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区改造:田子坊模式的启示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t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有个田子坊,属于繁华地段的旧区。近来,关于田子坊旧区改造说法颇多。我认为,田子坊改造是成功的,不仅改变了我国城市旧区改造的传统模式,还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其深远意义已远远跨越了经济领域,直至在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激起了涟漪。
  “田子坊现象”是当下很有研究价值的旧区改造标本。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在于让人们看到,城市社会利益分配模式从之前的行政垄断为主导,走向了市场竞争为主导。其实,转型经济时期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不仅庞大的国有资产面临重新分配,建国以来首次进入市场的土地资源产出的利益也正在进行重新分配。但是,由于其分配机制长期以来处于行政垄断的支配之下,其直接后果犹如我国行业垄断产生过“全社会福利损失”和“收入分配扭曲”的两大效应一样,它在庞大的利益集团控制下,正在促使社会总效益的减少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向利益集团转移。城市旧区,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产生的效益是全方位的,除居住性和商业性地产效益之外,还应有文化产业效益、都市型产业效益及其他效益。但我国大多数开发商除青睐于居住性地产和商业性地产效益之外,绝少考量其他的综合性效益,从而导致社会总效益的减量。至于利益的分配比例,则完全由传统的改造模式所决定。由于政府财力之限,这种改造通常借助于开发商的力量去实施,其利益在开发商、政府和被改造街区居民之间实行按资分配,结果往往是开发商得大头,政府的非税收入是中头,居民一次性动迁补偿是小头。这种分配方式及其结果符合开发商的趋利动机,也符合了地方政府“现卖现收”的短期财政预算平衡目标,但于居民则丧失了一次“资产性收入”的机遇,而于全社会更是流失了一份“沉淀了的历史文化价值”。“田子坊现象”改变了这种模式,使旧区改造产生的利益局限于政府与居民之间进行分配,不仅其大头归居民,而且使利益的获取走向稳定性和长期化,即居民长期收租金,政府长期征税收,提高持续发展水平。从2007年4月底泰康路210弄和248弄居民出租69户起,在半年左右时间里已迅速扩租到157户,面积高达5000平方米。入驻企业正在走向国际化,分别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构成了商旅文相融合、海内外共发展的创意经济,足见其生命力之盛。
  其次,是“田子坊现象”的效应,促使公共资源的配置从少数人选择走向多数人选择。社会失去和谐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公共资源配置偏离了多数人选择的轨道,而堕入了少数人选择的模式。前年我曾在致函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时提出,政府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应当符合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进”的原理,以求让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享受政府政策的恩澤,即使不受惠的群体也不至于利益受损。据此对照,随着田子坊改造的深入,其社会矛盾渐趋减少的事实证明,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配置,“田子坊现象”符合公共选择的模式。这里有数据为证:在田子坊出租的住户居民中,有50%的房屋是整幢出租的,其中有一幢(110平方米)住户人口达7人。尤其是泰康路210弄出租户的分布面已波及75%的单元(门牌)。换言之,田子坊出租受益户数正在高于非出租户数,后者虽非受益户,但也非受损户,且随着业主数量的递增,承租面积必将进一步扩张。只要管理部门协调得力,借势加大整幢出租比例,则完全可以逐步消化非出租户数量。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可以是积极鼓励和扩大出租规模,以带动非出租户尽快进入租赁市场;而不宜采取消极的限制政策去为出租户设置人为障碍。
  放宽田子坊“居改非”限制是推动田子坊模式走向完善之关键,它既符合当代发达国家推行“非登记式微型企业制度”的趋势,又能顺应城市就业机会多元化的客观需要。对此,政府应当加以前瞻性的支持。
   三是“田子坊现象”推动城市旧区改造的实施系统从政府为主体走向以非政府为主体。我国两大根本转变的前提是两大地位的变迁: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政府地位从领导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主导要素从有形要素转向无形要素。当前,我国两大转变之所以往往转而不变,其源盖出于两大地位转变滞后。政府作为城市旧区改造实施系统中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在于规划、协调和服务(包括法律服务)。但由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的驱使,在财权与事权有失对称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被迫过度地介入了房地产开发,其后果必然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地租失去了经济调节作用,城市景观生态严重失衡,历史文化底蕴淡化。“田子坊现象”的实质是将旧区改造的实施系统逐步从政府作为主体转向以非政府作为主体,其结果有三:一是改变效益特性。