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一盏灯的背后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过程,似乎从一盏灯出发,回归到一盏灯,但背后,却是新技术驱使下,照明行业颠覆性的革变
  提起飞利浦,大家首先会想到日常生活中类似电吹风、剃须刀、电动牙刷这些小家电。其实126年前,飞利浦是做照明起家的,且先发优势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1891年,杰拉德·飞利浦(Gerard Philips)和他的父亲Frederik在荷兰埃因霍温创建了飞利浦公司。1892年,公司开始生产碳丝灯泡。随后,杰拉德的弟弟Anton加入,并扩大了灯泡的生产,让飞利浦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灯泡生产商之一。
  


  之后的百年間,飞利浦发展成为综合性集团,长期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和医疗系统等领域。
  直至2014年,飞利浦发布消息称,由于飞利浦的照明业务和医疗保健业务之间的关联度比较低,为了提升集团决策效率,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计划将旗下业务一分为二:照明业务单独成立“飞利浦照明公司”,消费品和医药部门合并成“飞利浦医疗科技公司”,两家公司将共同使用“飞利浦”品牌。
  业务剥离后,飞利浦照明轻装上阵,于2016年夏登陆阿姆斯特丹泛欧交易所,正式成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
  整个过程,似乎从一盏灯出发,回归到一盏灯,但背后,却是新技术驱使下,照明行业颠覆性的革变。

LED的舍与得


  依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简称“禁白令”),从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这是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最后一个阶段,也为“禁白令”自2011年开始的五年缓冲期,画下休止符。
  白炽灯下线,理论上为节能灯、LED腾出了市场空间。但LED灯泡最主要部件是半导体芯片,对原本光学工艺上的要求不高,技术门槛较低,导致市场上一下子涌现出新兴竞争者,大打价格战。
  争夺战中,包括飞利浦、GE、欧司朗在内的“全球三大照明巨头”,传统的技术优势并未实现应有的价值,原有业务消耗的成本反而成为转向新产品的阻碍;而后进的竞争对手没有这些包袱,只专注于其中一个小的元器件,就能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市场也不断向成本更低的国内厂商倾斜。
  不止中国市场,纵观全球,过去三年间,整个照明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加速洗牌。
  2016年7月,欧司朗则将旗下以朗德万斯命名的照明灯具业务,以5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以木林森股份为首的中国财团。2016年8月,GE宣布在关闭美国肯塔基州莱克星顿的两家传统照明生产厂;9月,宣布退出亚洲和拉丁美洲市场。2016年,飞利浦照明的营收也一度收窄,由2015年的74.65亿欧元降为71.15亿欧元。
  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全球照明行业的年平均增速将从今年的5%下降至3%。仅仅靠卖灯泡赚钱,已经行不通了。
  “LED改变了整个照明行业的游戏法则,LED产品的寿命更长,发光效率更高,如果仍停留在传统照明时代关注产品的业务模式,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随着芯片业务的出售与减持,飞利浦照明将更多资源集中到智能照明和解决方案等高利润的市场。
  “Hue”是飞利浦照明于2012年底推出的一款智能照明产品。除了与大多数智能照明产品一样,可以通过APP自由调节颜色、色温、叫醒服务等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手机定位功能,Hue可以在回家或外出时,自动地开灯、关灯或是改变灯光颜色;通过联接互联网,Hue 还可以实现更多智能应用,包括显示天气状况,比赛结果,股票信息,电子邮件等等。
  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后,飞利浦照明用一系列动作,表明了其在LED智能照明方向上的决心与速度。
  以最近一年中的几次合作为例,飞利浦照明加大了与互联网企业、IT企业的合作,协同开发智能照明产皮。如2016年9月,飞利浦照明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旨在保障飞利浦Hue家居智能照明系统和华为Ocean Connect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11月,与小米签署协议,飞利浦照明和小米按照7:3的股权组建合资公司,为小米智能家庭生态系统设计和开发智能互联LED照明产品,所开发的产品将通过小米零售渠道销售;2017年7月,飞利浦照明与京东旗下语音智能硬件产品“叮咚音箱”签署合作协议,用户可直接添加飞利浦Hue系列产品,并通过“叮咚音箱”的中文语音识别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近期,在消费类产品展“IFA”上,飞利浦Hue智能照明系统宣布推出Philips Hue Entertainment服务,旨在将Hue照明系统与家用娱乐作更加紧密的联结,通过Philips Hue Entertainment服务,Hue氛围系统能够与电影、游戏和音乐等家用娱乐内容同步变换照明氛围色彩。同时,飞利浦照明在10月份向合作伙伴开放SDK等权限,希望与娱乐内容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出这种服务,不断拓宽业务版图。

发力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打造,需要充分运用感测、移动网络与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城市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以解决交通环境、公共安全、工商业服务等需求,这需要一个信息收集、处理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而户外照明系统,因着范围广、数量多的优势,解决了物联设备布点与供电两大障碍,成为信息收发终端的首选。
