础。
  到了汉武帝时代,“打天下坐天下”搞不下去了。民间知识分子对军功集团父死子继的“接班人”制度怨言很大,强烈要求朝廷开放上升通道;汉武帝也意识到,知识分子大量游离在体制之外,给诸侯王、外朝大臣做门客,是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再加上军功一代、二代们凋零殆尽,汉武帝决心重塑汉帝国的合法性,便宣传“君权神授”,将知识分子(主要是儒士)接纳到体制内。
  汉武帝的努力没有成功。知识分子在汉武帝时代虽然得以进入政权,近距离观察汉帝国的政治内幕与运作方式,但愿意为“君权神授”呐喊的并非全部,不少知识分子对汉武帝戕害民生的政策仍持尖锐的批评态度。作为其中的代表,《史记》最后给汉武帝的定评是:“俯观赢政,几欲齐衡”——他天天折腾,搞得民不聊生,其暴政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論。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执政54年后去世,将一个天下户口减半、老百姓不得不用木棒耕地的烂摊子留给了托孤大臣霍光。而霍光在他的整个执政时期内非常忠实地继承了汉武帝的所有政策路线。公元前78年,终于有董仲舒的弟子睦弘公开向朝廷上书,质疑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要求汉昭帝将皇位禅让给贤人,自己退居为只有百里之国的诸侯。结果,霍光诛杀了睦弘。
  但睦弘只是一个开端。公元前74年,刘贺登上帝位27天后旋即被废,成了瓦解汉帝国“统治合法性”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实政治中的废立游戏与宣传中的“君权神授”存在着鸿沟,而这鸿沟又如此明显地摆在汉帝国所有人的面前,要让人们继续相信“君权神授”的宣传已是妄想。
  所以,在刘贺被废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公开质疑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
  譬如,汉宣帝时继续奉行“汉武帝路线”,一位名儒就站出来,指责汉武帝执政期间虽对外有战功,但对内耗尽民力,导致百姓死亡过半,到了蝗虫千里、人吃人的地步,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得到立庙褒赞。结果,这位大儒被扔进了大狱。名儒盖宽饶更激进,他公然警告宣帝:不符合天命的人,不能强行占据帝位!奏章递上去之后,盖宽饶自杀成仁。
  汉成帝时,又一位名儒公然对皇帝说:“天意从来都不会对一姓情有独钟,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个人的天下。陛下即位以来,忤逆天意,倒行逆施,导致灾难丛生。臣要提醒陛下,若终不悔改,恐怕天意会抛弃汉室,另择有德之君!”
  体制外的知识分子更加激烈:有人写了本书,用宗教形式包装起来,对信徒宣传汉帝国该完蛋了,而自己就是上天派下来终结汉帝国的人……
  尽管朝廷不遗余力地打击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但事实是,面对愈来愈汹涌的舆论压力,皇室也终于慢慢失掉了自信,开始怀疑自己的“天命”确实走到了尽头。
  公元前6年,汉哀帝下诏称:“汉建国二百余年,气数已尽……朕自此以后不再是汉朝皇帝,而是‘陈圣刘太平皇帝’。”简言之,汉哀帝不堪承受民间对汉帝国“统治合法性”的普遍质疑,竟然决定采取“规避”手段,自己来“推翻”自家的汉帝国,再建一个新的“陈圣刘太平”帝国。
  当然,这个荒唐的帝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因为汉哀帝很快发现这样做得不偿失——这是汉帝国皇帝首次公开地、主动地承认自己气数已尽,诏书在民间引发了更大的对汉帝国“统治合法性”的质疑……后来,王莽能够毫无阻力地通过“禅让”灭掉汉帝国,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民间的舆论早已站在王莽这边了。
  所以,刘贺虽然只做了短短27天皇帝,但在西汉知识分子关于政治伦理的抗争史中,他的废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甚至可以说,他的被废最终导致了西汉的危亡。
  编辑/安楠
  与那些每周在家做饭吃少于六次的人相比,每天在家吃中午饭和晚饭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下降13%。此外,一周吃一顿自制午饭,就能降低2%的患病风险。因为在外就餐时容易吃到高糖、高脂的食物,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小编有话说:前提是家里得有一个会做饭的人!
