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战不应轻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要对6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征税,一度被视为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最危急情况,但双方快速转入谈判模式,激烈的冲突爆发被暂缓了。
这并不意味着阴云已然过去。虽然特朗普行为被视为莽撞,但其贸易措施中追求的中国改变对知识产权的做法、限制中国在美收购关键技术、中国进一步开放等问题,在美国存在共识。一股对华政策转向之风已经刮起。中国以国家之力推动战略产业发展被视为不公平竞争的手段,对这种模式的担忧非特朗普一时兴起,也不仅限于美国。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国经济政策产生的全球外溢效应已无法忽视。正如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所说,对贸易纠纷也好,处理贸易逆差也好,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明尼苏达州35岁的大豆农夫皮耶费雪(Michael Petefish)试着把希望放在2019年。不仅因为2018年市场需求不如去年、成本些微上升,更因为出口出现了新变数。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下,美国的大豆农夫成为潜在的受害者。“现在情况非常不明朗,能自我保护的措施很有限。”皮耶费雪对记者说。
美国大豆行业组织近来在华盛顿奔走,除了向特朗普政府发出呼声,也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会谈。不过目前白宫仍然没有回应他们的诉求,这让他们有些失望。
兩国间的贸易冲突有了暂缓迹象或许能让他们感到些许欣慰。当地时间3月28日,立场最为强硬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表示,美国根据301调查结果对华加征关税产品清单的公示天数将从30天延长至60天,这意味着,6月份之前不会对中国相关产品增收关税。他在采访中还表示,中美有希望通过谈判避免关税大战。
如特朗普的目标是降低逆差,相对容易达成,中国可以购买更多大豆、牛肉、天然气和波音飞机,“但他的底线到底是什么并不明显”,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费和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表示。
特朗普在宣布301调查结果的发言中称,“这是很多调查中的第一个”。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徐程锦对记者预判,美国接下来还可能对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的互联网政策采取措施,美国此次特别说明301调查不包括中国互联网政策对于美国造成的损失,中美在数据本地存储、跨境数据传输限制等问题上有很大矛盾。
“这不是贸易逆差问题,这是产业竞争问题”
在经济学家和商界的眼中,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根本不应该是问题,而是全球产业链和双方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的必然产物。
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3752亿美元,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为通信产品、电脑设备、服饰、半导体和其他零件;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前五大产品为航空产品和零件、榨油粮食、汽机车零件、半导体和相关电子产品、石油和天然气。
美国国会研究的亚洲贸易和金融专家莫瑞森于3月提交的报告指出,在全球制造供应链下中美产品几乎都达到“中国产品中有美国零件,美国产品中有中国零件的地步”。以苹果电脑为例,其将制造外包给200多家企业,在全球900多个工厂制造,中国就占358家、日本137家、美国64家。英特爾供应苹果的10家芯片工厂中,3家在美国、2家在中国。
而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来自泛太平洋圈,包括日本、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制造业产业链向中国移动。美国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自泛太平洋地区进口零件比例为47.1%,2017年该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中国制造在其中的比例:1990年中国制造比例为7.6%,2017年已增加到55.4%;同时期,日本在出口美国零部件的比例大幅下滑,1990年所占比例为23.8%,到2017年只占7%。
除了紧密的产业链联系,美国还长期保持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1月—5月,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达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2016年全年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为381亿美元。
而在中国看来,美国贸易代表提出将要征税的产业,也无助于逆差的减少。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从美国透露出将要对600亿美元的产品征税起,就开始研究哪些产业将受到冲击。“公布出来的九大类产业,跟他的初衷不一致,其实把他内心真正的(担忧)给公布出来了,核心不是逆差,他打的是你的未来。”梁明对记者表示。
美中贸易逆差较大的商品如手机(437亿美元)、电脑(368亿美元),以及玩具(122亿美元)、家具、鞋靴等日用消费品均不在清单内。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充分考虑到了产业链的影响,以及贸易战对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梁明根据海关数据对清单进行全口径统计发现,美国列出的九大类产业很难达到600亿美元的水平:所有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在一起13亿美元,生物医药13亿美元,农机装备4.2亿美元,工业机器人也是同样的情况,就算包含所有具有独立功能的机械器具,也只有8亿美元。此外,航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都是美国享有顺差的产业类别。
