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律师的利益冲突规制

来源 :比较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律师职业伦理中的重要规则,利益冲突及其规制在我国刑事领域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规制利益冲突体现了律师消极的忠诚义务,是司法程序理性运行的要求,也有助于维护律师的职业形象.根据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可将利益冲突划分为直接的利益冲突和间接的利益冲突.基于对利益冲突的严重性、实体真实的发现、当事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律师自由执业的机会等因素的考虑,律师存在强制性规避和任意性规避两种方式.违反利益冲突规则既会使律师个人承担责任,也会带来程序性的法律后果.目前,律师利益冲突的规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在利益冲突的类型划分、律师规避、法律后果以及司法审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民法典》中介合同章较之《合同法》居间合同章,增加了两个关键性的条文,并修改了个别条文的表述.中介合同参照适用委托合同规则的导入及其解读,与中介合同和委托合同内在关系定位密切相关.中介合同有别于委托合同,委托合同的规定并非全部可以“参照适用”,应当根据中介合同的性质逐一分析判断.中介合同“禁止跳单”规则的导入,会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制度的参照适用发生交错,面临报酬请求权构成抑或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之争.但即使可以参照适用委托合同任意解除,任意解除中介合同时可以肯定报酬请求权的,也仅仅限于构成“跳单”的情形,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虽然说当我们开始回忆的时候就老了,但是所有的人生看上去都像是在回望中前行。尤其当你在现实中遇到困境的时候,过去的面影对你频频招手与唤起,让你在往事的重温中感到亲切与舒适。文学也是如此。除了那些带有预见性和科幻性的未来文学,几乎所有的写作都是从过去开始,是作家从自己熟悉的经历经验中生发想象。作家对现实的反应大都是相对滞后的,需要一个沉淀、积累、消化和发酵的过程。尤其在媒介发达
期刊
溪水送走落叶。从未见过  如此从容不迫的离开,如此  平静如水的浮沉,仿佛命运不由自主  但總有一个时辰你我前后相随  没有两片叶子相同;你所见的水草都是  孪生的,朝着同一个方向  不明终点的方向,无法自已地飘摇  但绝不松开,永不溃散
期刊
《刑法修正案(十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严密刑事法网打击违法犯罪,对于维护风险社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进行结构化分析可知,整部修正案就是积极预防性刑法观的立法实践,其具体体现:在刑事实体领域,通过对新型行为的犯罪化强化对侵犯集体法益的犯罪治理;在刑事制裁领域,通过提升法定刑加大处罚力度.《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积极预防性刑法观值得反思.刑事立法在将集体法益纳入刑法保护体系时应遵循法益侵害实质化与宪法比例原则,避免因集体法益的抽象化与入罪标准的降低而导致法益保护原则的虚空
从属性更恰当的表达是担保权从属于主债权,而非担保合同从属于主合同.尊重这一前提,通过类推适用主合同解除后担保权存续之逻辑、基于实证法上的个别示例以及受比较法的启发,主合同无效后担保权在返还清算关系中原则上应存续,但该存续应尊重保证人及物上担保人享有的期限利益以及诚信原则.担保权主要是在债权人先履行时,为防止债务人届期清偿不能而予以设立的,主合同无效并不消灭这一风险,无效宣告后债务人的返还义务替代其合同债务,为防范该风险而设立的担保权也应存续,这也符合当事人缔约时之意思.主合同无效后担保权存续主要适用于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