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入学的两个高一班级,在作文教学上除了布置两周一篇的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能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们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他们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一年多来,随笔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写作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还会自觉地多写几篇,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二、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我国的现代文坛名将鲁迅就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他曾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讲授他的短篇小说《祝福》时,就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课文上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这位工人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就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在不同学生的笔端跃然而出了。学生也从中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涌现出了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复读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堆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结果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所以,同学们!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发掘你的写作灵感。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一、教学背景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全球意识、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学科本身的知识外,还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因此,有技巧的课堂提问应当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笔者现就怎样运用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来提高教学质
在苏州东方大道苏申内港线特大桥主墩承台施工中成功地采用了混凝土-钢套箱组合围堰,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与常规施工工艺比较,不仅极大地节约了成本,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首先必须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只有鉴赏者在情感上和诗人、文本进行交流形成共鸣时,鉴赏的目的才可能真正达到,文本的价值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诗词教
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从科学发展观中获得理论启示: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保护生态系统整体的价值、环境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致力于环境正义,鼓励和保障公众参与环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为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课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体育课,是我们每个高中体育老师关心的问题。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受快乐  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我们首先必须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入手,让学生喜爱体育课。现在的体育教学,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兴
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聘用机制不够灵活、激励机制不够有效、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树立工学结合的人事管理新理念、建立基
“方寸纳四海,集邮博古今”。集邮及观赏邮集,如同阅读一部百科全书,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而且可以从精美的邮票中获得艺术的享受与灵感。集邮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而且还给
区域地理在高考命题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高考命题逐渐由"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转变,有必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开展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由此提出了三大策略,即:以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增长力的部门。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全球性经济滞涨的压力和国内经济转型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从经济周期的动力机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