  那么,在有效规划照明系统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照明系统节能降耗的智能性,如何扩展收集数据、实时监控的功能性,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便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飞利浦在这一需求痛点上,推出了City Touch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
  简单来说,City Touch是一个云端平台,它以“智慧、开放、安全”为主要特色。在网页界面的City Touch上,使用者不需要繁杂的设定与额外的网络设备,只要使用专属的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入操作。硬件部份,由于可透过加装模块的外接方式与LED灯具结合,让城市照明可以快速换装成City Touch智慧路灯管理系统。同时,也透过开放API,让软件随时保持更新。   City Touch可让路灯、监视摄影机与交通号志彼此交换资料,并可透过单一平台进行监控管理。例如,在交通堵塞、车祸肇事或是发生聚众滋事的现场加强照明,帮助驾驶避开风险、让监视摄影机拍摄更清楚的画面等。另外,经由数据搜集与分析,也能在夜晚犯罪率较高的区域提高路灯亮度,维护市民安全。
  这一系统,让管理者能拥有灵活的控制能力,满足了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核心需求。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場热捧,至今,全球已有36个国家、800多座城市使用该系统。与此同时,City Touch还因地制宜,在落地区域采取定制化服务。
  以美国洛杉矶为例,城市人口及街道数目众多,需要能简易管理和控制照明的连网系统。飞利浦City Touch协助负责单位以远端管理每个连网照明装置,持续监控照明状态,减少夜间巡视的人力成本,也缩短维修作业的时间。此外,在路灯网加载声学传感器和环境噪音监测传感器,可侦测车辆碰撞事件,直接向市应急通讯系统提供及时信息,帮助警察、消防和急救部门缩短响应时间,及早救助患者。
  通过采集、共享数据,运用分析结果,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不仅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治理方式。
  不仅如此,在今年8月的联合国特别会议上,飞利浦照明与世界城市数据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报告称:通过使用智能互联LED道路照明系统,美国洛杉矶2016年的能源消耗降低了63%,节约了九百万美元的开支,并降低了洛杉矶每年因公共照明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共计47000吨,这相当于约10000辆载客汽车一年排放量的总和。
  节能减排,除了LED照明技术本身的节能效果,以及City Touch系统对电网运行的智能控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飞利浦将发展策略从“把更多灯泡卖给更多客户”调整为“销售与照明有关的整套系统”。安装智能照明的路灯只是第一步,由于销售的是照明服务,产品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回收,这就倒逼企业通过提升自家产品的质量以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带来了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效应。
  在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商业模式的改变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飞利浦对“碳中和”承诺的一种践行。
  在今年4月的世界地球日上,飞利浦照明首席执行官洪岸礼(Eric Rondolat)曾宣布,预计2017年底在大中华区实现碳中和运营,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全球范围所有业务碳中和运营。
  2017年,飞利浦City Touch flex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登陆中国市场。同样是在云服务为主的架构下,系统再做了本土化的调整与升级。
  首先,搭配高度扩充性的软件应用,使城市管理者可通过手机、平版即可远程即时监控或调试灯具,不仅能够通过现有的电信网(GPRS)连接灯具,还能适应正在大力推广的窄带物联网(NB-IoT)。而专网窄带,由于安全性高,正是国内公安系统的主流通信网络。直接嫁接,将大大提升安防监测的效率,为维护城市安定,打击犯罪,保障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装灯具后,现场安装工人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立即启动灯具并将其显示在控制系统的地图上,方便在线管理。同时,该系统还具有高度兼容性,不仅能集中将城市道路上的所有路灯、投光灯、公园或高速公路上的灯具互通管理,还能通过兼容多种传感设备作为输入信号将道路照明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连结。这一特点,使得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上进行整合,大大降低了城市化建设的替换成本。
  目前,City Touch flex系统以路灯作为物联网的接入口,可接入包括城市应急系统、交通信号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人流、车流、天气检测系统等在内的各种智慧城市应用,全方位支持智慧城市运行。据悉,首批CityTouch flex试点已落地常州、昆山、北京等地,逾1600套飞利浦LED智能路灯即将完成安装调试。
其他文献
共享汽车市场尚未成熟,想解决用户痛点,既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规范与帮助  要出门办事,打开某共享汽车APP,发现附近的车辆都被开走了,如果是一个不舍得交多份押金的消费者,大多会选择点开滴滴出行,叫辆快车或者出租车。停车位、投放规模、续航里程和信用体系仍在制约共享汽车发展  在政府的推动下,车企、租车公司、资本在共享汽车的战场上逐鹿,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逐步接受这一出行方式。  咨
