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波的临床意义

来源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脑肿瘤,脑出血病例的颅内压进行连续观测时,可以看到,颅内压在其基础水平升高的同时在不断地波动。这种波动被认为是由于颅内血管床的变化产生的。根据波动的波形,持续时间,及出现的方式,可将波分为A波,B波,C波三种。其中A波也叫高原波(Platean wave),它不规则地出现,持续5—20分,振幅为30—100mmHg由于它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所以其出现的机制及临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cases of brain tumors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hows that intracranial pressure fluctuates while its basal level rises. This fluctuation is thought to be due to changes in the intracranial vascular bed. According to the waveform fluctuations, dur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way, the wave can be divided into A wave, B wave, C wave three. A wave is also called platean wave. It appears irregularly for 5-20 minutes and its amplitude is 30-100mmHg. Due to its wide variation and long duration,
其他文献
患儿男 ,8岁 ,因发热、气促、咳嗽、咳痰 ,痰中带血 5天入院 ,查体 :体温 38.7℃、脉膊 1 0 0次 /分 ,呼吸 2 6次 /分、精神差、面色苍白、贫血面容、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患者女性,24岁,未婚,农民。1981年11月2日入脘。于1981年1月20日在地里劳动中“晕倒”,醒后胸闷,两手发麻,当地医院按“未梢神经炎”,给予静滴氢化可的松;1月30日在输液的左
本文以经CT扫描确诊的2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脑出血128例,脑血栓形成108例)的临床资料为基础,以频率比鉴别诊断法为依据,建立了有十项临床鉴别指标的评分诊断方法。用这一
Fisher综合征是一种亚急性起病的单相性疾病,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三主征为特点。本文介绍了10例Fisher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学表现,有助于阐明本征周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毋庸讳言,家长“陪绑”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比比皆是。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究竟要不要开电视呢?笔者的看法是——不可一刀切。对自觉的孩子,照开无妨。因为,这样的孩子
女儿摆脱了比赛结果对自身的束缚,发挥出潜能,在比赛中赢得了胜利。我想,在女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她一定会用“忘我”的精神去激励自己,超越自己,获取成功。 Daughter out o
作为家长,您也许遇到过这类事情:不懂事的儿子竟拿着您的高级口红当彩笔,在家里洁白的墙壁上画起了卡通小人儿;您刚买回来的漂亮台布,却被正在练手工的女儿剪得千疮百孔,原来
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及放射影象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CT及磁共振显象(MRI)对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本文拟就上述三者与HLD症状联
约100年前,1887年9月20日,一名24岁的妇女在费城医院接受了William Osler对其神经性疾病的治疗。该病表现为身体的不同部分——手或手指、膝盖、肘、臀部、胳膊或大腿的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