在184页的301调查报告中,deficit(赤字)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特朗普提及贸易政策的大背景时出现的。
“这不是一个贸易逆差问题,这是产业竞争问题。”徐程锦认为。
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一直颇有微词,包括特朗普本人和商务部长罗斯在很多场合也曾表示,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被中国反超。301调查报告中也列出这样的数字:在高端技术制造业方面,美国在全球所占份额为29%,中国紧随其后占27%。
知识产权保护争议
相比于美国各界在贸易赤字方面的不同解读,华盛顿对中方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上的不满是少有的共识。
曾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的资深贸易专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布兰斯泰特(Lee Branstetter)对记者指出,在美国产官学界眼中,中国的目标就是要以国内企业取代欧美日,用市场准入作为筹码加速取得技术。“我认为华盛顿非常坚决地想解决这个问题,欧美的挫折感已经达到新高点。”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宣布301调查结果时强调,高科技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心骨。301调查归结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四项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美国企业在投资中国时,为取得相关执照被要求转让技术;部分美国企业对华投资时,先受到投资限制,接着被要求向中国同行转让技术;美国先进技术和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近来受到系统性并购;中国对知识产权的盗窃行为。调查报告还称,中方的各项侵权让美国平均一年损失500亿美元。
由于中国制造技术的追赶,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推出之后,美国从商界、学界到政府对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感到忧心,同时认为美国在与对华贸易政策互动方面被动,美国企业向中国政府反映遇到的难题并未得到具体回应。
代理美国多家企业参与301调查听证的律师斯图尔特(Terence Stewart)说,美国在各种场合与论坛都试图提出知识产权问题,但未得到太多回应。美国商会最新的调查显示,商会主流意见希望美国政府能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互惠待遇强力发声。
尽管美国各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但特朗普采取征收关税的做法,让不少企业担忧问题不仅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引发更大伤害。
美国贸易全国委员会发文指出,商会认同特朗普政府,中国的技术转让现状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确实需要得到重视,但美国企业希望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而不只是最后可能造成更大伤害的单方提高关税制裁。
部分学者认为,在出现进展前,特朗普政府会持续施压。“但我不确定北京是否有此意愿,甚至不确定这对中方是能谈判的。”布兰斯泰特说。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美显然有着不同的解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对此回应称,“如果美国觉得技术是自己一家的,这种态度是歧视他国,是无知的表现。”
去年10月10日,中国国际商会、美国中国总商会、机电商会等赴美参加了301调查听证会,中国国际商会代表中国工商界向美方提供了700多页的评论和证据材料。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陈洲在听证会上表示,中美两国工商界都感受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在美方关注的技术转让领域,均由中外企业进行平等协商、自主决定、有偿交易。在转让技术基础上的新研发技术归属,也完全由企业间的商业谈判所决定。中国企业到美国开展投资和收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企业自主选择,完全遵循商业考虑和市场化原则,收购交易符合美国法律。此外,中美同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双方应当加强合作,携手打击网络犯罪和通过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行为。
中国承认以往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有所欠缺,但近年来已经在执法方面有了巨大改善。据统计,外国公司在中国提起的专利侵权案诉讼,胜诉率已经达到80%。国家规定的赔偿额度从以前的1万到100万元,提高到10万到500万元,中国还成立了三家知识产权法院。
在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职能整合在一起,有利于解决知识产权保護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
2001年加入WTO前后,为符合国际通行规则,中国对《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行过系统修订。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并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此后,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基于打击侵权假冒的立法、执法、司法行动已有极大提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21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该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称:“中国对国际专利体系的使用大幅增加。”
投资受限:针对“中国制造2025”
中国在过去三年对美国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自2013年—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在美国高科技及创新产业的投资约为90亿美元。
