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陈金义:20年财富之旅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家说担风险的是疯子,讲奉献的是傻子。我既是疯子又是傻子,这个项目就该是我陈金义的!”这是陈金义见到记者所说的第一句话。当记者接过陈金义递过来的名片,其上所印的正是陈金义的新身份:浙江金伦晓霖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年前,任何一张中国富豪榜上均会出现陈金义的名字,但是如今,陈金义已在富豪榜单上销声匿迹。整整三年,只有投入,不见产出,而对手们的身价却在不断翻番。陈金义不行了——这是业内流传的一个说法。
  “谁说我不行了?”一谈到这个话题,陈金义立刻激动了起来,“我这个能源项目,听说美国政府已经研究了50年,投入了50亿美元都没有成功。这就是说,我至少值了50亿美金,还有谁能和我比?这还是个成本价,还要涨呢,说不定哪天就成了100亿了!”
  同大多数谦和、低调的浙商相比,陈金义的个性的确有些张扬。但是作为第一代浙商的幸存者,陈金义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多少次的大起大落都挺过来了,对陈金义而言,不到最后一刻而言其成败,显然为时过早。
  
  财富神话
  
  鲁冠球、王水福、汪力成——浙江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一时间还真难以尽述。然而略为遗憾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乡镇企业转制而来,真正依靠一人之力发家的很少。而陈金义,恰恰是这些少数人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上世纪80年代初,年仅17岁、刚刚高中毕业的陈金义就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乡村里的民办教师,而这一干,就是两年。
  也许是陈金义骨子里面就有叛逆精神,两年之后,陈金义辞去了教师工作,摇身一变成了油漆匠。但油漆匠这份工作,对陈金义来说确实缺乏吸引力。于是在不久后,陈金义的社会身份再次发生了变更:这一次,陈金义成了一个做蜂蜜生意的小伙计。然而,就是这份月工资120元的工作,彻底改变了陈金义的一生。
  “那年,我们采购、调配蜂蜜,老板一年就赚了70万。我忽然发现,原来赚钱并不难。”两年之后,初窥门道的陈金义终于决定单干。两年的劳苦,让陈金义有了500元的积蓄。而带着这500元,陈金义踏上了神奇的财富之旅。
  陈金义在随后的几年里是成功的,没有人能清楚地算出陈金义在这几年中赚了多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陈金义终于完成了其最初的原始积累。
  也许是命数使然,中国的股市再次给了陈金义一个黄金的机会。而此时已经小有积累的陈金义,敏感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借助资本之力,陈金义的个人资产在1992年前就已达到了5000万元。而对于陈金义来说,被称作“陈千万”,“小富即安”的阶段也终于过去了。
  1992年,怀揣大叠人民币的陈金义一举收购了上海6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陈金义现象”一时间轰动全国。
  “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当时上海黄浦区公开拍卖7家国有集体商店,我一口气拍下了6家。我的动机,只不过是想在上海找一个市场的切入点,把金义的产品推向全国。但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得这一次普通的收购,被赋予了浓厚的社会意义。”陈金义如是说。1993年,浙江金义集团正式组建,这让陈金义在其后的几年里名声大噪、并在中国民营企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3000名员工,净资产过5亿的规模,即使在今天也可称得上是“巨无霸”。其集团下属公司金义食品的纯净水、牛奶、乳酸饮料和果冻等饮料产品,均是市场上的绝对先入者。早在10年前,这些产品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1亿元。而随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金义果奶”在全国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2年10月,金义集团下属金义食品有限公司宣布与马来西亚富豪吴振华家族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电子体育世界(eWorld of sports.com) 合并,陈金义持有其中31.54%股权,为实际控制人。由此,金义集团达到了借壳上市的目的。2004年2月,eWorld公司更名为Vgo公司,金义食品也变革更名为杭州维力佳食品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调整为针对儿童市场的健益乳品。
  从蜂蜜贸易起家,到不断壮大食品业务,最后在新加坡成功借壳上市,陈金义缔造了一出完美的财富神话。
  
  


