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交织与媒介跨越——清末《时局图》再探

来源 :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现代第一幅政治宣传画,《时局图》经历了《东方时局》《时局全图》与《时局图》这三个版本的变化.不同版本之间的变化不仅包括图像细节的调整、图像媒介与载体的变化,还有发行与销售方式及范围的变化.而在这诸多变化的背后是阅读语境、传播语境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时局图》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得到持续性的广泛传播,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作为革命宣传品的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主义的图像诠释,还因为它的传播符合图像传播的外在因素,如俄国在东亚的持续性扩张政策、图像媒介的多元化,并且契合图像传播的内在因素,如《时局图》自始至终的双重阅读语境让其同时拥有中文和英文阅读群体,《时局图》内的“恐俄症”因素让它契合了当时的东亚局势.
其他文献
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从而促进诉讼公正既是人们对于民事诉讼的期待,也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民事诉讼的作用,应当控制民事诉讼成本的消耗.民事诉讼成本控制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具有理论和实践正当性.我国在民事诉讼成本控制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足.民事诉讼成本控制的目标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将全社会民事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大值看作是最优配置,实现边际民事司法成本与边际民事司法收益的对等.在遵循分配正义的诉讼观念、坚持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原则的基础上,通过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北方战略.为了保证这一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构建相应的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及主要目标任务,从理论构架和具体实践上,系统地探讨其统计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向.着眼于大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立足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思路,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围绕水资源有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六大维度构建科学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