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好的同时,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有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 媒体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增加了新的挑战,媒介融合的趋势已经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新闻采编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也令人们看到了采编工作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对于这一现状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采编;新特点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环境变化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目前传播新闻信息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而且还有许多社会大众也会纷纷加入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因此,使新闻的真实有效性和信息质量都难以保证。除了专业的新闻传播工作者之外,其他的社会大众等都比较缺乏专业素质,不能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而信息的快速传播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内部环境的变化
  新闻载体变得多样,这就给传统的大众媒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更多的人习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浏览新闻,而忽略了报纸的作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所体现的传播媒介,虽然方便了广大读者阅览新闻,但是给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的新闻采编新特点
  (一)传播主体的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不但媒体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开始趋于平民化。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渠道,若普通民众现场见证了一个新闻事件,同样能够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并且其也热衷于对各种信息进行传播。另外,普通民众随时随地都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利用微博、微信等软件,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新闻传播的主体。
  (二)新闻业务流程整合化
  在以往,新闻的编制和报道,通常是由一个媒体独立完成,但是在现今媒介融合之下,新闻编制和报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即构建了一个数字网络为基础,同时对各种平台进行整合与应用,最后实现不同媒体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对各大媒体而言,媒介融合不但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并且还是一个挑战。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求媒体掌握独家新闻,同时还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与手段,继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或者是重组,且将其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满足大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三)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
  对于新闻信息的报道,以往媒体一般是采取线性结构报道新闻事实,但在媒介融合之下,新闻报道的思路也有所改变,新闻从业人员试图站在新闻事件全局的高度,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报道,且更加注重对新闻内涵的表达。与以往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较,当前的新闻报道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即报道视角的全景化、报道方式的多元化、报道形式的全方位化。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对工作的措施
  (一)增强信息价值判断能力
  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采编人员获取新闻资源以后,需要进行整合,促成一篇好的新闻报道。而在采编人员整合过程中, 需要工作人员充分的利用其自身的聚合性思维,对新闻资源进行更明确的提炼,以求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报道。为了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可以对报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选择。
  (二)加强新闻策划能力
  新闻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策划能力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大媒体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新闻资源竞争逐渐向人才资源竞争方面转化。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以更快的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增强竞争的实力。
  (三)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工作的各个部门业务的界限也都没有了明显的区别,所以这也扩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新闻采编工作是媒体工作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求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也就对采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采编工作流程,同时也需要对媒体工作的所有业务都有相关的了解,甚至是能够对其熟练操作。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高综合业务的能力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工作人员对不同业务的不断深入开展,新闻报道工作会进行得更好。
  (四)提升自身的专题策划水平
  从某个方面而言,新闻采编人员的专题策划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质量,若新闻采编人员的策划水平愈高,就能够制作出质量优良的新闻“产品”,继而更好地引起广大受众的注意,从而关注新闻事件、关注其所在的媒体,最终达到传播新闻事件,提高媒体知名度的目的。之所以强调新闻采编人员的专题策划能力,主要是因为媒体与媒体之间在信息掌握上,存在“零差距”、“无差别化”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之下,要想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媒体自身的“名声”,那么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更加深入、更为充分的挖掘,且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向广大受众展示新闻的价值,且帮助其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当前外部世界的发展与改变。
  四、结束语
  在这个全新的时期,新闻采编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在面对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新闻采编工作时,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不断地学习中努力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在工作中,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专业的职业素养去迎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新闻工作会越来越出色。
  参考文献:
  [1]吴林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西部广播电视,2015,01:47.
  [2]叶文青,吴刚,廖洋.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107.
  [3]周艺霖,王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科技传播,2015,11:2-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技校图书馆馆内布置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技校图书馆馆内设计和布置的人性化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和布置、人性化功能分区和人性化的空间设计要素,利用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可以将亲和、温馨、舒适的内部空间提供给读者,从而使技校图书馆真正成为技校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习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技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人性化  技校图书馆在技校中属于提供各种信息和传播知识的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活动蓬勃开展,但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还有待探讨完善。  关键词:创新改革;教改方法;大学语文;思考  一、大学语文教改理念创新  (一)明确课程定位,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中国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
期刊
摘 要: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宣传推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观众同展览近距离接触和交流的一座桥梁,有画龙点睛之作用。博物馆的展览尽管有很强的直观性,但发挥的作用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陈列展览很难中和不同文化层次和价值取向的观众来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展品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技术手段的限制,有些内容不能充分表现,或者说观众难以深入领会展览或展品内涵,这时就需要借助讲解工作予以弥补,讲解员通过介绍展品之间的内在联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了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做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也呈现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自我自主、崇
期刊
摘 要: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77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就业政策的新思路,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客观考察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考评体系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相关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770万
期刊
摘 要: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关键词:人生播种;人生耕耘;人生收获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惊若游龙
期刊
摘 要:市场经济引入后,广播电视如何寻求出路成为媒介要思索的重要问题。政府已不在象以前那样大方拨款给广电部门,形势变得严峻了,但同时却又给有些有志投身于媒介的人创造了难得机遇,于是诸如光线传媒,阳光卫视等的民营媒体纷纷兴起,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再将其版权卖给地方电视台,这一方面节省了电视台的制作成本,另方面使民营媒体获得了利润,是双赢。  关键词:媒体;自主创业;广播电视  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媒
期刊
摘 要:认同”或“自我认同”是个比较普遍却又十分虚幻的概念。简单来说,它可以指人们对“我是谁”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们对自己了解的全部知识和认识的总和。  关键词:认同;自我认同;语言  一、自我认同  “认同”或“自我认同”是个比较普遍却又十分虚幻的概念。简单来说,它可以指人们对“我是谁”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们对自己了解的全部知识和认识的总和。 目前人们比较接纳的“自我
期刊
摘 要:在新形势下,随着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注重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和现代性,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鉴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分析,并提出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重要性;策略;研究  群众文化指的是群众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文化,其特点主要是通俗易懂。群众通过自行发展起来的文化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
期刊
摘 要:青年教师是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特色办学目标的强大后备力量,其中青年教师党员在这一群体中起到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党员群体特点、内在需求、环境资源的分析,研究学院青年教师党员职业发展规划,促进青年教师党员明确自身定位,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内涵式;青年教师党员;职业发展规划  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青年教师比重不断提高,随之青年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