  四面出击
  
  2002年,随着金义集团借壳上市的成功,陈金义的个人声誉也达到了一个顶点。但由于多年来的积弊,2002年也成为金义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2005年3月22日,陈金义在新加坡的上市企业——新加坡Vgo有限公司发布重大股权变更公告,陈金义将15.42%的Vgo股份全部出售给一位名为“毛永辉”(音译)的买家。
  陈金义也向记者证实,他已经把其最核心的资产——金义控股的股权转让,并置换成现金以追加对“金伦油”的投入。显然,为了维持这个能源项目,陈金义已决定破釜沉舟。
  陈金义当初借道新加坡买壳上市,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在若干年后,陈金义在百般无奈之下,出售其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多少显得有些悲凉。
  而伴随着金义集团逐渐没落的是近几年来陈金义不怎么成功的多元化经营。
  1997年,看好西南市场潜力的陈金义投资1500余万元,在三峡库区接收兼并了重庆涪陵市5家集体企业,组建产销饮料的浙江金义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在兼并后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利税550万元,彻底扭转了原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这让陈金义兴奋不已。但好景不长,几年之后,这家企业终因一些客观原因而遭关闭。
  2001年,陈金义携3亿元资金北上黑龙江,重组隶属黑河市政府的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改名为黑龙江金义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的陈金义豪情勃发,宣称将立志成为中国的“水王”。
  然而,尽管每瓶售价高达20元人民币的五大连池水借助eWorld连锁店的网络,出现在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但高价而“小众”的定位,使得金义五大连池水并没能通过市场的考验。
  在事实面前,陈金义也不得不承认失败:“五大连池没有成功,可能是我们的意识太超前了,中国现在的饮料市场还主要是靠广告战。而水供大于求,随处可买,随处可产。”截至2005年,黑龙江省金义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仍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额高达600万~700万元。
  两次投资失败的经历,没有让陈金义消沉下来,反而让他愈挫愈勇。几年来,陈金义搞过旅游,也曾经投资过酒店、中文搜索引擎、高速公路、制药厂、水电站等多个项目。而即使这些多元化的项目偶有收获,也均无法成就金义集团的食品、饮料主业。
  然而,陈金义四面出击的局面,很快就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2002年,当“金伦油”项目有了眉目之后,陈金义决定主业转型,并停止了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从那时起,陈金义在此项目上耗费了大量的资金,然而他所得到的回报却极少。
  “金伦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项目,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让陈金义如此执著?
  
  “水变油”
  
  


