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教学而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优化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则需要高效的课堂效率作为支撑。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01-02
  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面貌出现了很大变化,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讲解的前提下,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时间,推动知识的内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满堂灌”的问题,课堂时间全部被老师的讲授占满,基本没有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缺乏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而言,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想要学好它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学习,课堂效率当然无法提高。而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播放一些历史实践,使得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鲜活直观的印象,对其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引导,化抽象为形象,如:在对《三国鼎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对于三国中一些著名人物的看法,如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然后配合相应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加深学生对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理解认知;二是可以运用一些诗歌、典故等,对历史课堂进行丰富,例如,在对毛泽东的生平进行讲解时,可以引用一些著名的诗篇,将之与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如在讲到红军长征时,可以引入《七律·长征》,在讲到渡江战役时,可以引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通过旁征博引的方式,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加强师生互动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将原本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应该做好课堂教学组织工作,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初中生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做到信任学生,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实践和讨论的时间,通过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在保证學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如果需要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应该负责做好分组工作,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坚持就近原则(同桌和前后桌)来保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保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其能够大胆发表自身的见解。例如,在对“重庆谈判”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在当时国共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盛邀”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的目的是否真的是和谈?毛泽东究竟应不应该前往重庆?无论是应该还是不应该,理由又是什么?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对问题进行了解答,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小组得到的结论进行阐述,最终由教师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他人的想法,在对比中得到提升,真正明确重庆谈判的真相。与其他方法相比,讨论无疑是开展思想交流的最佳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引用历史资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2]。
  三、合理分配时间
  初中历史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而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想要在40分钟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控制,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开展教学,通过教与学的切换来提升课堂效率。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即便是新知识的讲解,教师也应该将一次性讲述的时间控制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历史课堂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8分钟,单次讲授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不能少于27分钟,单次活动时间不低于9分钟。对此,应该从加强师生互动的角度着手,在完成一个知识点讲解后,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配合相应的联系题目,做到及时巩固,查漏补缺[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李志贤.探究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2):69.
  [2]韩雪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学周刊,2016,(28):72-73.
  [3]杨文婧.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2):181.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种植的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根据评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对蔬菜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施用不同用量的化肥和有机肥的条件下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蔬菜无土栽培中,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可显著提高蔬菜的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育性障碍,将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进行融合教育,能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和沟通技能的发展。融合教育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 融合教育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14-01  一、问题提出  自闭症,又称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许多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仍采用讲授实验的方式授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演化常常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至阿拉善盟西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指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各
小学时期是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最重要的阶段,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接触新事物的渠道越来越多,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这
对在低温和常温下贮藏13年的萝卜、番茄和芹菜3种蔬菜超干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长、胚根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研究了
利用夏垫断裂附近采集的样品,通过激光粒度仪实验进行粒度测试、分析,研究了第四纪沉积物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众数、频率曲线、累计概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并用解
【摘 要】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以学生为本”,重点在于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解题的思路,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可以锻炼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