  早起晒太阳有助于减肥。因为早晨的阳光会对调节食欲和新陈代谢有帮助,因此人们应在早上八点至中午之间接受20到30分钟的阳光照射。如果无法外出,也要在靠近窗户的位置工作,或是确保工作环境的光照条件充足。
  小编有话说:公司老板若相问,就说我在晒太阳。
  虽然素食者比肉食者身体健康,但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肉食者相比,28%的素食者更易患恐慌症和焦虑症,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比普通人群高出18%。
  小编有话说:怪不得那些说“我不吃肉”的人看起来总是格格不入……
其他文献
蔡元培一生尽忠国事,待人厚道,深受士林尊敬。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早年曾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围攻”。  1922年6月3日,北京教育界在国立美术学校隆重举行“六三”纪念会。在这次集会上,蔡元培、胡適等两百多名文化界人士致电孙中山和南方的非常国会,指出北方的非法总统徐世昌已被赶下台,护法目的已经达到,并且北方军队表示拥护代表民意的新政府,南北诉求一致,已无再动用武力的必要,望孙中山发表与徐世昌同时下台的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不过,在我心中有一条河流,它没有名字,我却可以无数次地踏进去,有时顺流,有时逆流;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起伏……这是一条流淌着创作欲望的河流,也是一条承载着想象与梦想的河流,它以灵感当源泉、时光当养分,吸收日月之灵气,采撷天地之精华。  自从少年时期,我踏进这条河流,折纸成舟,提笔为桨,试过随波逐流,也曾逆水行舟;见过山河辽阔,也看人间烟
“夏夜本就甚濡湿,今晚更是诱离别,不如归去哉。”这是被誉为日本战国时代第一美女的织田市留下的辞世诗。若不是生在那个天下纷争、群雄并起的年代,谁又会愿意把死当成自己的期待呢?  说到日本的战国,当数“战国第一风云儿”织田信长的时代。而织田市正是这位信长大人的妹妹,她从小聪明伶俐,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光彩夺目,风华绝代。年轻的武将做梦都想娶织田市为妻,相传就连后来成为天下霸主的丰臣秀吉在织田家见到织田市
1926年10月初,历尽磨难的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婚礼。在被老师梁启超当众辱骂得狗血喷头之后,他终于把陆小曼娶回了家。  这是一场氛围吊诡的婚礼。除了梁启超的公开批判之外,新人收到的结婚礼物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到诡异——陆小曼前夫王赓送来的贺礼。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前夫不会送来个炸弹吧?  并没有炸弹。王赓送来的是一件货真价实的贺礼,还附着一张亲手书写的信纸,信纸上的欧体透露着“一笑泯恩仇”的祝
1922年5月中旬,胡适意外地接到清废帝溥仪从紫禁城里打给他的电话,邀请他到昔日的皇宫里“谈谈”。在这之前,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向溥仪介绍过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于是溥仪读了胡适的《尝试集》和《胡适文存》。与他读的四书五经不同,胡适的白话文果然让他有了一种新鲜的阅读感觉,使他很想见识一下这位新派思想领袖的真容。  在见溥仪前,胡适先去拜访了庄士敦,问他宫中情形。庄士敦说溥仪近来颇能独立,自行其意,不受一帮
香蕉一号:大家好!我是溪流森林的评作文机器人香蕉一号。只要把你的作文塞进我的香蕉嘴里,不出一分钟我就能给你的作文打分,并且指出其中優点和缺点哦!本期等待评分的作文是四篇写景游记,一起来看看它们的评分结果吧!  放假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我在上海迪士尼的好“朋友们”见面。  走进迪士尼,米奇呼唤我的名字,卢克要我帮他消灭敌人,每一个士兵都齐刷刷地睁大眼睛看着我。我赶忙爬到X翼战机上,在这场火热的“战斗
二战期间,德国对付英国的武器并非只有坦克、大炮,还有比这杀伤力更大的,那就是大规模的、近乎完美的假英镑。  1939年,德国刑警头子提议通过大量伪造英镑、美元,从而打击英国、美国经济,这个想法很快上报到希特勒那里,因为当时德国和美国还有贸易往来,希特勒只批准了伪造英镑计划。  当时伪造英镑是非常困难的。二战前英国纸币的设计非常精细,大不列颠女神图案是委托专人特别设计的,水印是由造诣精湛的工艺师精心
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于乱世中,拳头硬才是硬道理,赵国就是在赵武灵王的改革——胡服骑射之后,迅速崛起的。胡服骑射后的赵国,似乎再也没有了新花样。  到了赵惠文王时期,赵国文有相如,武有廉颇,这一对黄金搭档,撑起半壁江山。靠嘴皮子吃饭的蔺相如,在外交场合上是一把好手,渑池英雄大会,蔺相如的套路就是以守为攻,虽然暂时保住了颜面,但是也拿如狼似虎的秦国没有办法。外交的胜利,是政治胜利的延续,还得靠强大的军事后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国祚中,宦官乱政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词。自明成祖开始,皇帝们为了集中皇权、削弱文官集团,非常倚重宦官。尤其是天启年问,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他们把持朝政长达八年之久,在朝野内外肃清异己,把朝廷搅得鸡犬不宁。于是,崇祯刚刚登基便免去了魏忠贤一切职务,令其前往凤阳守陵,“阉党”这棵成长了八年的大树轰然倒塌。  作为登基不久的少年皇帝,魏忠贤等阉党在朝野中的影响,
宋太宗年间,关中地区有一伙强盗,仗着有40匹骏马,来去如风,肆意劫掠。一个县的常备士兵不过几十个人,根本不是强盗团伙对手;若请来州府军队抓捕,这伙人知道打不过,又远远逃遁。因此各地官民很是苦恼。  在关中州县里,受祸害最严重的是富平(今属陕西渭南)。那强盗头子就是富平人,因早年贫苦,备受乡邻冷落,一朝落草为寇,就加倍报复。他到别的地方不过是劫财,到了富平却是屠戮,不论地主老财还是穷苦百姓,他见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