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铁”政策下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实施项目筛选方法及应用

来源 :交通与运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调整运输结构中充分发挥铁路集疏运系统能力、提高项目可实施性至关重要,总结铁路集疏运体系规划难点,设计新的“公转铁”调查方法,以构建集疏运系统建设项目筛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建设条件,梳理项目建设时序,通过我国重要煤炭产地内蒙古自治区的铁路运输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及评价体系校验,保障规划项目的质量和可实施性,实现新建集疏运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大型车辆经过交通环岛时往往会因为环岛规模不够和渠化设计不合理出现交通冲突。利用扫掠路径和行车空间包络线的方法研究交通环岛的空间冲突问题,以提高交通环岛前期设计精细化水平和后期运管的科学化。从平面和纵向层面论证环岛的行车冲突和安全评估,平面冲突层面主要是结合车辆的转弯半径、行车速度以及转弯方式等要素分析车辆与其他车道车辆或者交通设施的冲突;纵向冲突层面主要结合车辆的纵向仿真评估车辆离地间隙和超高冲突。经论证,基于扫掠路径和空间包络的分析方法能够辅助交通环岛的精细化设计并能服务于车辆通行安全的评估。
为提高公交运营的服务效率,考虑公交站点乘客需求集中性,以公交的发车间隔、满载率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以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和公司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公交组合调度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单一调度模式中全程车的发车间隔为5 min;组合调度模式中全程车发车间隔为3 min,大站快车为10 min。通过对比这2种模式下的乘客出行与公司运营的总成本,组合调度可节省23.1%的成本,实施组合调度能有效降低系统总成本,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为提高路面病害的识别效率和养护管理的工作的针对性,研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智能算法训练巡检车采集的道路视频图像,有效识别裂缝、坑槽、龟裂、破碎、修补等多种道路病害类型;分析病害养护管理系统,包括路面病害GIS可视化,病害上报、审核、派单、接收、养护、验收等养护考核功能,实现道路病害识别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以某地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为例,建立道路病害智能识别和养护管理信息系统,为养护管理部门便捷、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国内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为例,针对太湖隧道线路长、空间有限、环境特殊、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疏散困难等特点,为降低隧道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应用列举分析法,研究针对太湖隧道发生单点事故和两点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当太湖隧道发生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隧道设备控制和交通疏导措施,可有效疏导隧道内交通,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为太湖隧道投入运营后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