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快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人类快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基因(HERG1)表达的HERG1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两者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HERG1蛋白和MMP-9的表达,并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RT-qPCR、Western blot分析HERG1、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0%;HERG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MMP-9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0),而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相关。

结论

HERG1蛋白和MMP-9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差异性表达的微小RNA(miRNA,miR),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V相关性HCC、HBV相关性肝硬化和健康者3组miRNA差异的表达谱,并进行GO分析和KEGG pathway生物学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HBV相关性HCC血液样品中有17个差异表达的miRNA,HBV相关性肝硬化中有20个显著差异
目的构建表达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溶瘤腺病毒并研究其对B16/F10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表达sPD1溶瘤腺病毒并感染B16/F10细胞株,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比分析病毒复制功能,噻唑蓝(MTT)法检测重组病毒抑制B16/F10生长;注射病毒于B16/F10皮下瘤小鼠模型中,观察肿瘤体积变化,EliSpot技术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结果病毒处理B16/F1
目的探讨短链脱氢还原酶16C成员5(SDR16C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DR16C5在100例人胰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SDR16C5在人胰腺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SDR16C5表达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BN至Lewis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实验组(A组)输注HO-1基因修饰的BMSCs 1×107个,对照组分别输注等量BMSCs(B组)及生理盐水(C组)。分析受体生存率,检测移植肠病理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移
目的通过小鼠卵巢切除观察铁蓄积对去势小鼠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E+F-)、卵巢切除组(E-F-)、卵巢切除合并枸橼酸铁铵干预组(E-F+)。每周收集各组小鼠血清、股骨样本,连续收集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铁蛋白(Fer)、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和氧化应激指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实时荧
目的检测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的粪便菌群改变,探讨STC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同疾病的关系。方法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对14例STC患者、18例正常组粪便菌群进行16SrDNAV4区进行分析测序检测。结果STC组同对照组在粪便菌群多样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TC组及对照组粪便菌群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占相对丰度的50.84%和48.22%,厚壁菌门占相对丰度的35.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恶性程度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PANC-1进行细胞培养,将两种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吉西他滨治疗组(B组)、姜黄素治疗组(C组)、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组(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miR)-19b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探讨miR-19b在PDA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胰腺导管正常上皮细胞HPDE、人PDAC细胞株PANC1、MiaPaCa2、BxPC3及人PDAC转移细胞株COLO357、FG中miR-19b的表达水平;构建miR-19b稳定高表达及低表达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具有介导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TXNI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通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性体等相关。本文将就TXNIP的结构及生理功能以及TXNI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48例,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经伤锥置普通椎弓根螺钉,实验组经伤锥置万向椎弓根螺钉。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伤椎椎体前高压缩比、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上述4个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