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并观察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持续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伤后3个月时,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能提高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可明显促进患者的苏醒。
关键词 手厥阴经电刺激 重症脑外伤 经颅多普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88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虽经抢救后病情渐趋稳定,颅内压也恢复正常,但意识仍会处于长期昏迷状态[1]。目前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由学者采用神经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屡见患者意识得到恢复[2]。我院自2007年4月~2009年3月对我科收治的重症颅脑伤后昏迷病人进行了手厥阴经电刺激,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刺激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8~56岁。致伤原因:车祸14例、斗殴伤5例、摔伤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3.23±10.22岁,GCS评分6.64±1.56,平均昏迷天数6.63±3.02天;治疗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6.45±9.71岁,GCS评分6.44±1.49,平均昏迷天数6.56±1.6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检测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经过枕窗,取样深度55~80cm,对两组均进行常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检测,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搏动指数(PI)为检测指标。检测时病人取侧卧位,头部稍前屈,完成TCD检测。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用5%葡萄糖盐水250ml中分别加入醒脑静20ml和脑蛋白水解物50ml,静滴,1次/日,同时接受TCD检测,2次/日。②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并接受TCD检测。针刺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对两组第2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分钟,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进行相同TCD指标检测,比较检测结果。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恢复和语言功能等情况。选择非对称双向脉冲连续波,刺激主要参数:脉宽0.5ms±30%,输出脉冲频率0~40Hz。刺激强度以观察到刺激时患者双侧手指轻微收缩即可,刺激时间每天30分钟,持续30天。评分方法应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和(MRS)。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结 果
治疗组平均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对照组在电刺激前或常规治疗前,格拉斯哥评分6.64±1.56,电刺激交接班或常规治疗后8.48±1.46;而治疗组在电刺激前或常规治疗前,格拉斯哥评分6.44±1.49,电刺激交接班或常规治疗后11.21±1.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个月,治疗组苏醒人数为8例,对照组苏醒人数为3例。治疗组GCS评分,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针刺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即时效应及针刺1个月后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见表2。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经双侧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后,GCS评分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苏醒8例,对照组3例,且治疗组GC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综合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意义(P<0.05)。从针刺的及时效应和疗程效应来看,针刺后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较针刺前有显著提高(P<0.05),针刺1个月后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1个月前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本组观察分析,手厥阴经电刺激对于患者促醒的机制为:①直接兴奋大脑皮质及脑干网状结构,增强脑电活动,改善神经电生理功能。人类的意识状态取决于脑干网状结构的觉醒功能和大脑半球正常互动保护的认识能力,皮质和间脑是维持觉醒状态的基本部位,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正常互动可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手厥阴经的深部有正中神经通过,刺激手厥阴经穴位可间接兴奋正中神经,电兴奋上传引起脑干网状结构及丘脑下部等部位兴奋,从而解除非特异性上行激动系统的抑制作用,使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清醒或昏迷减轻[3]。传统的脑昏迷促醒中,直接神经电刺激需要有创手术安装刺激电极来完成,手术损伤大,价格昂贵。②增加脑血流量。本研究发现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不同程度地变慢,手厥阴经电刺激后可以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快。脑血流速度由慢变快,从而引起脑血流量的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坏死神经元的数目,促进休止的神经元恢复正常[4]。

目前很多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经过手术及药物治疗后,能在短期内苏醒,但也有多数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仍处于昏迷状态,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用手厥阴经电刺激进行促醒治疗,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0-491.
2 Yoshimoto T,Kanno T.The society for treatment of coma.Tokyo:Neuron Publishing Co.Ltd,197:117.
3 韦鹏翔,孙龙,刘四新,等.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初步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0):713.
4 方燕南,黄海威,陶玉倩,等.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康复中星形细胞与神经元的影响.中国中西医杂志,2002,22(7):531-533.
关键词 手厥阴经电刺激 重症脑外伤 经颅多普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88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虽经抢救后病情渐趋稳定,颅内压也恢复正常,但意识仍会处于长期昏迷状态[1]。目前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由学者采用神经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屡见患者意识得到恢复[2]。我院自2007年4月~2009年3月对我科收治的重症颅脑伤后昏迷病人进行了手厥阴经电刺激,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刺激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8~56岁。致伤原因:车祸14例、斗殴伤5例、摔伤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3.23±10.22岁,GCS评分6.64±1.56,平均昏迷天数6.63±3.02天;治疗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6.45±9.71岁,GCS评分6.44±1.49,平均昏迷天数6.56±1.6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检测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经过枕窗,取样深度55~80cm,对两组均进行常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检测,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搏动指数(PI)为检测指标。检测时病人取侧卧位,头部稍前屈,完成TCD检测。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用5%葡萄糖盐水250ml中分别加入醒脑静20ml和脑蛋白水解物50ml,静滴,1次/日,同时接受TCD检测,2次/日。②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并接受TCD检测。针刺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对两组第2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分钟,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进行相同TCD指标检测,比较检测结果。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恢复和语言功能等情况。选择非对称双向脉冲连续波,刺激主要参数:脉宽0.5ms±30%,输出脉冲频率0~40Hz。刺激强度以观察到刺激时患者双侧手指轻微收缩即可,刺激时间每天30分钟,持续30天。评分方法应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和(MRS)。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结 果
治疗组平均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对照组在电刺激前或常规治疗前,格拉斯哥评分6.64±1.56,电刺激交接班或常规治疗后8.48±1.46;而治疗组在电刺激前或常规治疗前,格拉斯哥评分6.44±1.49,电刺激交接班或常规治疗后11.21±1.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个月,治疗组苏醒人数为8例,对照组苏醒人数为3例。治疗组GCS评分,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针刺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即时效应及针刺1个月后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见表2。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经双侧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后,GCS评分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苏醒8例,对照组3例,且治疗组GC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综合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意义(P<0.05)。从针刺的及时效应和疗程效应来看,针刺后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较针刺前有显著提高(P<0.05),针刺1个月后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1个月前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本组观察分析,手厥阴经电刺激对于患者促醒的机制为:①直接兴奋大脑皮质及脑干网状结构,增强脑电活动,改善神经电生理功能。人类的意识状态取决于脑干网状结构的觉醒功能和大脑半球正常互动保护的认识能力,皮质和间脑是维持觉醒状态的基本部位,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正常互动可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手厥阴经的深部有正中神经通过,刺激手厥阴经穴位可间接兴奋正中神经,电兴奋上传引起脑干网状结构及丘脑下部等部位兴奋,从而解除非特异性上行激动系统的抑制作用,使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清醒或昏迷减轻[3]。传统的脑昏迷促醒中,直接神经电刺激需要有创手术安装刺激电极来完成,手术损伤大,价格昂贵。②增加脑血流量。本研究发现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不同程度地变慢,手厥阴经电刺激后可以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快。脑血流速度由慢变快,从而引起脑血流量的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坏死神经元的数目,促进休止的神经元恢复正常[4]。

目前很多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经过手术及药物治疗后,能在短期内苏醒,但也有多数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仍处于昏迷状态,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用手厥阴经电刺激进行促醒治疗,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0-491.
2 Yoshimoto T,Kanno T.The society for treatment of coma.Tokyo:Neuron Publishing Co.Ltd,197:117.
3 韦鹏翔,孙龙,刘四新,等.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初步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0):713.
4 方燕南,黄海威,陶玉倩,等.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康复中星形细胞与神经元的影响.中国中西医杂志,2002,22(7):5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