期刊
近期,《财经》杂志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发起的“2017最具智慧应用奖”评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评选结果即将重磅出炉。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人工智能技术正飞速发展,悄然推动着各个行业的变革,并催生出全新的行业机会。站在这个时代更替的十字路口,评选组委会认为,企业只有做好积极的战略部署、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提前注入充足的研发投入、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中
期刊
产品力不断提升的自主品牌汽车再次扬帆出海,在不同市场,  要因时因地制宜,竞争策略需差异化、多样化  自2014年7月开始负责上汽集团的海外经营后,上汽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就常带着行李箱进会议室、出席活动,一开完会,直奔机场赶国际航班。如今,他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各国飞行,跑遍了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南美以及欧美发达国家。  这是负责国际业务的中国车企高管奔波的一个缩影。在9月中旬的法
期刊
去年开始,随着IBM认知技术在医疗、金融、制造业、物流、零售等多个行业标志性样本的出现,Watson在中国的尝试正悄然展开  2016年8月,在东京大学医学院,IBM Watson收到了一个请求。一名60岁的女性白血病患者,在各种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的时候,医疗专家使用了Watson。Watson用10分钟比对了2000多万份医疗文献,分析了患者的基因变化,确诊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并提供了个性化诊疗方
期刊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捍卫国家金融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要求金融部门本身要加强监管着力去杠杆之外,实体经济部门去杠杆的重要性也被强调指出,而国企去杠杆更被视为是实体经济去杠杆的重中之重。  要求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同时去杠杆表明决策部门对于杠杆形成根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而提出的应对和處置之道则有了更强更精准的针对性。国企杠杆率的高企充分凸显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扭
期刊
编辑推荐·《财经网》述评/对话  http://www.caijing.com.cn/review  马克·苏兹曼: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首席策略管、全球政策和宣传总裁  无数证据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可以起到变革效应。比如,在肯尼亚,“移动资金”让用户可以通过短信转账,该服务帮助大约19.4万个家庭摆脱了极端贫困。  随着更多国家从这类服务中获益,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前景大幅改善。一项最新研究
期刊
(《财经》2017年第16期“‘海洋经济’新题”)  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处于关键阶段,虽然有“互联网+海洋”重大工程,“海洋牧场”发展行动计划、“海上智慧城市”打造计划等的大政策背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海洋研发成果轉化难,创新驱动作用有待增强;自然环境约束大。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政策室副主任盛朝迅针对这些问题,指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三个方
期刊
目前,各种新型共享模式仍努力在出行生态系统中争得一席之地,但就盈利能力而言,还有不少基本问题亟待解决  在过去的一年半中,我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四分之一时间在美国,另外四分之一时间在欧洲,因此对各地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异同有着切身的体验。  我的第一次网约车经历并不典型,但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下载了优步,叫车前往加利福尼亚的伯班克机场,十分钟后,一辆5.8升发动机、最大马力为370匹的道奇Charge
期刊
因印军在中印边境锡金段洞朗地区的越界事件,中印两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对峙已长达月余,至今尚未看到缓和迹象。在两国分别根据己方对边界问题的理解而争执不下的背后,细心的观察家发现近些年印度的战略理念发生了“引人注目的进一步蜕变”。  在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印关系的走向》报告中,中国印度问题权威专家马加力指出,印度的外交战略理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已经从“战略自主”走向了“战略结盟”的
期刊
(《财经》2017年第16期“融资创新还是暴利江湖——数字货币ICO乱象调查”)  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火爆,基于区块链的代币ICO(首次公开募币)开始走入大众视野。究竟ICO是什么,是高科技发展下数字货币金融的必然趋势,还是又一种高科技幌子下的“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新型业态。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监管机关选择的是密切关注ICO相关活动,把ICO纳入金融科技“沙盒機制”,而非全然禁止。或许这可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