旧区改造产生效益的特性将从短期走向长远,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外流走向内聚;二是改变投入特性。旧区改造投入的特性将从低效走向高效,从财政走向自筹,从业主出资走向客户带资;三是行为评价不一。对其行为模式的评价,很可能会形成社会支持、一些部门非议的反差局面,原因是出于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理解行为立场的差异。(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草根写博客并不是终点,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和沟通才是极致的目标。而“图文中国”恰恰满足了网民在一个空间和时间纬度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欲望。  过去的博客、社区往往都是以时间或话题为维度进行划分的,中国雅虎新近推出的“图文中国”,却是由地图博客组成互联网博客大社区,也可称为“地图社区”。把博客写在地图上,这的确是一个听起来让人浮想联翩的创意。  登陆“图文中国”,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传统
传统唱片公司最害怕的时候到了,评论纷纷认为这是20世纪唱片业正式死亡的重要标志。  英国老牌电子乐队Radiohead在2007年10月推出了新专辑《In Rainbows》,你只能在网上买到。你可以PIY(Pay It Youself),每首单曲的价格随你定,当然你也完全可以选择不给钱就下载;刚推出个人专辑《拉活》的莫文蔚宣布这是她最后一张实体唱片,“我可以现场演唱,你无法盗版,也无法下载”;创
在张寿武看来,数学更像一种语言,用类似于幼儿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开始是模仿,时间一长,最终学会了。他总是鼓励学生多参加讨论班,老师讲课就像背景音乐,潜移默化。  走进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的哥伦比亚大学,希腊与罗马式的古典建筑庄重伫立,让这座成立于1754年的高等学府饱含历史的厚重感。不少学生在草坪、台阶上,或躺或坐,午后金色的阳光洒在身上。哥大图书馆前方的女神铜像手握权杖,展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地前来的
在一年多激烈选战搏杀中胜出,可看出李明博的不寻常的谋略。  李明博从卖爆米花的小工,到大企业集团CEO、首尔市长,再到韩国第17届总统,他的这一成长经历,确实显示出其过人才干。然而在一年多激烈选战搏杀中胜出,更可看出李明博的不寻常的谋略。  其一,捐出全部家产。当2007年12月5日,检察厅宣布李明博与BBK弊案无关的结论时,李明博第二天就宣布将捐出除房子以外的全部家产385亿韩元(合3.15亿人
“如果说中国股市在2007年是快牛,2008年就是慢牛。慢牛的标志就是2008年股指增长30%,与企业的业绩增长同步。”    岁末年初,媒体都在忙着盘点2007年,《亚洲周刊》则把“年度风云人物”的桂冠给了1亿多中国股民。这个群体在一年内由7800万户跃升至1.3亿户,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牛市,缔造了资本大国崛起的奇迹。  北京的吴大爷一家正是全民投资时代的“样板”,左邻右舍尊称其为“史上最
“选择破产,还是降低利润?在这时候,销售让利10%算什么?”    “我最近接触了两个项目。福建某楼盘,报价8300元/平方米,实际销售价格7800元/平方米,房产商向我融资的时候,最终谈定的价格是6200元/平方米!31层的高层,建筑成本差不多就要3000元/平方米,楼面地价至少2000元/平方米,再加上税收等,成本不下于5800元/平方米,房产商只能赚不到10%,他的目的只是想要我30%的首付
综合起来看,基金业要保持超高收益的难度很大,更大的可能是在稳定中实现增长,但即便是保守的估计,全年战胜CPI应该不成问题。    “晒客”任小姐是一位“基民”,2007年初,她陆续投资了三个基金:一个指数型基金,一个昔日业绩骄人的策略型基金,另一个是小型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精选型基金。由于看好股市表现,她选择的均为股票型或偏股型。当然,她也保留了股票账户。  随着股指跌宕起伏,任小姐的基金账户和股票
新的一年里,美元能否延续2007年末这一波反弹走势,还是会再次陷入疲软?    打压美元简直成了2007年的一种流行。做空美元,是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最“有利可图”的交易之一。  但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里,美元却出现了一波力度较强的反弹。新的一年里,美元能否延续2007年末这一波反弹走势,还是会再次陷入疲软?    美元反弹年?    “2008年是美元的反弹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
“突破1000美元?可能是1年后突破,也可能是5年后才突破,不知道投资者是不是等得起?”    2007年12月27日,枪声响处,贝布托在巴基斯坦遇袭身亡。美元指数应声下跌,黄金价格则冲上了830美元高点,一度接近835美元/盎司。  黄金,似乎永远是一个风险厌恶者。  2007年的“全民投资”的狂潮中,黄金市场也迎来了连续第六年的牛市。尤其是下半年金价扶摇直上,一举突破每盎司700美元,最高达到
1970年,日本为纪念明治维新100周年,于3月15日至9月13日,举办了大阪世博会,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后迅猛发展期,大阪是其第一工业大城市。为了举办世博会,大阪市和日本政府在建设新交通系统和重建现有系统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最终,大阪世博会一鸣惊人,吸引了6421万人次参观,创造了世博会历史最高纪录。高达1500亿日元的投资不仅很快收回,而且盈利颇丰,成为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