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来源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比较盲从,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分不清重难点,没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效果甚微且身心疲惫不堪。究其原因,原来很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对预习的效果持有怀疑态度,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预习,认为预习就是随便地看看书而已。而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对于课前预习的布置也较模糊、随意,仅仅是简单的说一句:“课后请同学们把明天上课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里有几个问题要去解决呢?首先,预习什么?其次,怎么预习?再次,预习到什么程度?最后,如何检测预习的效果?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因为教师自身对于预习这一环节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课上也没有具体的反馈,从而导致学生对预习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使得预习最终变成了一种空洞的形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实际上,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为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作了重要的铺垫,为有效课堂奠定了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对预习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可以独立地向知识的领域进军,攀登知识的顶峰。
  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一、 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充分地告诉了我们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地帮学生扫除学习中的语言障碍,而生词和语法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要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学生可以首先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于字典、网络等工具进行预习。这样他们就能在课堂上合理地分配时间,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预习对课堂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调节性和目标性,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二、 预习习惯的培养
  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养成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自然,学习的好坏和习惯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种预习习惯的养成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师生要共同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真正地把预习当成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任务的布置、要求及指导,教师可以做到教学方向明确,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难点可以有大致的预测,而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课堂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重难点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学习方向明确,思维和注意力分配合理。这样师生双方在课堂上都会产生优越感,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三、 预习任务的布置
  预习的内容要具体而明确,不能过于笼统。拿高中英语来讲,教师不能简单地说“请大家课后预习一下reading中的知识点”。学生听了这样的要求后会很茫然,教师应该说清楚下节reading中学生要掌握哪些具体的词汇、短语及句型,哪些是识记的,哪些是要重点掌握的,哪些在下节课是要做检查的等。
  四、 预习方法的指导
  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该怎么进行预习呢?所以,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1) 教师可以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以预习题的形式、系统归纳的形式、阅读理解的形式等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以此来发现问题,弄清楚重难点,从而为课堂上的有效听讲作好准备,而教师通过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也可以使得课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学生可以把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或不太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同时,预习的记录可以和课堂笔记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课堂笔记可以作为预习笔记的拓展和延伸。
  (3) 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敢于质疑,拓展发散性思维,加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 预习的达成与检测
  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应对前一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有一个检测,通过一定形式的检测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预习的成果如何。学生看到自己的预习成果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使其兴趣大增。而在预习中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自己肯定也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做好新旧知识点之间的有效链接,及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成果,对于预习认真且有效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及时纠正不认真预习的学生的行为,从而使预习真正发挥其效能。
  六、 结束语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老师的目标和责任,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只要师生双方坚持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预习就会变得轻松自如,课堂学习也会省时省力,功效倍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