特朗普指示美国财政部在60天内明确如何建立一个机制,帮助限制中国在美国关键领域的投资。
曾经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工作并处理过上百例审查,现在为Wilson Sonsini Goodrich
这并不意味着阴云已然过去。虽然特朗普行为被视为莽撞,但其贸易措施中追求的中国改变对知识产权的做法、限制中国在美收购关键技术、中国进一步开放等问题,在美国存在共识。一股对华政策转向之风已经刮起。中国以国家之力推动战略产业发展被视为不公平竞争的手段,对这种模式的担忧非特朗普一时兴起,也不仅限于美国。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国经济政策产生的全球外溢效应已无法忽视。正如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所说,对贸易纠纷也好,处理贸易逆差也好,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明尼苏达州35岁的大豆农夫皮耶费雪(Michael Petefish)试着把希望放在2019年。不仅因为2018年市场需求不如去年、成本些微上升,更因为出口出现了新变数。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下,美国的大豆农夫成为潜在的受害者。“现在情况非常不明朗,能自我保护的措施很有限。”皮耶费雪对记者说。
美国大豆行业组织近来在华盛顿奔走,除了向特朗普政府发出呼声,也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会谈。不过目前白宫仍然没有回应他们的诉求,这让他们有些失望。
兩国间的贸易冲突有了暂缓迹象或许能让他们感到些许欣慰。当地时间3月28日,立场最为强硬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表示,美国根据301调查结果对华加征关税产品清单的公示天数将从30天延长至60天,这意味着,6月份之前不会对中国相关产品增收关税。他在采访中还表示,中美有希望通过谈判避免关税大战。

特朗普在宣布301调查结果的发言中称,“这是很多调查中的第一个”。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徐程锦对记者预判,美国接下来还可能对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的互联网政策采取措施,美国此次特别说明301调查不包括中国互联网政策对于美国造成的损失,中美在数据本地存储、跨境数据传输限制等问题上有很大矛盾。
“这不是贸易逆差问题,这是产业竞争问题”
在经济学家和商界的眼中,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根本不应该是问题,而是全球产业链和双方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的必然产物。
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3752亿美元,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为通信产品、电脑设备、服饰、半导体和其他零件;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前五大产品为航空产品和零件、榨油粮食、汽机车零件、半导体和相关电子产品、石油和天然气。
美国国会研究的亚洲贸易和金融专家莫瑞森于3月提交的报告指出,在全球制造供应链下中美产品几乎都达到“中国产品中有美国零件,美国产品中有中国零件的地步”。以苹果电脑为例,其将制造外包给200多家企业,在全球900多个工厂制造,中国就占358家、日本137家、美国64家。英特爾供应苹果的10家芯片工厂中,3家在美国、2家在中国。
而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来自泛太平洋圈,包括日本、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制造业产业链向中国移动。美国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自泛太平洋地区进口零件比例为47.1%,2017年该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中国制造在其中的比例:1990年中国制造比例为7.6%,2017年已增加到55.4%;同时期,日本在出口美国零部件的比例大幅下滑,1990年所占比例为23.8%,到2017年只占7%。
除了紧密的产业链联系,美国还长期保持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1月—5月,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达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2016年全年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为381亿美元。
而在中国看来,美国贸易代表提出将要征税的产业,也无助于逆差的减少。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从美国透露出将要对600亿美元的产品征税起,就开始研究哪些产业将受到冲击。“公布出来的九大类产业,跟他的初衷不一致,其实把他内心真正的(担忧)给公布出来了,核心不是逆差,他打的是你的未来。”梁明对记者表示。
美中贸易逆差较大的商品如手机(437亿美元)、电脑(368亿美元),以及玩具(122亿美元)、家具、鞋靴等日用消费品均不在清单内。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充分考虑到了产业链的影响,以及贸易战对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梁明根据海关数据对清单进行全口径统计发现,美国列出的九大类产业很难达到600亿美元的水平:所有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在一起13亿美元,生物医药13亿美元,农机装备4.2亿美元,工业机器人也是同样的情况,就算包含所有具有独立功能的机械器具,也只有8亿美元。此外,航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都是美国享有顺差的产业类别。
在184页的301调查报告中,deficit(赤字)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特朗普提及贸易政策的大背景时出现的。
“这不是一个贸易逆差问题,这是产业竞争问题。”徐程锦认为。
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一直颇有微词,包括特朗普本人和商务部长罗斯在很多场合也曾表示,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被中国反超。301调查报告中也列出这样的数字:在高端技术制造业方面,美国在全球所占份额为29%,中国紧随其后占27%。
