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结课艺术初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结课的内涵与作用、原则,以及策略讲起,希望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悟。
  【关键词】结课 内涵 作用 原则 策略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 结课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然而,不少小学语文老师却忽略了结语的设计,导致课堂总结变得可有可无,失却了应有的生机。
  一、小学语文结课的内涵与作用。
  语文课堂小结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不枝不蔓、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1、归纳概括的作用。
  通过师生共同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比较、总结,一方面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突出知识的难点,另一方面又便于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重点,使知识更系统化。
  2、衔接桥梁的作用。
  教师提出新课课题或主要内容、设置悬念,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3、信息反馈的作用。
  从知识应用、检测评价的角度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口头或书面问答、作业练习、课外思考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利于形成知识网络,而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捕捉也有利于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影响制约的作用。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整体功能绝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叠加。结课与情景导入、课文讲解、练习巩固、作业布置与教学后记等诸多重要步骤并列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它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要素趋于完备,对课堂结尾部分的恰当处理,必然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系统更加完善。
  二、小学语文课的结课原则。
  1、同一性原则。
  注意首尾呼应,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结课实际上就是对导课设疑的总结性问答,或是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或结课又是悬念顿生,另搞一套,则会使学生思路紊乱,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探索。只有前后一致,主线清晰,才是一节完美的课。
  2、多元性原则。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根据他们心理、生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结束方式。低年级一般采用“启发谈话,回顾复述”的结课形式,高年级一般采用“抽象概括、整理归纳”的结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安排—定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口答和实验操作等。通过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应时性原则。
  学生最反感上课拖堂延点,下课铃一响,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此时继续讲课、结课都不会取得好效果。拖堂延点还会影响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总之,不论是提前下课还是拖堂延点,都是违反课堂教学结束基本要求的不正确做法,教师应该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4、目标性原则。
  课堂结束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等采取恰当方式,把所学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结课要及时精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5、启发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教师每讲一节内容都要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结课形式,或者概括总结,或者提出问题,或者设置悬念,不能千篇一律而索然无味。不管怎样结课,都要给学生以启发,以激起他们努力探索的积极性,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既巩固知识又余味无穷。
  三、小学语文结课的策略。
  1、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根据小学生喜欢幻想、想象、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结课时,先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制造悬念,让学生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又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这样的结课,既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将学生入到课外阅读领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如教《琥珀》1课的结束教学时,教师适时出示1幅琥珀的精美挂图,其用意是让学生回忆文章有关的句子和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既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用归纳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可以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如在讲授《桂林山水》的结尾时,师问:“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桂林山、水的特点。)作者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热爱桂林山、水的感情。)”然后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生:“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样言简意赅地抓住课文的精髓进行归纳式的结尾,虽只几句,但思想内容和和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都完成了。这种结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受到了学有所得的愉悦和乐趣,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3、通过语言魅力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结课时,用警示语触动学生心灵深处,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的波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小结时说:“小女孩走了,带着那些美好的梦幻,离开了那充满寒冷、饥饿、寂寞、冷酷的世界,永远地离开了那令人憎恨的穷人地狱!她那黑瘦的脸、蹒跚的步伐、蜷缩的身影,为什么不能引起当时人们的同情?她对光明的向往、对温暖的企盼、对幸福的渴求,难道就不能引起我们的警醒吗?今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过着没有寒冷、饥饿,充满幸福、关爱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学习呢?”
  总而言之,结课技能包含在教学方法之中,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重视和钻研的课题。教师只有深人钻研教材,搞清楚所教授内容各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大量和本课程有关的信息,经过恰当取舍,才能不断提高结课的水平。
  作者简介:王阿敏(1984-10-02),女,汉族,大专,咸阳市淳化县卜家镇卜家学区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倡导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思维等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应运用学科本身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构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着重探讨探究式教学
20例膝上不同水平截肢患者穿戴假肢后,利用步态分析、步行能力及假肢的悬吊能力三项指标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综合评定优秀率以膝离断假肢为最佳达89%,依次为大腿中下1/3截肢、大腿中段截
期刊
【摘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开发教材,给学生呈现形象生动的数学知识,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发现数学,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标
期刊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神经科住院患者的70%-80%,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和很高的致残率(90%).尽管治疗此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开展的超声波可以同时对中枢和外
近年来我科对5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使肌腱功能恢复满意。
据初步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2 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 是使并发症、合并症发生和死亡(尤其是早发心脑血管病、截肢和肾衰)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