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先行者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的形势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双重任务,列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对列宁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先行者这一论断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列宁;先行者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07-03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各国具体做法上的差别,它在各国带来的后果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来看,列宁堪称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先行者。
  一、列宁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
  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国情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列宁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政权不得不同时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政权的生存问题,即在受到国际资本主义敌视和包围并伺机准备置苏维埃政权于死地的险恶环境下生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俄国自身来说,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首先,苏维埃政权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使之能够抵御一切内外敌人的颠覆和入侵,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其次,俄国人民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保持对无产阶级政权的信任,从而能够以稳固的工农联盟来支撑这一新政权。第二,国家的发展问题,也即列宁所说的“建立又强大又富饶的俄罗斯”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在没有任何来自“文明国家”外援的情况下,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不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每一个愿意深思熟虑地对待我国革命任务的人,立即就会明白,只有通过艰苦的、长期的自觉遵守纪律的办法,才能消灭战争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瓦解现象,……在小农国家里,在遭受严重经济破坏的时候,……不能指望轻易打开惊人的局面。”[1]
  同时并存、而且都十分紧迫的两大任务,使列宁关于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不能不带有这种特殊性的深刻烙印。第一个任务并不能独立地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无论是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还是实现巩固的工农联盟,都要依赖第二个问题即发展问题的解决。因此,从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开始,列宁就十分清晰地抓住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环节,即经济建设,来考虑怎样完成布尔什维克党人所肩负的第三个重大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的任务,指出,这一任务是革命胜利后主要的中心任务,虽然“我们建立了……苏维埃类型的国家,这还只是解决了困难任务的一小部分。主要的困难是在经济方面。”[1]
  在1918年所写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列宁明确地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战略设想:优先发展重工业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的纪律、工作技能、效率、劳动强度并改善劳动组织来为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条件。这一战略设想一方面兼顾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即生存问题——不言而喻,重工业正是建立强大国防的基本前提,同时又切合俄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把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上面,即首先是发展重工业部门,为生产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考虑到俄国文化落后的情况,又将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放到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这种社会条件,发展重工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后不久,列宁又从吸取资本主义的优秀文明成果的角度提出了他关于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重要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1]这个公式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诠释了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这同他后来进一步提出的另一个著名公式——即“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2]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其实质在于改变俄国作为小农国家的落后现状,而以高于资本主义的速度把俄国建设成为“包括农业在内,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转到现代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2]这样一个先进国家。而要做到这一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实属不二选择。
  列宁的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自十月革命后初步形成,此后不断完善,可以说,其实质性的内容贯穿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只是在具体的政策、策略问题上,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出现了失误。当列宁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把余粮收集制等内容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同时也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规来看待时,在相当意义上就是试图通过以共产主义的某些原则来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累,但是问题在于这种策略超出了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度,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无异于对农民的直接剥夺,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这就直接导致了工农联盟的危机,并进而从内部威胁到无产阶级政权的生存,实际上,即便没有农民的激烈反对,这种策略也是不能长久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则从根本上纠正了这种错误,通过向农民让步的方法——粮食税来满足发展大工业之所需,通过商业和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积累,成为列宁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的策略思路。
  当然,列宁并不仅仅是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设计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的。但是,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战略设想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来展开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列宁看来,苏维埃制度的建立,已经使俄国在政治制度上远远高于西欧的任何一个先进国家,俄国所缺的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文明程度方面,在从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1],还远远落后于哪怕西欧最落后的国家。因而,当务之急,苏维埃俄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这样的“实施”社会主义的前提。而所有其他方面,譬如政治建设,则要服从于这一中心任务的要求。并向适应完成这一任务的方向转变。
  这样,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方略就比较明晰了,整体而言,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二、列宁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考
  列宁认为,当苏维埃政权将管理的任务提到首位时,所说的管理就是指经济建设具有主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管理国家的任务“首先是归结为纯粹经济的任务”[1],政治任务对经济任务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因为要建成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列宁不断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最主要的任务和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要做到这一点,列宁特别重视发展先进的大工业和使生产事实上社会化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大工业,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无从谈起,“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3]一方面,列宁把发展大工业作为消灭阶级差别的经济前提,另一方面,列宁也把发展大工业作为建立工农正常关系的途径,认为无产阶级只有掌握了大工业,掌握了大工业产品,才能够不仅能充分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还能使他们感觉到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别。通观列宁关于发展大工业,并使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思想,不难看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实现苏维埃国家的工业化,认为只有这样,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只要把俄国的经济基础从小农的变成大工业的,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提供了现代大工业的基础时,社会主义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列宁的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策略都是以此为基础制定的。