知识产权保护争议
相比于美国各界在贸易赤字方面的不同解读,华盛顿对中方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上的不满是少有的共识。
曾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的资深贸易专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布兰斯泰特(Lee Branstetter)对记者指出,在美国产官学界眼中,中国的目标就是要以国内企业取代欧美日,用市场准入作为筹码加速取得技术。“我认为华盛顿非常坚决地想解决这个问题,欧美的挫折感已经达到新高点。”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宣布301调查结果时强调,高科技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心骨。301调查归结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四项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美国企业在投资中国时,为取得相关执照被要求转让技术;部分美国企业对华投资时,先受到投资限制,接着被要求向中国同行转让技术;美国先进技术和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近来受到系统性并购;中国对知识产权的盗窃行为。调查报告还称,中方的各项侵权让美国平均一年损失500亿美元。
由于中国制造技术的追赶,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推出之后,美国从商界、学界到政府对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感到忧心,同时认为美国在与对华贸易政策互动方面被动,美国企业向中国政府反映遇到的难题并未得到具体回应。
代理美国多家企业参与301调查听证的律师斯图尔特(Terence Stewart)说,美国在各种场合与论坛都试图提出知识产权问题,但未得到太多回应。美国商会最新的调查显示,商会主流意见希望美国政府能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互惠待遇强力发声。
尽管美国各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但特朗普采取征收关税的做法,让不少企业担忧问题不仅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引发更大伤害。
美国贸易全国委员会发文指出,商会认同特朗普政府,中国的技术转让现状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确实需要得到重视,但美国企业希望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而不只是最后可能造成更大伤害的单方提高关税制裁。
部分学者认为,在出现进展前,特朗普政府会持续施压。“但我不确定北京是否有此意愿,甚至不确定这对中方是能谈判的。”布兰斯泰特说。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美显然有着不同的解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对此回应称,“如果美国觉得技术是自己一家的,这种态度是歧视他国,是无知的表现。”
去年10月10日,中国国际商会、美国中国总商会、机电商会等赴美参加了301调查听证会,中国国际商会代表中国工商界向美方提供了700多页的评论和证据材料。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陈洲在听证会上表示,中美两国工商界都感受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在美方关注的技术转让领域,均由中外企业进行平等协商、自主决定、有偿交易。在转让技术基础上的新研发技术归属,也完全由企业间的商业谈判所决定。中国企业到美国开展投资和收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企业自主选择,完全遵循商业考虑和市场化原则,收购交易符合美国法律。此外,中美同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双方应当加强合作,携手打击网络犯罪和通过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行为。
中国承认以往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有所欠缺,但近年来已经在执法方面有了巨大改善。据统计,外国公司在中国提起的专利侵权案诉讼,胜诉率已经达到80%。国家规定的赔偿额度从以前的1万到100万元,提高到10万到500万元,中国还成立了三家知识产权法院。
在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职能整合在一起,有利于解决知识产权保護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
2001年加入WTO前后,为符合国际通行规则,中国对《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行过系统修订。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并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此后,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基于打击侵权假冒的立法、执法、司法行动已有极大提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21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该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称:“中国对国际专利体系的使用大幅增加。”
投资受限:针对“中国制造2025”
中国在过去三年对美国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自2013年—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在美国高科技及创新产业的投资约为90亿美元。
特朗普指示美国财政部在60天内明确如何建立一个机制,帮助限制中国在美国关键领域的投资。
曾经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工作并处理过上百例审查,现在为Wilson Sonsini Good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