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体悟妙对神遇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程晓光的年表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先前主要是画人物,但在1996年主办了个人展览后,就转向了风景画创作。显然是更看重自己的风景画创作,他竟对先前的创作采取了忽略不计的态度,而将自己的创作分成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5年,第二阶段则是从2006年到2015年。对于他的划分我完全同意,并认为在绝然不同的两个艺术阶段中,他所解决的艺术问题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在创作的第一阶段中,他意欲解决的艺术问题,主要还是如何在西方表现主义的框架内融入传统水墨画的观念及手法。第二阶段,上述问题发展为,在尽力超越西方表现主义框架的同时,对传统水墨画的观念及手法进行当代性的开拓。他这样做,首先是想反拨一味盲目抄袭西方表现主义的时髦做法,其次是想反拨简单地将传统水墨画的图式与笔法转换到油画上的做法,以便从中找到一条既有当代感,又有中国意味的艺术表现之路。他曾经将自己的这类绘画创作命名为“意象油画”,其核心当是“以意表象”或“以象表意”。应该说,这两者是互为表里的。
  表现主义形成特定艺术风潮是在20世纪之初的德国。主要是由“桥社”、“青骑士社”、“新客观社”等团体的接替发展形成。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家就通过各个途径与德国表现主义进行“第一次握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家与德国表现主义则遭遇了“第二次握手”。不仅如此,到了90年代,与“老表现主义”绘画不同的“新表现主义”绘画开始进入了一些年青艺术家的视野。一时间,吕佩尔茨、彭克、伊门多夫、巴塞利兹、基弗尔、克莱门特、库基、帕拉蒂诺……成了很多艺术家学习与借鉴的对象。“新表现主义”既拓展了中国新表现绘画的话语表达方式与表现范围,也极其有效地拉近了其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更多致力于新表现绘画探索的艺术家因意识到了“中国性”建构的本土价值,在十分注重学习、借鉴西方新表现主义创作的同时,亦特别强调对传统艺术与现实的学习与转化,这就使中国的新表现绘画既与西方的新表现绘画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开辟出了一个全新而影响深远的局面。
  毫无疑问,程晓光的艺术创作就根植在以上的艺术史背景之中。他的资料清楚地表明,在前一阶段的风景画创作中,由于深受艺术家吴冠中先生的影响,所以他特别强调在现场写生的基础上运用“移步换景”或“变形夸张”等手法进行创作。但不同于吴冠中先生从他的学术背景出发,更强调的是对于“形式美”的追求,程晓光的作品属于具有雄浑气质的“交响乐”范畴。事实上,在他第一阶段的艺术创作中,其价值指向更强调张扬生命精神和民族意识。与此相关的是,他力国借祖国的大山大水来表达本民族曾经有过的豪迈性格,为此,他的足迹遍布了西藏、河北、湘西等地;到了2008年以后,他则更多是借陕北秦川的景观来表达伟岸的秦汉气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艺术追求,他一方面尽力将有关汉字书写的生命体验放进了创作里,另一方面也做了一系列与吴冠中先生有别的形式处理,那就是:在画幅的尺度上更大一些,在作画上更注重内在感受的表达,在造型上变形更加厉害,在着色上更加强烈刺激,在构图上更加主观随意,此外也更突出肌理感、更强调运用刀刮与厚堆的技法,而这一切也使他的画作具有了秦腔一样的高亢效果。据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他还有意改造制作了专门的写生车、大帐篷、大画箱、大刷子、大刮刀等等。可令他想象不到的是,他的这些成果,已经为一些厂家与艺术家所利用。
  我注意到,在第二阶段的创作中,程晓光不仅依然坚持在旷野中作画,而且亦在努力超越西方表现主义的表达方式,其具体办法就是结合当下感受,尽力从传统中寻找新的出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艺术家在他的新近创作中已经明显减少了西式对景写生的做法。受中式写生法,即“游观”论的影响,他常常会在外界景物的刺激下,根据想象、回忆的方式,进行更加主观、更加诗意化的创作,其构图方式既有传统的圆形构图,更有竖幅的构图,比起他在第一阶段时多用中景作画、构图变化较少的现象肯定是更为丰富了。与此同时,其画作的造型与用笔都深得传统水墨的神韵,并与西方表现主义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很多年来,所谓“写生”的说法在本质上总是“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写生观”并不一样。史料表明,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首先强调的是要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而其目的是要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那么,接下来追求的则是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因此,仅仅靠“模写”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艺术家遍游名山大川,融会于胸,然后发于毫端,直至传神。这其实是一个将眼中之象变为心中之象,再变为手中之象的过程,与西方画家写生时直接将视网膜印象转换到画布上绝对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要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以达到山水即我,我即山水的境界。常常研习传统的程晓光自然熟知这一点,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并将其成功地转换到了自己的“意象油画”创作中,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比如,在《山水愿景组画》中,艺术家就在竖式构图中,以随意分割的手法,将不同时空中的陕北印象与记忆很好地组合在了一起,结果也突出了具有强烈地域特点的人文景观。他的这一做法非常值得同道借鉴,在我看来,其艺术表现是真正建立在中式观察法基础上的,而离开了这一点,所谓“意象油画”的概念绝对不可能成立!
