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有技巧,学生成长更健康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问题已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下一代的教育情况牵动着一个家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等各方人士的心。美国全国受教育委员会提供的53项研究有力地表明:与家庭、社区保持联系的学校,其学生的表现优于其他学校;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密切师生和亲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他们的权威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在寻求家校成功合作的实践中,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表达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家长的心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
  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和家长一起研究对学生教育的问题时,要用商量、征求意见的口气,决不能居高临下地用“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的命令口气。对于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家长,就要常联系,多对他们的子女进行表扬、鼓励,给正面的意见,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子女的重视,这样他们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联系,最终才能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要定期或按需要召开的家长会,家长会的意义在于报告学校或班内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征求家长的意见,回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使家长了解学校和班集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并共同探讨一些教育问题。其实,学校每学期或每学年都可以向家长开放一天或半天,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家长可通过听课、参加主题班会、观摩学生活动、与学校联欢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这样可以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感情,加强家长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沟通。情感上对家长的支持、理解,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班主任在与家长通话交流时,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苦口婆心和恨铁不成钢。特别要注意到,家长也需要关心,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真诚的问候、关心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
  其次,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效果相差很大。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班主任也可在日常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帮助家长,适当渗透教育的方法,使家长在家教育好孩子,教师在校教育好学生,双方协调关系,形成合力,令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是一项很微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必须搭一座师生之间的桥梁,建一条父母和校园之间的网络,修一条心灵和心灵之间的通道。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营建学生成长的良好人际环境。
其他文献
为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选修课呢?一般来说,它是指供学生可以选择地决定是否修习的课程。这类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不上。  一、目前开设选修课的困境  (一)高中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最大阻力——高考。开设一门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其实是受许多条件
期刊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经典篇目,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必修四第四单元。对文本中的五则注释,有如下看法。  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的“修敬”注解为“修饰礼仪表示敬意。修,整饰”。  “修”, 《说文》释为“饰也”。而“饰”,《说文》释为“刷也”。这是“修”的本义。教材把“修”释为“整饰”,是“修”的引申义。“整饰”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以下同)释为“调整修饰”,举例为“道壹道人好
期刊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的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
期刊
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的文学类文本,大多考的是小说阅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  一、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節”题型。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
期刊
一、课堂导入:淡笔与浓墨  就整堂课而言,导入只是一个前奏,不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就应该合理适当,不可喧宾夺主。所以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需要淡笔勾勒。有位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第一步,用大量幻灯片展示毛主席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其書法美,教学生以字识人,通过字分析毛主席的性格(18分钟);第二步,介绍毛主席的简历(10分钟),该教师的导入环节共耗
期刊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补充,这与教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
期刊
新的作文考查方式,意味着之前的作文教学已不适用,靠背过大量论据、套上模式和套路写作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作文教学更应该关注主题思想,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挖掘学生思考的深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力支撑。设“题”阅读,凝“神”写作,就是阅读与写作良好的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中学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立项编号:dwbyd17011514)研究成果。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会努力追求对学生用对的方法进行对的教育。可是随着一届届学生的更替,不难发现中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低,如此低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严重障碍。这也是普遍的现象。于是便有了无数的语文教师思考并研究怎样通过阅读课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
期刊
副标题在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中常常被忽视,没想到的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入了今年高考命题人的法眼,不由得让广大师生另眼相看。  全国高考试卷深受人们的关注,今年的全国三作文如下:“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
期刊
审美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美学理论、美学方法引导、开发和释放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带着情感领悟教学内容的寓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操和品格。而诗歌以简短、凝练、优美的文字,向学生展示诗人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诗歌的审美性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歌本意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所呈现出的美的意境,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