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地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三)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一)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二)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学生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三)动静交替,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有高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发展。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如要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有自信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等。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旋律。视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视唱法即在音乐欣赏前、欣赏中或欣赏后,演唱作品的主题旋律。例如在欣赏《风笛舞曲》前,我把其主题旋律作为视唱练习让学生演唱,加深印象后再欣赏这首乐曲,每当主题旋律出现时,同学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视唱主题,一边唱,一边感受风笛的形象。最后,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让学生哼唱一下风笛的主题,很多同学都能够脱口而出。
  (一)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训练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联想和想象一般是指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对相关声音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和联想。
  (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创编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创编练习可设计出多种形式,例如,为乐曲命名(就是给从未听过的乐曲起名字),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学生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下,用简短的词语来描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切的。例如学生给《百鸟朝凤》一曲的命名有:《鸟的天堂》《森林的鸟儿》《鸟儿在歌唱》《赛歌会》等。虽然大家的命名不尽相同,但都符合音乐的基本情绪。同学们在欣赏中精神高度集中,选择最精练的语言创造性地概括出了自己的感受体验。首先要有既定的目标,继而凭借记忆力的转化,联想与想象的引导,概括能力的关联以及其他有关能力作用的运用,才会有新颖鲜活的音乐作品问世。
其他文献
利用信息化手段与科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需要教师从观念、方法、素质各方面提高,利用科学的结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阐述P2P共享技术下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问题,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科学交流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分析技术应用中的著作权直接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基于技术中立的非侵权责任等基
语义出版是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和语义网技术,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本体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出版形态,代表着数字出版的前沿。本文梳理语义出版的多种表现形式
文章分述近代刊刻大家刘世珩《暖红室汇刻传剧》传刻之准则,校勘之精审,以及名家之辅佐,从而使该书成为晚清戏曲刻本的精品工程,对戏曲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学校课堂作为学生接受和了解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现已成为当前教育者主要面对的难题。交互式电
当我们观察读者如何接受或排斥电子书时,不仅要注重此现象在科技与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事实上,电子书还有其他重要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像所有技术一样,电子图书(以及人们对电子书
教育技术发展,使电脑教学游戏资源日益丰富。本文就英语教学中运用电脑游戏的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对电脑游戏辅助英语教学形成初步的
农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后期,国共两党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共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共合作分裂后,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中,
[摘 要]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文献编纂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本文通过对顾氏生平文献著述的考察,概括其文献编纂的总体特色,并着重以《日知录》和《顾亭林诗文集》为对象,对顾炎武的文献编纂理论及编纂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 顾炎武 文献编纂 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 G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6-0096-05  [Abstract
针对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不高以及初中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生物虚拟实验的特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虚拟实验系统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