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礼物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节要到了,严老师对我们说,不许任何人给老师买礼物。除了我们亲手制作的东西,其他的一概不收。严老师还说,我们好好表现、好好学习就是给他最好的教师节礼物。我们都说一定会好好表现,可是严老师却没有好好表现,他连着三天都没来上课了。
  我爸爸说严老师咽炎发作了,每天都要去医院打吊针。咽炎是老师的职业病,因为老师每天要很大声地讲很多话。我爸爸也有咽炎,每天都要用金银花和胖大海泡茶喝。
  听说严老师生病,我们心里都挺难受的。下午,唐蜜儿又告诉我们一个秘密:教师节那天是严老师的生日。
  “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严老师一个惊喜。”我提议。
  高大帅说:“我们应该送严老师一个生日蛋糕。
  “要蜂蜜味的,听说蜂蜜能止咳。”麦芽儿补充。
  “可是严老师不准花钱送礼物呀。”吴小薇有些担心。
  我说:“那我们就自己做一个蛋糕!”
  “赞成!”唐蜜儿第一个支持,“但是这件事一定得保密!我们要给严老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二天,我从家里拿了鸡蛋,又带了蜂蜜、白糖、筷子、勺子,还拿了爸爸的一包胖大海和一包金银花;麦芽儿从家里拿了面粉;吴小薇带了锡纸和小烤盘;唐蜜儿从网上找了一份蛋糕的做法,还把它打印了下来。
  为了不被人发现,我们在教室后面的乒乓球桌上做蛋糕。唐蜜儿念着步骤:“把鸡蛋打进盆里,加上白糖,顺着一个方向打发。”
  高大帅说这事交给他就行了,卷起袖子拿起筷子“当当当”打起来,他一口气打了五十下,唐蜜儿说不行,必须把鸡蛋液打成白色的才行。高大帅又打了五十下,可鸡蛋液还是黄色的。我们都喊加油,高大帅又打了三十下,鸡蛋液终于变白了。
  唐蜜儿说还不行,得把鸡蛋液打成棉花糖那样才行。
  高大帅累得实在打不动了,换我来打,我一口气打了一百下,可鸡蛋液还是没变成“棉花糖”,又换麦芽儿来打,麦芽儿打累了换吴小薇,吴小薇打累了换唐蜜儿……
  我们轮着圈儿,打了至少有一千下,鸡蛋液终于变成“棉花糖”了,用筷子轻轻一挑就能堆出一个尖儿。
  我们欢呼起来,这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想到严老师能吃到我们亲手做的蛋糕,我们又觉得再累也值得。
  “接下来该怎么做?”
  唐蜜儿接着念:“把面粉放进打发好的蛋液里,搅拌成面糊。”
  我们就把面粉放进“棉花糖”里搅拌,麦芽儿说:“再加点蜂蜜,蜂蜜是止咳的。”
  我嘿嘿一笑:“我还有绝招呢!”我把蜂蜜、胖大海和金银花都放进了面糊糊里,它们比蜂蜜更止咳。
  面糊糊弄好了,唐蜜儿接着读:“把和好的面糊倒进烤盘里,放进烤箱……”
  “糟了!我们没有烤箱!”
  大家急得团团转,好在我们有为下午科学课准备的酒精灯。
  我们把锡纸铺在烤盘上,再把蛋糕糊糊倒进去,架在酒精灯上烤。可是酒精灯的火苗有点小,蛋糕却有点厚。
  高大帅有点急:“这怎么办呢?”
  我说:“你们听过老和尚烧水的故事吗?一位老和尚,他只有能烧开半壶水的柴火,壶里却装了满满一壶水,老和尚该怎么办呢?”
  “去捡柴火!”
  “笨啊!当然是倒掉半壶水。”
  “我明白了!”高大帅拿过烤盘就把蛋糕糊糊往盆里倒。
  “哎呀呀!造型都被你破坏了!”吴小薇赶紧抢救,可还是迟了一步。
  原本就不太好看的蛋糕糊糊变得更加歪歪扭扭了,烤制的时候受热又不均匀,有的地方是黄的,有的地方是糊的,有的地方烤得直冒烟,哎,总之,它的样子真难看!
  不过难看不要紧,好吃就行!
  我们带着新鲜出炉的蛋糕来到教室,发现严老师已经在了。
  我赶紧把蛋糕放到讲桌上,然后立正站好。
  严老师走过来问我:“谷豆豆,你干什么?”
  我指了指桌面。
  严老师低头一看,皱起了眉毛:“这一坨乱糟糟的东西是什么?”
  大家“轰”地笑起来。
  我连忙叫:“不是不是!严老师您闻闻!”
  “什么?我还闻闻?”
  我使劲摆手:“不是不是!不信我闻闻!”
  我湊过去小狗似的闻了闻,严老师捂住鼻子:“谷豆豆,你在搞什么?”
  “哈哈哈……”同学们笑得更大声了。
  吴小薇站起来说:“严老师,这是蛋糕。是我们亲手为您做的蛋糕。”
  严老师将信将疑:“这……真是蛋糕?”
  “真的呢!”
  “里面还放了胖大海,可以止咳!”
  “还有金银花,可以消炎去火!”
  “可怎么还有股酒味?”
  “因为是用酒精灯烤的!怎么样,有创意吧?”
  严老师好不容易憋住笑: “这个……创意……还真不错!”
  “严老师,您不吃一口吗?我们打蛋液打得手都酸了!”
