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和孵出热耐受性的影响

来源 :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孵化后蝌蚪的成活率和蝌蚪的热耐受性,将当天产出的中国林蛙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另Ⅱ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3d后蝌蚪的成活率、全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利用温度梯度装置观察记录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光照周期设为14L:10D,湿度设为85%。结果表明,温度对中国林蛙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3d后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
其他文献
发药交待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是药学人员素质高低的体现,是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直接的沟通和交流,是药师用药学知识和技能、临床药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收集医药
“第21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于2007年7月1—5日在南非南部的伊丽莎白港市举行,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为主的近20人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
为研究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细胞免疫功能,采用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对2月龄、6月龄无毛小鼠及杂合子有毛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荚进行分级分离,获得的精液、精荚基质和精子等不同组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其可溶性蛋白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