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破解产教融合不深困境的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有关政策推动的大背景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联合高新区政府、无锡天极琢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以人才需求与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以产助教、以技育人”为核心,以“一体系、两基地、三平台”为架构,确立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并从推进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专业交叉复合特色专业群、创新产教融合人
【基金项目】
:
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产业学院的地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Cb/2021/03/13),主持人:王昱东、陈日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破解产教融合不深困境的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有关政策推动的大背景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联合高新区政府、无锡天极琢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以人才需求与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以产助教、以技育人”为核心,以“一体系、两基地、三平台”为架构,确立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并从推进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专业交叉复合特色专业群、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大智能服务平台、全面加强产业学院运行保障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
其他文献
为提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抗菌性能,将天然抑菌剂芦荟(Aloe)负载在PVP中,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VP/Aloe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分析仪、表面张力计对该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态、亲(疏)水性、粒径和基团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芦荟与PVP之间相互的物理作用,使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呈现相互分开又相互黏连的油条状结构,当PVP与芦荟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迎来高速发展,各国经贸合作日趋紧密,国际贸易活动频繁,商品交易额增长迅速。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更是进一步加快了全球经济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进程。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规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经济体,中国逐步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以低价优质的商品赢得全球客户的青睐。家电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上世纪末的初创与发展后,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和价格优势成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标志着全国农村地区摆脱绝对贫困问题,此后推进县域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政策的新取向。本文以拉萨市所辖三区五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和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人口特征数据纵向三级分类和横向组合,形成五种城镇化发展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拉萨市各个县区差异化发展、功能互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正>交通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年来,我国交通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已成为世界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成为世界上高铁总里程数量最高的国家;中国桥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世界第一;我们拥有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和世界上在研最先进、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对于普通话的推广,我国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尤其是作为高等院校,更有责任推广普通话。我国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数比较多,并且贵州少数民族的方言类型也多种多样,有黔东南方言以及过渡区方言等等。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各种方言与当地的移民迁徙等息息相关。
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全球进口的鲜葡萄数量在波动中渐趋稳定,进口总量在450万t左右徘徊。北美、西欧、中欧、东亚和东欧是全球进口葡萄较多的几大区域,近10年这些区域进口的葡萄数量合计占全球进口葡萄总量的80%左右。进口量较大的传统消费市场进口需求增长乏力,俄罗斯、波兰和法国等进口价格较低,美国和中国进口价格相对较高。
【目的】针对干旱灌区传统生产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产投比低等问题,研究小麦间作玉米集成麦后复种绿肥的光能利用率、灌溉水生产力及经济效益表现,结合试区常规种植模式,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干旱灌区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收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2018—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春小麦间作玉米小麦收后复种绿肥(W-G//M)、春小麦间作玉米(W//M)、春小麦复种
城市群一体化深化过程中,如何引导人口布局优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长三角1990—2017年城市尺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检验一体化的城市人口增长效应,并初步探讨相关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人口更快增长,且城市就业人口规模越大、人口集聚效应越显著。(2)总体效应的显著性,并不能掩盖一体化过程中人口集聚效应的异质性,一方面随着加入协调会时间
为了探索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政、行、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把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和政、行、企、校深度合作作为基本导向,深挖政、行、企、校合作,从而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平台的研究。平台围绕“一平台、四链接、十九项产教融合”进行建设,并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完成十九项产教融重点任务,力图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为教学科研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校内其他学院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