  要发展先进的大工业,首先就需要发展保证工业同时也包括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即重工业。因此,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化学工业等重工业的生产。列宁认为,现代重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没有现代重工业的发展,就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现代化装备,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独立,也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他尖锐地指出:“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能成为独立国家。”[4]因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有重工业”[4]。(列宁在此将“重”字加黑以示强调)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高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1]。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的任务,因为不如此就不可能过渡到共产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新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保证。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需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1],即发展重工业。为了建立现代大生产的物质基础,列宁认为俄国必须实现电气化,并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论断:“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2]苏俄政府组织专家成立了国家电气化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1920年底制订出了关于实现电气化的计划,列宁把它称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二个党章,可见列宁对此问题之重视。列宁指出,俄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必须努力把小农经济基础变成大工业经济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把我国经济,包括农业在内,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之上,转到现代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2]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才能取得胜利。显而易见的是,实现电气化,首要的就是发展重工业,没有重工业的支撑,电气化只能是空中楼阁。换句话说,列宁把实现国家的电气化放到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其实质就是要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来走一条赶超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以此保证社会主义的生存和最后胜利。
  至于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列宁则认为,苏维埃政权难以从外国得到借款,因此,需要立足于自力更生,一方面是采取方法积蓄资金,“我们的租让政策,我觉得是很好的。”[4]这可以使苏维埃国家得到国外资本的帮助,从而获得一定的资金。商业活动则是主要的筹集基金的渠道,这种积累实际上就是取之于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列宁又特别重视节约的问题,即通过厉行节约、削减国家机关预算开支的方法节省有限的资金用于重工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列宁在他晚年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把它放到了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事实上,在解决重工业发展的基金积累的问题上,列宁采取了开源与节流的双重办法。
  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一般经验,是从轻工业的发展起步,逐步积累资金然后再进入重点发展重工业的阶段。但是,有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当时的苏维埃政权不可能采取这种渐进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发展:第一,无产阶级政权所处的国际环境十分险恶,即便后来经过三年的战争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新政权的阴谋,国际资本主义对苏维埃政权的敌视也并未从此终结,列宁认为,国际资本主义随时准备侵犯它、扼杀它,“如果我们不能恢复我国的经济,我们就会被打败。”[2]而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只有具备这一基础,才能够“使人类摆脱资本的桎梏,不再……让几千万人死于非命和变成残废。”[5]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权不得不把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工业的发展放在首位。第二,由于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并没有像列宁所设想的那样取得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革命很快陷入低潮,这就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的一个孤岛,能够得到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帮助的设想落空了,苏维埃俄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正如列宁所说,苏维埃国家是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来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大工业的,这就决定了苏维埃俄国必须优先发展自己的重工业,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生产资料。第三,列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看作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关键,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根本途径就在于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装备,而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在赶超资本主义的革命激情的驱动下,采取一种追赶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策略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同时,德国的工业发展道路也深刻地影响着列宁对苏维埃国家发展现代工业的道路的选择。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英国典型的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道路不同,德国走出了一条以铁路建设为重点的通过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并使它崛起为欧洲最先进的帝国主义国家。众所周知,列宁后来一直把德国称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并把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奉为楷模,可以设想,德国工业发展的道路对列宁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列宁在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建设上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是上述种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也是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学术界常常有人有意无意地把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看作是从斯大林开始的,这是不准确的,虽然一般来说,苏联真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此前主要是经济恢复时期,还谈不上真正的工业化。如上所论,正是列宁首先提出了要在俄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思想,斯大林在这一点上实际是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并有所发展。至于后来苏联在工业化发展上所犯的错误,诸如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过分重视增加积累,忽视群众生活,特别是农民的利益;等等,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战略本身,这一错误恰恰是忘记了列宁所强调的“革命的辩证法”,不是遵循而是相当程度上背离了列宁关于工业化战略思想的真义。当然,这一点就不是本文所论及的了。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520.
  [2]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6.
  [3]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1-302.
  [4]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82.
  [5]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9.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其他文献
利用调和映射的平面和球面中值性质 ,提出了确定点模型曲面参数化映射中有关权因子的两种新方法 ,设计了能够达到内在变形较小的相应参数化方法 ,并将参数化方法应用于点模型曲面上的纹理映射 实验和统计结果表明 ,文中方法是比较有效的点模型曲面的参数化方法
土壤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天津市土壤环境总体较好,但历史污灌区及部分工业迹地等局部区域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突出。根据天津市工农业及城镇发展的历
集群企业创业过程中存在两种典型行为:创新和模仿。现有的研究认为,影响企业创业传导模仿与创新的选择因素可归纳为创业者特征、政府及相关中介机构支持力度、行业中知识的隐
【正】 一千多年以来,各时期维吾尔书面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显著地丰富了。词汇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新词的不断涌现。自古以来,维吾尔语新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种是依
通常按照两个标准来评价印刷品的质量:一个是色彩的还原程度,另一个则是套印的精度。彩色制版是一个色彩的分解过程,而彩色印刷是一个色彩的组合过程,这个色彩的组合过程就叫套印
计算机已普及应用到各个领域中,通过计算机技术解决对应领域的现实问题,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应用领域专业的发展,因此计算机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和重要。文章以如何
【正】 脂砚斋是《石头记》最早的评论家,他写下了大量的评点式的评语,因而使《石头记》获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专有名称。不容否认,脂评有它一定的价值,但是在主要的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西安市PM_(2.5)浓度空间动态分布,结果表明:与PM_(2.5)浓度相关性最高的分别为缓冲区为2 km的水域面积、人口密度和距离水域距离,R2分别为0.501,0.393和0.280;与PM_(2.5)浓度相关性最低的分别为缓冲区为4 km的水域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R~2分别为0.039、0.021和0.017。未考虑风速建立的LU
基于物理的烟雾模拟中,需要求解Navier-Stokes偏微分方程组.通过量纲分析,简化了该方程.在求解对流项时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法,为弥补该方法带来的数值耗散,引入了高阶精度紧致格式,在较粗的网格上亦可得到较高精度的导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比较真实,速度较快.
提出一种直接使用歌谱信息进行哼唱检索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内容的哼唱检索系统——Music Angel.该系统采用歌谱轮廓作为检索目标,首先提出歌谱轮廓特征提取算法并构造标准音调差值图,然后提取哼唱片段的基音轮廓特征并将其转换为歌谱轮廓特征,最后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进行字符串相似度计算,得出检索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环境噪声有较好的鲁棒性;在含有405首歌曲的搜索空间中,检索前5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