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及对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影响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相关研究多关注土壤氮水平的效应,较少考虑氮形态的作用.为从土壤氮形态利用的角度阐释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本文在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外来植物氮形态利用的偏好性及其对入侵性的影响.植物的氮形态利用策略有偏好性和可塑性两种,这可能与植物对土壤氮形态特性的长期适应有关;植物不仅可以对土壤氮形态做出响应,而且还能改造土壤氮形态,并对改变后的土壤氮形态做出反馈响应.很多外来植物入侵硝态氮占优势的干扰生境,偏好硝态氮的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硝态氮;而偏好铵态氮的外来植物通过抑制土壤硝化作用,营造铵态氮环境,促进自身生长,同时抑制偏好硝态氮的本地植物生长.然而,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复杂过程,今后应加强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外来入侵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更好地揭示氮形态利用策略,尤其是氮形态利用的可塑性与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关系.
其他文献
水稻许多病害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如果消毒措施得力,就可大大减少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发生。同时,种子消毒投资少,对环境污染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下
美国心衰指南首先将心衰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B、C、D).D期的心衰患者即属于终末期心衰,或称难治性心衰.我国心衰指南与美国指南相同.