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介损的变电站容性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d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变电站容性设备绝对介损法存在的偏差,提出了基于相对介损法的变电站容性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给出相对介损实现原理,介绍了相对介损法的实现方案,给出硬件方案和软件流程。该方法可很好地降低变电站现场环境干扰,避免PT二次侧存在的角差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针对某油田电网一次10 kV线路故障引起后备保护动作导致变压器两侧跳闸的事件,简述了现场处置过程,并根据多方面信息对该越级跳闸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以某地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为例,介绍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目标和现实意义,提出了该地区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结构设计,包括硬件架构设计和软件架构设计,同时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主站功能设计,包括配电SCADA功能,GIS、AM及FM功能,需求侧管理功能,构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站。
针对机场无线电干扰的特点,设计一种便携式的干扰侦察系统,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编程,实现主控计算机对频谱分析设备的控制,采集机场通信导航频段的无线电干扰信号,分析干扰的类型、机理,及时发现、避开干扰,保障对空通信指挥和导航引导的安全,提高通信导航装备运用的可靠性。实践证明,这种便携式干扰侦察系统能够快速侦察出机场的常规干扰,为飞行的安全提供保障,并为进一步的无线电干扰侦察提供依据。
某换流站小组交流滤波器开关在调试过程中发生分闸命令延迟半个周波,导致产生较大的零序电流.分析引发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与解决办法.
高镍-硅碳体系电池是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考察负极中不同硅含量电池的循环性能,辨识电极脱嵌锂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和弛豫时间分布(DRT)来研究高镍-硅碳体系电池循环前后的阻抗特性,研究发现在荷电状态(SOC)为50%时,电解液中锂离子扩散过程是电池阻抗的主要来源。
矢量传声器由声压传感器和质点振速传感器复合构成,可时间同步、空间共点测量声场声压标量及质点振速矢量信息,在开展振动噪声监测、被动声测定位以及声全息成像等相关声学测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质点振速传感器是矢量传声器的核心部件,具有偶极子指向性,可直接感测声场质点振速各正交分量。基于此,介绍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研究了高压处理对电池负极材料La0.68Mg0.32Ni3.2储氢合金物相组织、显微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La0.68Mg0.32Ni3.2储氢合金主要由(La,Mg)Ni3和(La,Mg)2Ni7相组成,并含有少量(La,Mg)5
锂离子电池短路故障是诱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事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梯次利用场景下,串联电池包中电池的不一致性差异使得电池更容易发生短路故障,增加了热失控的风险。电池包中某一电池短路时,该电池的电压因能量流失而出现显著下降,而其余电池的电压不会出现显著下降,因此可以利用电池电压下降的差异识别短路故障。然而,由于电池包中存在不一致性,短路造成的电压下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综合利用zero-mean和相关系数,在消除不一致性影响的基础上,实现对电压下降特征的准确表征,从而可靠地识别出电池包中的短路故障。基于FU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普遍采用环网接线的中压网络供电方案,相邻变电所间的交流进出线保护、直流馈线保护存在保护信息交互。研究了跨变电所保护信息传输方案,在满足带宽和高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了相邻变电所间信息传输的最佳方案,并对该方案的传输可靠性、数据延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轨道交通变电所间传输GOOSE信息的可行性。
微系统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及执行融为一体,整合了传统电子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具有尺寸小、功能丰富且完整、可靠性高、功耗低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在军事、工业及农业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基于此,系统性地阐述微系统的概念,总结微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并梳理微系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