  陈金义可能直到现在也想不通,一个好好的重油乳化项目,怎么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水变油”骗局。
  “500公斤水加进去,和一吨的重油经过化合反应后,变成了一吨半的新能源,找不到任何的水了……科学家们都说不可思议”。也许是类似这样的对新产品的极度褒扬,使陈金义的项目受到了一定范围的置疑,而陈金义对项目一些细节的保密更让公众的怀疑扩大化了。当全国的媒体开始大肆炒作这场“水变油”的闹剧时,陈金义大为发火。
  “这不单单是名誉问题,我已经把自己一个上市公司,一个集团公司所有财力都投进去了,如果是一个骗局,只可能是自己骗自己。”陈金义激动地说,“我不知道什么叫能量守恒定律,我也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科不科学。我只知道,通过我的技术可以让重油变成有用的东西,然后实用效果也很好。”
  很显然,陈金义愿意用近20年从商所积累下来知名企业家的声誉,以及其企业集团数亿元的资产来对这一所谓“水变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担保,并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而事实上,陈金义几年来对“金伦油”的巨大投入,也已经让他毫无退路。
  陈金义对这个能源项目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96年。1996年,陈金义开始关注“重油乳化”这一技术,只是苦于无法找到成熟的技术。当时全国已经有50多个类似的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但是都有一些诸如最终产品不稳定、热值不高、含硫超标等无法克服的弊病,而陈金义早期投入的300多万也打了水漂。
  就在陈金义对项目不再抱有希望时,事情似乎有了转机。2002年下半年,陈金义遇到了武汉中科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专家王先伦,他研究的技术似乎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克服前面所有的问题,这让陈金义看到了希望。
  经历了一系列运筹帷幄,陈金义和王先伦合作的浙江金伦晓霖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陈金义的能源产业运作平台。而“金伦油”的名字也由此诞生了。
  2004年,在位于浙江嘉兴海盐县的原金义矿泉水厂的地基上,一个5万吨燃料油试生产车间就耗费了陈金义2800万元的现金,而这只不过是巨大投入的开始。金义集团不久还要在浙江台州兴建一座生产基地。
  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对金伦油的质量、安全和环保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的审查和检测,2004年9月9日,可替代柴油、煤油、重油,在柴油发动机中使用的新型燃料油“金伦油”正式下线。生产线上流下来黝黑的“金伦油”被装入南京依维柯汽车,持续运行1万多公里之后,车况依然良好。
  陈金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自己不会大量生产和销售“金伦油”,而只是在产销领域积极地与这些巨头们合作,直至将全部的销售委托给这些国有石油巨头们去完成。只需要掌握配方和专利,金义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收益。
  陈金义的想法很好,所描绘的蓝图也很美。但若是真如陈金义所说,局势恐怕也将超出一个民营企业家所能够掌控的能力范围。
  然而,敢想敢为确是浙商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几年之前,又有谁能想到王均瑶能够“胆大包天”?又有谁能相信民企造车不再是高不可攀?又有谁能预见到凭借着网游,陈天桥能铸就今天盛大的辉煌?今天,我们又有谁能断定陈金义的能源帝国只不过是乌托邦?
  一切,将交由时间来证明。(编辑/君悦)
其他文献
我叫杨明忠,老家在河南。由于家里贫穷,我来到深圳打工,在一家制衣厂找到了一份辛苦的工作。  自从学会五脏六腑点穴法以后,现在我不打工了,而是坐在出租屋里等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为他人治病。如今,我每天就有几百元收入,还受人尊敬,每当碰见认识我的人都师父长师父短的叫我,我心里感到很满足。以前在厂里上班,工作时间长,很累,工资却很少。我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一直琢磨着找条适合自己的路来走,所以有空就跑去书店
期刊
山东省莱阳市是我国著名的梨乡,许多农民都有一手种梨的绝活,孙升的大哥孙明就是当地有名的种梨能手。2003年,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局邀请哥哥孙明到北京大兴的梨园考察,这一趟哥哥发现了商机。回到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弟弟孙升。孙升和哥哥决定将大兴的梨园承包下来。    砍梨树    由于大哥年事已高,管理梨园的重担落在孙升肩上。  2003年,他们进园的第一件事,是砍掉园子里的所有梨树,这让园子里的工人觉
期刊
武侠里经常有“寂寞高手”一说,如何达到“寂寞高手”的境界?事实证明,只有守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寂寞高手”的美名,否则极可能功亏一篑。君不见,张三丰、风清扬、王重阳这些“武林泰斗”在“天下无敌”前经受住了多少功名利禄的诱惑?经历了多少次动辄数年、寂寞无比的闭关修炼?君不见,纪律严明的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面对富丽堂皇的宫殿,再也“耐不住寂寞”,纵容手下的将领和士兵勒索、抢劫,亲手葬送了几乎到手的江山。  
期刊
英国的爱特威廉是一位举国皆知的大商人。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   威廉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日守在河边打鱼的年轻人,天地十分狭小,根本看不出他的将来会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一天,一位过河人求助于威廉,原来是过河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进了河里。过河人急得不行,他请威廉不管怎样,也要扎到船下帮他摸一摸。威廉一个上午什么也没干,反反复复一连扎到船下二十几次,也没有摸
期刊
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非同寻常的风雨历程。  3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经济巨变,中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可谓有目共睹,举世惊叹。  30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狂热、封闭和赤贫,到理性、务实和创富图强的伟大转变,掀起了一次次改革浪潮,创造了一个个财富奇迹,将无数的不可能和无数的条条框框一一打碎并踩在脚下,从而走出了一条通向繁荣富强、和谐健康的神奇的复兴之路。  30年间,从
期刊
当我看到中学英语老师退给我的作文时,泪水刺痛了我的双眼。文章顶头潦草地写着一个大大的F,纸上空白的地方满是红笔字,写的是:懒惰。如果你不更加努力,你永远都不会成功。  努力有什么用?我绝望了。我笨!我一直努力想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一年级的时候,字母在我眼里就像波浪形的曲线。班上同学叫我笨蛋,我的脸羞得直发烧。  “班上只有我连字母都不认得!”我对妈妈哭诉道。“我会帮助你的。”她答应我。  我每天和
期刊
我们这一代都是“土八路”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以下简称“名”):30年前,你们这代企业家“戴着脚镣跳舞”,顶着体制上、观念上的重重阻力和压力,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改革,今天看来你们当时确实有一种很悲壮的精神,不怕失败,甚至不怕死。你觉得你们那一代身上还有哪些共性的东西?  汪海(以下简称“汪”):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政策要搞企业建设,像我们那20多个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马胜利是造纸的
期刊
我做过职业经理人,也做过小老板。个人觉得成功的老板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特质和他具备调配资源的能力,更多是因为他手中时刻都握有一把屠龙的刀。这把刀如同一种象征,依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个性不同,时而无形、时而有形,维系着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博弈与合作。一旦职业经理人超越了老板的底线,这把刀就会斩断这种合作关系,关键时刻还会“杀人”。  赵匡胤黄袍加身,完成了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阴谋”过渡,而后
期刊
16岁的孩子,或许有创业的激情,但谁能相信他们可以成功?傅然用事实证明了,他可以做到,并且成功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成就理想!    傅然,出生于1990年,在他如愿以偿考取省示范高中屯溪一中一年后,也就是即将升入高二的2006年夏天,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学创业,用傅然自己的话说:“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我要退学创业,先人一步实现我的梦想。”傅然的同学刚刚参加完高考,傅
期刊
喻烜是个美女,获得过江西网络小姐冠军、中国网络小姐大赛优胜者等荣誉称号。从巴黎留学归来的喻烜,身上还飘散着少许巴黎气息。与多数80后女孩相比,喻烜在柔媚中多了一份成熟,在自信中更显从容;喻烜又是个才女,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得过两届中国互联网络大赛银奖,曾留学法国攻读MBA;喻烜更是个女强人,曾是方正电脑的售前工程师、IDC(国际数据公司)的软件与服务咨询分析师、江西先锋软件学院的副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