其他文献
政治波普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重要现象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波普艺术是当时文化受到艺术市场机制和全球化大潮综合作用的产物。正如学者吴亮所说,“政治波普是中国近年美术的一个畸形产物”,它的出现,是中国当代艺术转向外部问题、转向社会学的表现之一,追根究底,是源于中国图像体系的脆弱和匮乏,以及创作者既介入又自持的暖昧态度和边缘地位。  虽然政治波普是美术的撤退,是从艺术形式到意识形态的重返,而其嚆
期刊
近日,在红砖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群展,题目叫“我们的未来”。艺术领域探讨未来的并不太多,因为描绘未来更多需要基于科学的想象力,艺术家往往并不缺乏后者,却每每对前者敬谢不敏,这也是达·芬奇这么多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但是艺术界也不乏探讨未来的话题,只不过这些话题更多是用来指向当下,新鲜的艺术,新鲜的艺术家。但是正如同有些艺术家大言不惭地宣称“当代艺术就是‘当代’的艺术”,当我们在看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艺术走向变革的时期。先是乡土绘画,于官方现实主义集体传统中,置入反思历史的真实要求和艺术语言的个人特点。尽管突破有限,但确实激发了青年一代的创作活力。个人性表达一旦打开缺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难以收回。“八五新潮”美术对新旧集体传统的否定,其核心即是强调自我表现及个性解放的重要性。青年艺术家们所借重的正是以个人自由为前提的西方现代艺术。但新潮美术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为了争夺
期刊
第二十届悉尼双年展于2016年3月18日在悉尼开幕,共有九十多位艺术家参展。其中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有上海艺术家徐震、中国台湾艺术家陈界仁、李明维、蔡佳葳、姚瑞中等人。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借用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Wiliam Gibson)的名言“未来已然在此——却非均匀分布”,由艺术总监斯蒂芬妮·罗森塔尔(Stephanie Rosenthal)担任策展人。据此主题,双年展在七个展出地点划定
期刊
“抽象表现主义”,亦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School)或“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是20世纪中叶的一次美国艺术运动,代表画家有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巴内特纽曼、阿道夫·戈特列布、马克罗斯科等人。美国艺术史学者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曾写道:“(抽象表现主义是)艺术史特别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确,它使得美国艺术第一次赢得国际
期刊
人们大多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说法:刘国松先生是一位已经奠定了美术史地位的艺术家。但是,笔者却更愿意补充下面的说法,即刘国松先生是一位要为今天的水墨画承担历史责任的艺术家。之所以要强调历史责任,是因为,对于当下的水墨艺术而言,刘国松先生的影响力更多体现在如下的方面:即创造了现代水墨的一些基本方法,传播了实验水墨的核心理念,成为了今天多元混杂、多管齐下、外沿不清、内核不定的“水墨”艺术的一个较近的重要来源
期刊
2016年5月26日,龙美术馆(重庆馆)正式开馆,并由王薇女士担任馆长及总策展人。这是龙美术馆在上海先后建立浦东馆和西岸馆之后,首次将事业版图扩展至西南地区。龙美术馆(重庆馆)落址于重庆直辖市江北区国华金融中心双子座一至三层,占地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共设有三个展厅,分别聚焦中国传统、革命主题绘画及当代艺术。主展厅采用跃层展厅结构,挑高七米。坐落于商务楼中的龙美术馆(重庆馆)将打破艺术场馆与商务楼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后的中国,经历了最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加速、赶超的民族潜意识仍然挥之不去,令人惊奇的数字增长背后是产业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改造的强烈愿望和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度商业化后个人加剧的焦虑情绪和无所适从。当在这二十年隐去“艺术家”身份、投身建设的尚暾再度做艺术的时候,选择采取一种更轻巧和幽默的姿态来转译社会剧变对于个体留下的痕迹。  近期在上海东画廊开幕的“目录”是尚
期刊
2016年5月21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上海站)”在中华艺术宫开幕,此次展览由方旭东担任策展人,丁亚雷担任学术主持,集中展出了许钦松的92件山水画作品。展览以唐代《寒山诗》为主线串联起来,分为四个专题:大道之境、传统之桥、重建新山水以及宇宙心象,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许钦松在山水画上的创作与思考,呈现许钦松山水画中的自在之境,同时体现其“大荒”山水当中的人文意境与思考。  许钦松是中国
期刊
犯罪的痕迹,雌雄莫辨的形体,贲张的血脉,损坏的皮肤组织和暴露出来的内脏器官,极端扭曲的躯干,裁掉的肢体……作为残缺和解体的符号所存在的这些身体,是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摧残的再现美学所推崇的因素。这些撅起的身体所表现出的对于历史和存在的深深的失落感,明显是从道德的缺失和对于混乱的不满当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它们也在叙述着对于能够抚平皱纹的整形手术和飞上天空的钢铁侠的盔甲这些突破人类身体极限的事物的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