  严老师深深吸了一口气,把蛋糕放到嘴边碰了碰:“嗯!很甜。”
  “严老师您再吃啊!再吃点!”
  严老师捂了捂脸,笑了出来:“谢谢你们。我舍不得吃,我要珍藏这个甜甜的蛋糕。”
  “耶!我们成功了!这是我们送给您的一份甜甜的礼物。”
其他文献
过本命年,人们会有一些讲究,比如要穿“红”、戴“红”等,看上去带有迷信色彩,其实表达了人们对好运的期待。这不,何昀羲同学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特别“讲究”的男孩儿。  “從今天开始,家里不许再买鸡了!”两年前的大年初一,哥哥一大早就义正词严地宣告,“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所以一年不能吃鸡肉。”妈妈看了看哥哥那圆滚滚的身材,面露喜色:“也好,正好减减肥!”从此,餐桌上真的没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鸡肉了。不行,得
期刊
『卓哉弦高子,商隐独摽奇。效谋全郑国,矫命犒秦师。』这几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吴筠的《高士咏》,意在称颂春秋时期的郑国商人弦高。这位弦高做了什么事,让后人称他为『高士』?『效谋全郑国,矫命犒秦师。』原来,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智谋保全了郑国,而他救国的方法,竟然是自作主张地犒劳秦国的军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杞子將军正替郑国驻守北门,等主公大军一到,咱们里应外合,一定能消灭郑国。
期刊
有一天放学后,我在小区的草丛里发现了你。你全身都是淡黄色的,看上去毛茸茸的,很可爱。你并不鲜亮的皮毛上有着蒙蒙的灰尘,一双大眼睛流露出一丝恐惧和悲伤。你用小鼻子不停地嗅嗅这儿,嗅嗅那儿,一定是饿极了。你是一只流浪猫。  自从看到你以后,我眼前老是出现你到处翻找食物的可怜身影,真想把你带回家,可我知道妈妈一定不会同意。我曾经无数次恳求妈妈让我养一只小猫,无论我怎么软磨硬泡,妈妈都以猫会让我过敏、没有
期刊
秦国的将军杞子,怎么会驻守在郑国?这要从秦国上一次侵袭郑国说起。  秦和晋原是一对关系很铁的盟友。有一个成语叫作“秦晋之好”,用来形容两姓联姻。这个典故就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互通婚姻。比如公子重耳就娶了秦穆公的女儿,在老丈人的扶持下回国当了晋文公。有了这层姻亲的关系,两国自然成了一对铁杆盟友。  晋文公要攻打郑国,邀请秦穆公发兵相助。两大强国的军队把郑国团团围住。眼看国家危在旦夕,一个叫烛之武的
期刊
李宪瑜,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选自老木编选《新诗潮诗集·上》,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  赏析  如何在短诗里写出一个可以有无限联想的、平常而又动
期刊
仰望夜空,漫天星斗闪耀着梦幻般的光芒,我们为之着迷。群星之中有一颗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它被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为“李佩星”,以纪念李佩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今天,我们就来聆听李佩的故事。  我一定要上大学  “父亲,我要上大学!”1936年的一个黄昏,在北京胡同的一栋小洋房里,一家人正吃着晚餐,女儿放下碗筷对父亲说。  “女孩子,上
期刊
学校是一个非常有乐趣的地方,里面有睿智的老师、友善的同学,还有每天都在发生的趣事儿——  学校在大庄村。走很远的路才能到,我们吵闹村的孩子每天都一起走。我因为每天早晨都要先去羊圈喂彭杜斯,所以很难做到准时。我要把彭杜斯带到学校里去的那天早晨,所有的其他孩子都站在乌勒家门外等我。  “你快一点儿,丽莎,”布丽达高声说,“不然我们就迟到了!”  我转身对彭杜斯高声说:“你快一点儿,彭杜斯,不然我们就迟
期刊
4  张妈妈都走出校门了,张凯却仍旧望着她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你妈妈为什么反对你打篮球呀?”关悠从张凯身后冒出来。  “是我自己要放弃打篮球的。”张凯低落地说,“因为我不想让妈妈再想起以前的伤心事。”  这事还得从张凯的爸爸开始说起。  “我爸爸就是以前很有名的篮球运动员Z。”张凯的声音低低的,“他在一次比赛中摔伤了腿和腰,只能坐轮椅。爸爸开始自暴自弃,整天和妈妈吵架。有一回他们在大马路上
期刊
十二头肥牛和四张熟牛皮价值不菲,可弦高却把它们白白送给了秦军,面对国君的赏赐,他也坚辞不受。明明是一位商人,却主动做起亏本的买卖,你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吗?  “自”在甲骨文、金文中分别写作“ ”“ ”等字形,后来逐渐演变,鼻翼下面合拢了,秦汉小篆成了“ ”。这个“自”就是鼻子的形状,尤其是甲骨文的字形,非常形象。因此,“鼻”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自”是形符,“畀”是声符。  鼻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名
期刊
这些天,格瑞社区“鸟心惶惶”,流言四起,只因为那半张《森林日报》。据报上说,有位鸟爸爸正在寻找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知道是走失了,还是被拐走了。  “如果是我的孩子……”北美红雀爸爸一想到这儿,就觉得万箭穿心,忍不住唱起悲哀的歌。  “要是谁拐了我的孩子,我一定啄死它!”保安张小五狠狠地说。  灰伯劳一边整理着“成果”,一边傲慢地说:“要是被我抓到,我就把它撕碎,多做成几份‘串串’。”  “不如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